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盛河

鎖定
楊盛河,長江口通江排灌河道,位於上海市寶山區東部。為1977年至1978年間人工新挖河道。以楊行、盛橋為起訖點而得名。北起西隨塘河(新川沙),往南經盛橋、月浦、楊行,南迄薀藻浜。長約19公里。枯水期水深2.2~2.7米,可通行20~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4000公頃。 [3] 
北通長江,下達薀藻浜,通藴藻浜河口建有10米單孔套閘1座。貫穿黃泥塘、桃園江、沙浦、湄浦、馬路河、練祁河顧涇等東西河道。該河在北泗塘和獲徑間距9公里的中部,對解決楊行、月浦、吳淞3鄉低窪地的排澇和盛橋鄉高亢地的灌溉以及內河運輸都起到很大作用。 [1] 
中文名
楊盛河
外文名
Yangsheng He
所屬水系
長江口通江河道
地理位置
上海市寶山區東部
流經地區
上海市寶山區
發源地
上海市寶山區藴藻浜(季家橋鐵路橋西)
主要支流
湄浦、沙浦
河    長
19 km
流域面積
40 km²
河口位置
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新川沙水閘
航道等級

楊盛河幹流概況

楊盛河的位置及河道走向 楊盛河的位置及河道走向
楊盛河,位於寶山區東部,南北走向。南起藴藻浜(季家橋鐵路橋西),往北利巧拓寬楊行鎮鄔涇、月浦鎮馬涇和盛橋(屬月浦鎮,原為盛橋鄉)的橫瀝、北橫瀝成為楊盛河身段,到李家宅西進入隨塘河(被改為楊盛河尾段),直至新川沙水閘,全長18.89公里 [1]  (一説19公里 [3]  )。 [3] 
楊盛河在新川沙閘下匯入新川沙河 楊盛河在新川沙閘下匯入新川沙河
楊盛河月浦鎮段 楊盛河月浦鎮段
楊盛河南段楊行鎮共富東路橋一段 楊盛河南段楊行鎮共富東路橋一段
楊盛河南端與藴藻浜交叉處 楊盛河南端與藴藻浜交叉處

楊盛河水文特徵

寶山區水系以藴藻浜分為南、北兩片,南片多南北流向,北片多東西流向,分別泄入長江、藴藻浜、蘇州河和黃浦江。境內內河水位一般在2.5米左右。1977年8月22日大暴雨時,新川沙和西泗塘閘內水位曾達4.2米左右,東高涇間內水位4.05米,老石洞、新石洞均為4米,北泗塘3.95米,黃泥塘3.9米。 [4] 
同時由於連通新川沙及藴藻浜,楊盛河受長江口潮汐影響,屬非正規半日淺海潮,每日有兩次漲落,週期共約24時50分鐘,其中漲潮約4小時33分,落潮約7小時52分。潮汐大小隨月相而變化,大潮發生在農曆初三、十八日前後,小潮發生在農曆初八、二十三日前後,農曆十三、二十七日為起汛,即大潮汛開始,初四、十九日為小潮汛開始。夏季日潮比夜潮小,冬季日潮比夜潮大。漲潮流速最快是在初漲1小時以後,落潮流速最快在平潮5小時以後。潮位受風力影響很大,東北、東、東南風都使水位增髙,颱風期尤甚。 [5] 
據《上海地名志》,楊盛河枯水期水深2.2~2.7米。 [3] 

