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紫燁

鎖定
楊紫燁,資深的電影人,她於二十年前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後,先後取得繪畫和電影製作碩士學位,身為剪輯師和製片人,楊紫燁涉獵了反映中國社會的廣泛主題,她和不少知名的美國華裔電影工作者如王穎、陳沖等有過合作。在1997年陳沖導演的《天浴》中擔任剪輯師和副製片;在陳沖導演的另一部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紐約之秋》中擔任剪輯師。2013 年11月被香港大學邀請成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 [1] 
中文名
楊紫燁
外文名
Ruby Yang
國    籍
中國 [4] 
職    業
導演,編劇,攝影師,製片人,剪輯師
主要成就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獎
性    別
出生地
香港
代表作品
天浴

楊紫燁基本簡介

楊紫燁導演 楊紫燁導演
楊紫燁(Ruby Yang),是華人電影工作者。她在香港出生,1977年移民美國,曾參與《喜福會》、《天浴》及《紐約深秋》等的剪接工作。她首部執導的紀錄片是以香港主權移交為主題的《風雨故園》。《潁州的孩子》以中國潁州的艾滋病孤兒為題材、 2007年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導演獎。2007-2010執導《仇崗衞士》(The Warriors of Qiugang)一部環保題材紀錄片,該片講述了安徽省仇崗村村民與當地一家化工廠抗爭的歷程。2011年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提名。
楊紫燁女士是一名資深的電影工作人,她於二十年前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後,先後取得繪畫和電影製作碩士學位。
身為剪輯師和製片人,楊紫燁涉獵了反映中國社會的廣泛主題,她和不少知名的美國華裔電影工作者如王穎、陳沖等有過合作。在1997年陳沖導演的《天浴》中擔任剪輯師和副製片;在陳沖導演的另一部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紐約之秋》中擔任剪輯師。

楊紫燁個人經歷

她也和美國主流電影製片人展開合作,2003年為四個半小時長的紀錄片《成為美國人:華人的經歷》(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擔任這一系列紀錄片的剪輯師,該片介紹了華人從十九世紀初期至今移民美國的一百五十年曆史。
楊紫燁 楊紫燁
楊紫燁導演的《風雨故園》和《中國一二》等紀錄片備受海內外關注。在全美二百四十七個公共電視台播放,也先後參加美國及歐洲多項影展。該片目前已被美國多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定為教科書和亞裔研究教材。《風雨故園》是她首部執導的長篇作品。
楊紫燁於2001年製作的《中國一二》紀錄片,真實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新一代年輕人的心態以及城鄉不同地區的中國家庭面貌,在二零零二年五月的美國亞太裔傳統月中,該片首度於全美公共電視台公映,之後還應邀參加香港和歐洲等地多項影展並深受好評,該片於二零零三年底於歐洲播放。
2004年至今,在中國大陸積極致力於艾滋病的防治宣傳工作,製作了一系列以艾滋病為主題的電視節目及公益廣告,其中在系列短片艾滋孤兒中,紀錄短片《潁州的孩子》,在2006年6月的美國華盛頓AFI/Discovery Channel電影節上獲得Silverdocs國際衞生紀錄片最佳獎;剛剛在全球企業抗艾滋病聯合會(GBC)上獲獎的姚明與魔術師約翰遜拍攝的艾滋病防治電視宣傳片《姚明、約翰遜公益廣告》及紀錄短片,也是由楊紫燁導演,該片在國內獲得全國艾滋病防治優秀影視作品獎。
另外,紀錄短片《朱力亞的故事》是關於中國第一個公開自己身份感染了艾滋病的女大學生的故事,該片在央視及各電視台播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重視;而目前正在央視及各地方台播出的《彭麗媛攜手抗擊艾滋 關愛兒童公益廣告》也是由楊紫燁導演;現在她正在策劃一系列以環保為主題的電視公益節目。

