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霽明

鎖定
楊霽明(1905~1992),廣東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人。他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西畫系,後從事電影攝影和大學教學工作。從青年時期起,霽明與左翼電影家和戲劇家合作拍攝了《自由神》、《最後一滴血》、《風雪大別山》、《松花江上》、《羣魔》等進步電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在文化部電影局任職,後又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務長和教授等職。他先後參加了《礦燈》、《楊乃武與小白菜》、《汾水長流》等電影的拍攝工作。
1992年2月,楊霽明在北京病逝,享年87歲。 [1] 
中文名
楊霽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上海藝術大學
出生地
廣東省大埔縣
性    別

楊霽明人物簡介

楊霽明,上海藝術大學西畫系教授,長期從事電影攝影和大學教學工作。在校期間曾加入田漢創辦的南國社。畢業後,開設卡爾登照相館,拍攝了許多進步話劇演出的舞台劇照。1932年初淞滬戰爭爆發,他走上前線,拍攝了19路軍抗戰的英雄事蹟。在此期間,還先後在民治新聞學校和復旦大學文學院新聞系講授照相學。1935年開始從影,《自由神》(夏衍編劇、司徒慧敏導演)是他攝製的第一部影片,拍攝時採用了長移動彎軌,在當時是一創舉。隨後,他在明星影片公司擔任攝影師兼攝製科副科長。1937年到無錫,在江蘇省立教育學院電教專修科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在中國電影製片廠、西北影業公司拍攝影片。如《風雪太行山》(1940)。1946年,應金山之邀,去長春電影製片廠(1946~1948)拍攝了《松花江上》(1947),受到廣泛讚譽。1948年,他回到上海,在清華影片公司拍攝了故事片《羣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礦燈》、《汾水長流》和《楊乃武與小白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電影事業作出了貢獻。 [2] 

楊霽明曾任職務

他歷任中央電影局製作處副處長、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電影學院教務主任、攝影教研組組長以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