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玢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鎖定
楊玢,1981年3月生,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 [1]  碩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訪問學者(2019.4—2020.4)。長期致力於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哲學,研究方向為民族關係與文化認同、民族文化價值認同等。先後在海南大學取得學士學位(英語專業),在中山大學取得碩士學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學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入選第三批“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計劃”(拔尖人才)、青海省第十批省級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青海大學“名師培育計劃”、青海大學135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等人才項目。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海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一般項目、思政專項、青海省十九大研究專項等各級各類課題10多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叢書1套,參著2部;先後在《思想理論教育》、《貴州社會科學》、《青海社會科學》、《理論月刊》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幹”、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青海省建功立業巾幗標兵、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師技能比賽一等獎、青海省高校教師小島獎等榮譽稱號20餘項。 [1] 
中文名
楊玢 [2]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省
出生日期
1981年3月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海南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研究生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學術代表作
《青海省非物質文化生產性保護與傳承途徑探微》,《蘭台世界》2014(02) 北大核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論域》,《青海社會科學》2019(09),獨著, CSSCI
《民族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時代考量—基於河湟文化的鏡像分析》, 《廣西民族研究》2019(03),獨著,CSSCI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注意力理想自覺形塑的教育固基》,《廣西社會科學》 2018(06),獨著,CSSCI
《民族交融視域下中華文化認同的現實建構》,《思想理論教育》2018(01),獨著,CSSCI 展開
學術代表作
《青海省非物質文化生產性保護與傳承途徑探微》,《蘭台世界》2014(02) 北大核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論域》,《青海社會科學》2019(09),獨著, CSSCI
《民族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時代考量—基於河湟文化的鏡像分析》, 《廣西民族研究》2019(03),獨著,CSSCI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注意力理想自覺形塑的教育固基》,《廣西社會科學》 2018(06),獨著,CSSCI
《民族交融視域下中華文化認同的現實建構》,《思想理論教育》2018(01),獨著,CSSCI
《中華文化認同:河湟漢藏邊緣地區多元場域中的民族交融》, 《青海社會科學》2017(05),獨著,CSSCI
《傳統化與民族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詮釋維度》,《理論月刊》2016(10), 獨著,CSSCI
《傳統文化價值認同的現實詮釋》,《貴州社會科學》2016(05),第二作者,CSSCI
《“一帶一路”文明互鑑的相向而行》,《青海社會科學》2016(02),獨著 CSSCI
《民族區域文化視域下的中國夢認同-基於河湟地區的文化分析》, 《青海社會科學》2015(01),獨著,CSSCI
《民族區域中國夢價值認同的文化建構》,《廣西社會科學》2015(10),獨著,CSSCI
《試論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湖北經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4),獨著,中文核心 收起
主要獲獎情況
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幹”稱號(2017 國家級)獲青海省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2017 省級)入選青海省第三批高端創新人才計劃(2018 省級人才計劃)
主要科研項目
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河湟地區傳統文化藝術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13CSH062),主持完成青海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14008)
主要學術專著
專著《民族交融認同論》新華出版社,《河湟地區傳統文化藝術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編《“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新華出版社、主編《“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新華出版社

楊玢人物經歷

本科海南大學英語專業,中山大學法學碩士、博士。 [3] 

楊玢研究方向

主要關注於中華民族既定限域內,立足於中華民族多元族羣互動交融關係構型中文化認同的理論與現實問題,從民族交融場域中文化認同的當代題域出發,從歷史與現實統一的維度入手,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視角釐清民族交融視域下文化認同的內生邏輯,溯源民族交融場景中文化認同的歷史圖譜,明晰民族交融語境中文化認同的演進向度,描摹民族交融演繹中文化認同的實然景觀,研判民族交融關係中文化認同多的應然趨勢,着重於闡釋民族共同體內部文化認同的民族體認與國家旨歸,落腳於中華文化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當代構型與現實培育,在文化認同基於價值體認的民族、基於價值引領的政治、基於價值旨歸的國家向度演進中築建新時代語境中國家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的意義場與實踐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