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連弟橋

鎖定
楊連弟橋,是為了紀念抗美援朝時期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楊連弟而命名的橋 [1] 
楊連弟橋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觀音堂鎮和硤石鄉之間,橋高48米,長172.5米,是隴海鐵路上最高的橋樑,也是隴海鐵路貫通東西的關鍵工程。
中文名
楊連弟橋
橋    高
48米
172.5米
地理位置
陝州區觀音堂鎮和硤石鄉之間

楊連弟橋歷史沿革

楊連弟橋1921年由法、英、比利時三國工程師共同設計,用了4年時間建成。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將橋炸燬,只剩下5個橋墩。
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挺進大西北,鐵道兵團沿隴海鐵路節節搶修,卡在了位於隴海路西段的天險——8號橋。這座大橋坐落在高山峽谷間,高約45米,因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兩次遭到破壞,只餘下5座孤零零的橋墩遙遙相望。
任務當前,楊連弟所在部隊奉命在3個月內搶修好8號橋,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無法登上45米高的橋墩。楊連弟臨危受命,大膽提議利用橋墩上留下的鐵夾板搭單面雲梯強登。他帶頭登上橋墩後,由於橋墩頂端被炸得凹凸不平無法架樑,又提議用土炸藥將橋墩頂面炸平,並自告奮勇扛下了這個“空中爆破”的任務。在狹窄的墩頂上,楊連弟連續奮戰三天三夜,進行艱險作業,反覆爆破了百餘次。最終,他所在部隊提前20天完成了8號橋墩工程任務,在10月18日實現順利通車。楊連弟榮立大功一次,獲得“登高英雄”榮譽稱號。
抗美援朝時,楊連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2年5月15日,時任副連長的楊連弟在清川江大橋指揮連隊架橋時,不幸被敵機投下的炸彈擊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33歲。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生前所在連隊被命名為“楊連弟連”。原鐵道部將隴海鐵路8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並在橋頭建立楊連弟紀念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楊連弟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 [1] 

楊連弟橋界碑形狀

碑高14.5米,碑身上窄下寬,正面為梯形,碑面上銘刻"楊連弟烈士紀念碑"幾個紅色大字。碑面朝着鐵道,以便過往旅客瞻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