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極限論

(增長極限論)

鎖定
極限論又稱“零增長理論”、“經濟增長有限論”。是1972年由美國學者梅多斯(D.L.Mea-dows)等人在為羅馬俱樂部所寫的名為《增長的極限》的報告中對經濟增長提出的一種觀點。
羅馬俱樂部是1968年4月由知名科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等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體,旨在研究資源、環境、人口等“人類困境”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運用凱恩斯經濟理論,實施國家干預主義政策,在使經濟出現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的迅速消耗及生存環境的惡化。該報告認為:工業化的結果必然造成對自然和生態的極度破壞。只有當人口和工業投資都停止增長時,才能在世界範圍內實現真正的經濟均衡。他們把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歸結為相互影響的五種因素,即人口增長、農業生產、資源消耗、工業投資和環境污染。根據當時的資源條件和發展速度,這五種因素都呈指數增長,因此是難以為繼的。他們綜合考察這五種因素,並編成一組全球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得到的結果是:1970年以後,人口和工業仍維持着指數增長,但迅速減少的資源將限制這種增長。工業化達到最高點後,人口和環境污染還會繼續增長;但由於糧食缺乏、環境污染,最後人口也將停止增長。預計2100年到來之前,全球就會停止增長,社會因此而崩潰。其結論是,為避免此類情形的發生,必須在1975年之前停止人口增長,1990年之前停止工業投資增長,以達到零增長的全球性均衡狀態。他們歸納的使人口和工業投資都停止增長的辦法是:(1) 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應等於預計的死亡率,(2) 每年的投資率應等於折舊率。零增長理論提醒人們必須關注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資源利用、世界人口增長等問題的相互關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當然,這只是一種警示性的理論,其結論也過於消極悲觀 [1] 
極限論的思想方法同於生態學中的 “環境容量” 概念。環境容量是指生物種羣增長的上限,達到上限時種羣停止增長。米都斯等人認為社會經濟發展也有類似的規律。所謂 《增長的極限》,實指社會經濟發展的環境容量。極限論雖然深刻地揭示了經濟增長同環境的對立關係,但否認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調節機制可以改變環境限度;雖然正確地看到地球環境容量是人口和經濟增長的限制因素,但沒有看到這種限制因素是促進人類開發新資源、新技術和改進經濟模式、改革社會關係的強制性推動力量,沒有看到人與環境的衝突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極限論是悲觀主義的環境理論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現代經濟詞典: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 2.    《環境科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環境科學大辭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