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榕樹廈村

(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黃洞行政村下轄村)

鎖定
榕樹廈村,位於鳳崗鎮東南部,距鎮政府3.4千米,面積2.94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四面環山,山嶺有羅坑山,附近有黃洞水庫。與田心圍村、嶺南村、洪屋圍村相鄰。始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因村內長多棵大榕樹,故名榕樹廈村。
中文名
榕樹廈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
地理位置
鳳崗鎮東南部
清初,屬東莞縣歸城鄉第六都;清中後期,屬戎廳。民國時期,屬鳳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新三區塘鳳鄉;1952—1987年,先後屬鳳崗區嶺山鄉、鳳崗人民公社黃洞生產大隊、鳳崗區黃洞鄉;1987年10月,屬東莞市鳳崗鎮黃洞管理區;1999年,屬鳳崗鎮黃洞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陳、蔡、張姓,以陳姓為主。陳姓先祖於清順治九年遷至當地;蔡姓先祖從廣東揭陽遷入;張氏先祖從廣東長樂(今五華)遷入。
2015年末,户籍人口742人,其中男371人,女371人;80歲及以上34人,最年長者99歲(女)。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16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鳳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後期大面積種植荔枝、龍眼。1963年,黃洞大隊辦第一間糧食加工廠,選址榕樹廈。改革開放後,該村由傳統農業生產向現代工業生產轉型。2015年,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村中有樹齡300年的細葉榕2棵。
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子、餈粑和蘿蔔粄。
鄉道玉泉路從該村經過。1965年通電,1983年通電話,1999年通自來水,2005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5年通互聯網。村有金博幼兒園,有籃球場1個,公園1座。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有建於1927年的觀合樓,建於1915年的慎修樓、敖貴樓、大眾樓、兆龍樓。觀合樓為碉樓建築,佔地面積43.5平方米,牆體寬80釐米,用石灰、沙、黏土夯實而成。慎修樓坐東朝西,長8.3米,寬5米,建築面積41.5平方米,樓高21米,7層,牆厚80釐米,牆體為石灰、黏土、沙石加糖水混合夯實而成,內部為木板與少許混凝土製件,保存完好。村中有1口古井,建於清順治末年。井口用花崗石砌成六角形,內壁用青磚砌成圓形,井底用瓦砌成。另有“富貴春”門樓。
有宗祠3座,分別為蔡氏宗祠、鄭氏宗祠、陳氏宗祠。蔡氏宗祠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修於1988年;鄭氏宗祠建於清初,重修於1996年;陳氏宗祠始建時間不詳,重修於1999年。
村有楹聯“榕溪源遠;樹德風高”,存富貴春門樓。
舞麒麟習俗始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每年春節期間,舞麒麟者到各家各户拜年、表演舞麒麟。
開燈習俗始於清朝。上一年添男丁的人家,春節期間,都要舉行開燈儀式。村民把開燈日定為農曆正月十二,在宗祠裏點掛上五彩花燈,並在神台上貼男孩名字,開燈時,燈連續多天不熄滅。
該村有“亞解”傳説。亞解是榕樹廈人,姓張,中等身材,力大如牛,並有一身好武功,曾經舞麒麟練功夫。他雖勤儉度日,但每年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更沒有餘糧交田賦。縣衙視他為抗税典型,經常派人上門催收。一天,兩個衙役進村找亞解,得知亞解到石坡頭犁田未回,即前往田頭找他。亞解見衙差過來,便帶衙差回自己的家。一進家門,亞解就急忙搞衞生,左手提起一百多斤重的石磨,同時用右手拿個掃把就掃磨底下的灰塵。衙差見亞解這個力大驚人的舉動,又見他臉不改色,笑容滿面,不禁怯了八分!還有兩位老人在廚房正揭開鍋蓋,鍋裏盡是番薯芋頭雜糧。如此一貧如洗的家庭,哪有交田税的錢啊!兩個衙差互相使個眼色,溜之大吉。
抗日戰爭時期,鳳崗鄉人民政府授予榕樹廈村“抗日模範村”稱號。
1959年,東莞縣人民政府授予榕樹廈村“革命老區”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