楊紫燁作品介紹

1981年. 在8分鐘短片《鏡點》中擔任導演
1982年. 在8分鐘短片《白渡》中擔任導演
楊紫燁 楊紫燁
1984年. 在王穎導演的,《點心》中擔任剪輯助理1985-1986年. 在王穎導演的,《一碗茶》和《喜福會》中擔任剪輯助理
1987年. 在Carroll Ballard導演的《風》中擔任剪輯
1989年. 在Jim Collier導演的《哭泣的中國》中擔任剪輯
1990年. 在Felicia Lowe導演的《銘刻在心》中擔任剪輯.該片講述的是中國人移民到美國三藩市的歷史,並獲得美國艾美獎
1995年. 中國,在Peter Kaufman導演的《東方之星》中擔任剪輯
1996年. 在Avon Kirkland導演的《街童兵》中擔任剪輯
1996年. 在關於黑豹黨的紀錄片《人民力量》中擔任剪輯
1996年. 導演了90分鐘的紀錄長片《風雨故園》
1998年. 在陳沖導演的《天浴》中擔任剪輯及製片
2000年. 在《走進硅谷》中擔任導演及剪輯
2000年. 在《人在紐約》中擔任剪輯
2001年. 導演了紀錄長片《中國一二》
2003年. 在《成為美國人》中擔任導演及剪輯
2004年. 在《姚明,約翰遜公益廣告紀錄短片》中擔任導演及剪輯
2005年. 在《朱力亞的故事》中擔任導演
2006年. 在《潁州的孩子》中擔任導演
在《彭麗媛攜手抗擊艾滋 關愛兒童公益廣告》中擔任導演
2008年.在《彼岸浮生》(Tongzhi in Love) 中擔任導演
2009年. 完成 《聲光轉逝》導演
2010年.《仇崗衞士》(The Warriors of Qiugang)導演、製片人
2014年.《爭氣》(My Voice, My Life)導演、製片人

楊紫燁公益介紹

楊紫燁 楊紫燁
2004年,楊紫燁和製片人Thomas Lennon(湯列倫)成立預防艾滋病宣傳製作項目組,開始策劃和製作一系列預防艾滋病相關的公益廣告和紀錄片,主要在中國各媒體播出。至今楊紫燁帶領CAMP團隊拍攝製作的紀錄片包括:《潁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2006);《朱力亞的故事》(Julia’s Story,2005);《姚明、約翰遜公益廣告紀錄短片》和《姚明抗擊艾滋關愛兒童》(2005)。公益廣告包括:《姚明、魔術師約翰遜正視艾滋公益廣告》(2004);《彭麗媛攜手抗擊艾滋,關愛兒童公益廣告》(2006);《濮存昕預防艾滋病 安全你我他》(2006);《保護自己 關愛他人》(2007)。
紀錄片《中國一二》,真實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新一代年輕人的心態以及中國城鄉地區家庭面貌的差異。該片於2002年5月在全美公共電視台PBS首度公映,之後還應邀參加香港和歐洲等地多項影展並在世界各地電視台播出,深受好評。《風雨故園》和《中國一二》目前已被美國多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定為教科書和亞裔研究教材。

楊紫燁相關介紹

2002年冬季,楊紫燁從報紙中獲知中國艾滋病孤兒的有關報道,敏感的她一下子想到了社會歧視與青少年命運這兩個大命題。經過近一年的籌謀籌金,2004年春節,她來到中國安徽潁縣——一個被艾滋陰影籠罩着的貧困農村。那裏,許多村民因為貧困如洗而賣血養家,在輸血過程中不幸感染艾滋病,村內,因艾滋病父母雙亡留下的艾滋病孤兒隨處可見,觸目驚心的悽慘震撼了楊紫燁!楊紫燁留下了,全然不顧一切感染的可能,她與孩子們一起過大年,一起吃餃子,
當年10月,楊紫燁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拎着兩隻箱子毅然回國,她帶着她的攝製組來到了潁縣,一個許多人避之不及、又有許多孤獨眼睛的艾滋病村!一部紀實的記錄短片《潁州的孩子》,片長僅39分鐘,楊紫燁卻拍了整整一年,用她的話來講,是在悲哀與傷感中邊調整心情邊拍攝的,為了讓片中的情景真實再真實,後期製作也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據説剪輯師在全部完成所有鏡頭後,趴在剪輯台上大哭一場……

