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楓荷梨

鎖定
楓荷梨,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樹參Dendropanax dentiger(Harms ex Diels)Merr.或變葉樹參Dendropanax proteus(Champ. ex Benth.)Benth.的根、莖或樹皮。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偏癱,頭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瘡腫。
中文名
楓荷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五加科
樹參屬
樹參、變葉樹參
採集時間
秋、冬季

楓荷梨入藥部位

根、莖或樹皮

楓荷梨性味

甘、辛,温。

楓荷梨歸經

歸肺、肝經。

楓荷梨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楓荷梨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偏癱,頭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瘡腫。

楓荷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至4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楓荷梨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楓荷梨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根部,砍取莖枝或剝取樹皮,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楓荷梨形態特徵

1、樹參又名:鐵楸樹、半楓荷、梨荷楓、鴨掌柴、白山雞骨、金雞趾、偏荷楓、鴨腳木、半荷楓、楓荷桂、木荷楓、風氣樹、半邊楓、白半楓荷。喬木或灌木,高2-8m。樹皮灰褐色,枝條具細縱紋。葉互生;葉柄長0.5-5cm,無毛;葉片厚紙質或革質,密生粗大半透明紅棕色腺點;葉形變異大,不分裂葉通常為橢圓形、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7-10cm,寬1.5-4.5cm;分裂葉生於枝頂,為倒三角形,有2-3掌狀深裂;葉先端漸尖,基部鈍形或楔形,邊緣全緣或有鋸齒;三出脈,側脈4-6對,兩面網脈干時均隆起。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5個組成復傘形花序,有花20朵以上;萼緣有5齒,長2mm;花瓣5,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2.5mm,雄蕊5枚,花絲長2-3mm;子房下位,5室;花柱5,長不及1mm,基部合生,先端離生。果近球形,直徑5-6mm,有5稜,每稜又有縱脊3條,宿存花柱長1.5-2mm,在上部1/2、1/3或2/3處離生,反曲。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2、變葉樹參,本種與樹參的區別為:葉革質或紙質,無腺點,葉形變化大,不分裂葉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分裂葉為倒三角形,2-3深裂,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細鋸齒,羽狀脈或三出脈,側脈5-20對。傘形花序單生或2-3枚聚生;花柱合生為柱狀。果核果狀,無稜,宿存花柱短,長不及1mm。花期8-9月,果期9-11月。

楓荷梨生長環境

1、樹參: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叢中。分佈於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2、變葉樹參:生於山谷溪邊較陰濕的密林下或山坡路旁。分佈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楓荷梨藥材鑑別

樹參,根呈圓柱形,稍彎曲或扭曲,多分枝,長15-30cm,直徑0.5-2.5cm。表面淺棕黃色或淺灰棕色,有細縱皺紋,皮孔橫向延長或類圓形,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灰黃色,木部淺黃白色。氣微香,味淡。

楓荷梨相關論述

1、《江西草藥》:“祛風利濕,調經活血。”
2、《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偏頭痛和臂叢神經炎。”
[1-3] 
參考資料
  • 1.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