楊盛河主要支流

新川沙,在羅涇鄉境內,是1958年開挖的人工河,西起界徑,向東穿滬太路通獲徑(羅川河)、小川沙、潘徑、楊盛河(隨塘河),出水閘匯入長江,全長5.59公里,底寬10米,底高0米,邊坡1:3,配建木便橋5座、公路橋1座,受益3萬畝。當時由躍進人民公社組織開挖,由於西邊滬太路上需要建橋。東端出口處需要建造水閘,當年實開4.7公里,挖土39.6萬立方米。1960年春水閘建成後,開挖水閘引河段0.64公里。1961年春,又挖通滬太路飛雲橋至界涇段長0.25公里,成為嘉、寶兩區重要排水孔道和航運幹道。兩年共挖土10.99萬立方米,投資3.32萬元。 [1] 
沙浦,發源於嘉定區南橫瀝,東流張涇進入寶山區,經劉行鄉、顧村鄉、楊行鎮進吳淞鄉,匯入北泗塘,全長13.9公里。流經楊行鎮的河段稱為楊行市河。清咸豐四年(1854年)疏浚時,因楊行鎮東至北泗塘一段淤淺幾乎成了平地,遂改道向南開通接沈師浜,這一段稱為新開河,原來向東至北泗塘的一段稱為老沙浦。民國12年疏浚時又將老沙浦開通。1975年,在楊行鎮南開通桃園江,代替1974年起斷航的楊行鎮市河(1984年被填平),遂形成現在的流向:在楊行鎮西入楊盛河,轉南通桃園江,北接沈師浜(上兩河替代了沙浦),再接沙浦,往東流入北泗塘。自明萬曆三十七年到民國23年325年中,共疏浚過20次,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民國12年,全長18.71公里。民國23年疏浚沈師浜東一段,長2.8公里,之後長期未予疏浚。1952年,寶山縣主持與練祁、界涇、北隨塘河同時疏浚,全長13.45公里,受益面積7萬畝。1959年至1975年,河道流經的楊行、顧村、劉行、吳淞公社各自疏浚本公社境內的沙浦河段,共長14.07公里,寶山縣補助經費14.86萬元。1986年冬和1987年冬,主要由寶山縣投資,分別疏浚劉行段中心河至楊涇1.6公里,底寬3米,底高0米,邊坡1:1.5,挖土1.9萬立方米;楊行段楊盛河至顧村躍進河2.18公里,底寬6米,底高0米,邊坡1:2,挖土10.97萬立方米。寶山縣投資56.24萬元,沿河有關單位負擔21.74萬元。顧村段躍進河至獲徑3.3公里;吳淞段沈師浜至陶家宅1.3公里,底寬4米,底高0~-0.5米,邊坡1:1.75到1:2,分別挖土7.5萬和3.67萬立方米,投資25.10萬元和13.83萬元。 [1] 
湄浦,東起北泗塘,向西過楊盛河、潘涇、獲涇至劉行鎮北,匯入老獲涇(荻徑1972年疏浚時在蔡家弄南裁彎取直後,約1公里多的原河道稱為老荻涇),全長10.2公里,是劉行到寶山的主要河道。清康熙四年(1665年)至乾隆六年(1741年)77年中共疏浚過5次。以後直到光緒三十二年自北泗塘至獲徑全線大疏浚。民國19年曾疏浚過1次。1958年到1961年間曾疏浚1次。以後在1979年、1980年、1982年分段進行疏浚。1979年冬,西段自楊盛河至顧村公社花蓮頭村段1.76公里,原河道裁彎取直;1980年冬疏浚中段自潘徑至老荻涇段2.29公里,1982年冬疏浚東段自楊盛河至北泗塘段4.51公里以及花蓮頭至潘涇0.93公里。西、中、東3段工程標準底寬分別為8米、6米、10米,底高分別為0.5米、0米、零下1米,邊坡分別為1:2、1:2、1:2.5,挖土分別為26.1萬、8.87萬、53.46萬立方米。3年中共投資127.59萬元,配套建大拖拉機橋12座、小拖拉機橋8座。 [1] 
祁練河在寶鋼廠區與楊盛河交叉 祁練河在寶鋼廠區與楊盛河交叉
練祁河,位於嘉定、寶山兩區中部。西起顧浦,東經外岡、嘉定、羅店,至盛橋東南穿越寶山鋼鐵總廠廠區入長江。與吳塘、鹽鐵塘、橫瀝、楊盛河等相交。長36公里。江水澄澈如練,故名。曾名練祁塘、練川、祁江、練江、練渠等。從潘涇至長江口段為1977~1978年間人工開闢,河口有節制閘,可通行50~1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1.3萬餘公頃。 [3] 
馬路河,也稱馬路塘,西起羅店鎮獲涇(原接練祁、荻涇),向東流經馬橋、束裏橋、新鎮,到月浦鎮東會陳華浜後,轉南至顏家宅,再折東會北泗塘,經新石洞出長江,會長13公里。其中北泗塘至長江一段原為採淘港,現混稱作馬路河,是寶山區境北部一條重要航道。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到民國23年392年中共疏浚過31次。以民國9年的疏浚規模為最大,全線包括帶浚城市河在內長21.19公里。1955年疏浚獲徑至陳華浜接界段10.06公里。1958年疏浚月浦至北泗塘段6公里。由於馬路河兩頭來水,淤淺很快,1970年代初最淺處已達零上2米,一般地段在1.5米,5噸船隻通航也要10人拉縴。經市批准,於1974年自獲徑至北泗塘全程疏浚,底寬8米,底高0米,邊坡1:2,原河彎道93個裁減為15個,實地開河7公里,挖土70萬立方米,拆遷房屋108間,附建公路橋1座、拖拉機橋7座,建護岸98米,投資72萬元,受益面積5.5萬畝。1979年開挖北泗塘至長江段,新挖地段位於原採淘港南,長1.54公里,底寬25米,底高零下1米,邊坡1:2.5,拆遷房屋77間,新建3孔、中孔10米、邊孔5米的節制閘1座,挖上19.77萬立方米,投資23.85萬元。此工程加快了馬路河、湄浦兩條幹河的進、排水量。 [3] 
顧涇,原為寶山區境河道匯入長江的要道之一。西起羅店鎮荻涇,向東流經聚源橋,會合大川沙、五嶽塘、黃白涇(稱四江口),入盛橋鄉界,穿過盛橋鎮,出北石洞入長江,長8.68公里。1970年代末,逐段疏浚練祁河,擴大航運能力後,取代了顧涇河的通航地位。顧徑河在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清光緒元年756年中共疏浚7次,其中4次在清康熙、乾隆年間。解放後,1964年冬至1965年春疏浚石洞口到聚源橋段,長5.1公里,底寬6 9米,底高吳淞零下0.5米,邊坡1:2 1:2.5,挖土23.9萬立方米,建人行橋7座、拖拉機橋1座、支河小橋3座,投資13.7萬元。1967年冬疏浚聚源橋至羅店段5.7公里,其中羅店市河段改道到鎮南,新開實地河1.5公里,底寬6米,底高0.5米,邊坡1:2,挖土31.94萬立方米,配建橋樑8座,投資25.42萬元。1977年冬,羅店公社按照“公里方格”(每公里一條河或一條路)規劃的河、路、村、橋、田網實施中,廢棄了該公社範圍內(聚源橋一羅店)的顧徑原河道,在北面另行開挖新河,西起羅店北滬太路楊家宅西,東到毛家塘,1978年冬繼續往東開挖到顏家宅,稱為新顧涇,全長3.58公里,底寬4米,底高0米,邊坡1:2,共挖土24.52萬立方米,寶山縣投資22.43萬元。至此,顧徑僅留盛橋鄉境內一段河道。羅店鄉境的新、老顧徑相距約1.12公里。 [3] 
薀藻浜,位於嘉定、寶山兩區中部偏南。西起吳淞江,東經陳行、塘橋,至吳淞入黃浦江,與吳塘、鹽鐵塘、中槎浦和楊盛河相交。長38公里。亦名薀藻河。1949年前,與黃浦江、吳淞江並列為上海市三大幹河。原西起中槎浦走馬塘口,1959年向西疏鑿到橫瀝,1980年再向西延伸至孟涇村附近,接通吳淞江上游。1982年加深、拓寬河道並在西端建 西水利樞紐工程,水深達3~4米,河道寬為60~100米,底寬30~60米,河底高程-2~-4米,塘橋以東能通行300~500噸級小輪。江浙兩省船隊可經三江口、薀藻浜直航吳淞口,去寶山鋼鐵總廠不再繞道澱山湖、黃浦江,縮短航程45公里。受益農田約1.3萬餘公頃。 [3] 