楊紫燁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楊紫燁榮譽成就

紀錄片《潁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耗時一年多,詳實的記錄了受艾滋病影響的家庭和艾滋孤兒的生活。此片獲得美國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2006]、美國Silverdocs紀錄電影節全球公共衞生類最佳紀錄片獎(2006)、芝加哥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人文獎(2007)、希臘塞沙羅奈基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公眾獎(2007)、全球健康協會國際論壇年度優秀媒體獎(2007)。
《朱力亞的故事》(Julia’s Story)講述的是國內第一位公開自己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女大學生朱力亞的心路歷程。此片獲得2005年廣州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入圍獎。
姚明彭麗媛等系列的公益廣告在中央電視台及各國內各媒體播出,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收到良好的宣傳收視效果。在回中國內地拍攝艾滋病專題之前,楊紫燁在美國曾擔任多部電影和紀錄片的剪輯師和製片人,並與多位美國華裔電影工作者如陳沖王穎等合作。她在陳沖的處女作、獲得7項金馬獎的《天浴》中擔任剪輯師以及副製片,也在陳沖的首部好萊塢影片《人在紐約》中擔任剪輯師。
2003年,楊紫燁為四個半小時的紀錄片《成為美國人:華人的經歷》(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擔任系列剪輯師,該系列紀錄片在PBS播出後獲得公眾極大關注。影片主要介紹了從19世紀初期至今,華人移民至美國的百年曆史。
楊紫燁剪輯的多部紀錄片,如《A.K.A.DON BONUS》、《黑豹黨——人民的權利》[ All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The Black Panther Party and Beyond ]等曾獲得艾美獎等多個國際級獎項。2000年楊紫燁和百度創辦人徐勇合作,編導剪輯90分鐘紀錄片《走進硅谷》,在中國播出後受到國家領導的重視。
楊紫燁捧回小金人
奧斯卡頒獎意料之外 潁州的孩子捧回小金人
第79屆奧斯卡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結果改編自香港電影《無間道》的《無間道風雲》讓老導演馬釘斯科賽斯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小金人。而《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未能獲得它惟一入圍的最佳服裝設計獎。另一部此前幾乎沒有人知道的中國題材紀錄片《潁州的孩子》獲得了最佳紀錄短片獎。
這部39分鐘的紀錄短片由49歲的華人女導演楊紫燁執導、中國預防艾滋病宣傳製作中心(CAMP)製作,製作過程耗時1年多。楊紫燁生於香港,成年後一直在美國製作紀錄片,作品曾在PBS等大電視台播出。從2004年開始,她在北京為中國預防艾滋病宣傳製作中心工作。她深入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受艾滋病影響的家庭,用一年的時間追蹤一名自母親去世後被親屬遺棄,從此不再説話的艾滋孤兒,拍攝了這部紀錄短片。展示了他奶奶去世後,被叔叔們遺棄,又被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家庭收養,並終於説出了第一句話的過程。評委們認為這部影片“真實,且富有關懷和震撼力。”在頒獎禮之前,楊紫燁就表示,她還會再花一年的時間,繼續製作與中國艾滋病相關的影片。楊紫燁是在本屆奧斯卡獎上獲獎的惟一華人電影工作者。
透過楊紫燁的所有影片,我們看到了一雙悲憫而善良的眼睛、一顆敏感而責任的心靈,它無疑屬於楊紫燁,屬於流淌在她體內的華人的血!
2000年,中國以經濟騰飛的新形象邁入新紀元,而楊紫燁卻把她的視角深深地探入了中國的偏遠農村,一個經濟大潮中打着迴旋的淺河灘,灘裏漂浮着潮湧後留下的殘草碎沫……於是記錄片《中國一二》帶着楊紫燁的悲憫與擔憂,將那個時期的城鄉差別一一敍述,沒有評説。直至7年之後的今天,這種差別引發的種種懸殊與不安,仍然定音鼓般地震撼在城鄉之間。
2001年,已定居美國的她身體力行了作為華人移民的種種逆境,在她拍攝的紀實記錄短片《TO BE AMERICAN》(成為美國人)中,楊紫燁真情講述了新華人移民的經歷以及歧視問題,就象一部二胡敍事,那種誠摯中流露出的善意與悲憤,讓人在唏噓感動之餘,平添些許堅強與自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