楊盛河治理開發

楊盛河是寶山區北部地區於1977年12月至1978年2月新開挖的南北河道。根據通航20至50噸級船隻要求,楊盛河分段設計為底寬6、8、10、12、14、20、60米,底高吳淞0米、-0.5米、-0.8米,邊坡1:2,挖土184.18萬立方米,挖廢土地461.25畝,拆遷房屋101間、棚舍104間,配建公路橋4座、大拖拉機橋21座、小拖拉機橋24座,投資156萬元(其中上海市100萬、寶山縣56萬),受益面積6萬畝,貫穿黃泥塘、桃園江、沙浦、湄浦、馬路河、練祁、顧涇等東西河道。該河在北泗塘和獲徑間距9公里的中部,對解決楊行、月浦、吳淞3鄉低窪地的排澇和盛橋鄉高亢地的灌溉以及內河運輸都起到很大作用。 [1] 
楊盛河套閘 楊盛河套閘
楊盛河套閘,在楊行鎮周家宅與姜家宅之間新開的一段楊盛河河段通藴藻浜河口,建10米孔徑套間一座,套用川沙縣東溝套閘圖紙,於1975年6月17日開工,1976年12月5日竣工,國家投資95萬元,竣工後交由縣海塘所管理 [2] 

楊盛河航道航運

楊盛河長約19公里。通藴藻浜河口建有10米單孔套閘1座。根據通航20至50噸級船隻要求,分段設計為底寬6、8、10、12、14、20、60米,枯水期水深2.2~2.7米,可通行20~60噸級船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