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永崗

(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鎖定
男,1967年4月生,曾就讀於太原第三十七中學和太原五中,1989年於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89-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工作,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曾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和“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曾任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炭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8年4月,楊永崗帶領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高性能碳纖維技術團隊在常州創建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永崗任職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中文名
楊永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7年4月
畢業院校
四川大學
職    務
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學    位
博士

楊永崗人物簡介

楊永崗 楊永崗
楊永崗研究員目前正承擔國家“863”、“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軍工、中科院軍工創新方向性項目、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中科院國防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及多項橫向開發的研究工作,已發表論文60餘篇,國家發明專利十多項。

楊永崗擔任職務

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4]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三屆執行委員會委員。 [5] 

楊永崗主要研究領域

1. 高性能聚丙烯腈炭纖維製備技術及其複合材料應用 aaaa針對聚丙烯腈炭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在國防和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具有的舉足輕重作用,深入開展了聚丙烯腈炭纖維關鍵製備技術研究和工程化開發(包括聚丙烯腈樹脂可控合成、原絲的紡制和氧化炭化),同時開展了旨在炭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應用的炭纖維表面處理和上漿工藝技術的研究等。
2. 通用型和功能化粘膠炭纖維製備技術 aaaa針對國家對不同技術指標要求的耐燒蝕複合材料需求,開展了系列化和功能化粘膠炭纖維的製備技術和工程化研究工作,系統進行粘膠原絲的多種無機、有機和複合催化體系的研發,同時深入展開了粘膠炭纖維製備過程中低温催化裂解和中高温炭化過程結構演變研究,以及粘膠炭纖維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工程技術研究。
3. 結構/隔熱/輕質一體化功能炭纖維的製備技術 aaaa兼具結構增強和XX雙重功能的結構/XX一體化炭纖維和結構/隔熱/輕質一體化功能炭纖維,將會成為“二十一世紀” 具有潛在巨大價值的新型功能纖維品種。針對這種炭纖維發展趨勢,重點展開上述功能炭纖維的若干關鍵製備技術研究,揭示其關鍵製備環節的內在轉化機制。
4. 針對質子膜燃料電池炭電極關鍵材料進行功能性炭纖維紙的製備技術研究

楊永崗在研課題及項目

1. CCF-3型乾濕法原絲噸級試驗線建設(科技部 “ 863 ”項目)
2. XXX聚丙烯腈炭纖維研製(國家材料配套攻關項目)
3. XXX功能性聚丙烯腈炭纖維的研製(中科院創新基金項目)
4. 炭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關鍵問題研究(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
5. 粘膠原絲XXX編織炭化帶研製(國家材料配套攻關項目)

楊永崗所獲榮譽

2022年4月,被授予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1-3] 

楊永崗創業經歷

2008年,楊永崗告別了山西的“罈罈罐罐”,帶領着團隊開始重新創業。楊永崗的創業主要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其一是根據當時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領導的指示,要求“新材料要在東南沿海發展,新能源要在西北發展”;其二是受他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已故導師賀福的影響——1999年,楊永崗的導師在辦公室拉着他的手,飽含熱淚地對他説,“這輩子到退休,都沒有把我們自己的碳纖維產品真正用在我們的國防領域,心裏面非常遺憾和不安,希望你能夠接過我的棒,實現這個理想。”也正是導師的這番話,給了楊永崗內心非常大的觸動,他之後拒絕了多次公派出國的機會,潛心國內高端碳纖維的研發和工程化,着力於高端碳纖維產業化團隊的培養。
創業之初,篳路藍縷,從實驗室噸級技術放大直至百噸級的工程化,中間有很多困難,由於高性能碳纖維相關的製備技術長期被國外封鎖難以引進,中簡科技團隊在楊永崗的帶領和鼓舞下,憑着自主創新的闖勁和長期的技術積累的自信,自主設計了我國第一條百噸級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過程曲折而坎坷,在高性能碳纖維的研製過程中,楊永崗砸進自己所有的身價資本後,還欠各種形式債300多萬元,期間有同行開出數倍的高薪和優厚的落户條件,都沒有讓楊永崗動心,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中簡科技技術團隊始終立足現場,紮根常州。楊永崗説,堅持自主創新的這幾年,常州市和高新區政府懂得、等得、捨得,幫助我們穩定股東、留住人才、打開市場,其次導師的囑託和創業團隊對事業和信念的追求,讓大家志同道合,經歷了風風雨雨後,鍛鍊了團隊,昇華了技術,更加堅定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行以致遠的信心。
在2013年以前,中簡科技幾乎沒有量產。整整5年,公司一直在研究如何讓碳纖維產品保持穩定。“國內不缺學術研究團隊,也不缺理論,但要把研究成果產業化,從實驗線1噸到100噸的工程化線,相當於擴大了100倍,難度可想而知,把實驗品擴大到規模化量產,很多企業就卡在了穩定性這一關,這中間要經過漫長的等待和反覆計算研究。”
守得雲開見月明,正因為以楊永崗為核心的創新創業團隊堅守高性能碳纖維領域不動搖,始終把國家的需要放在中簡人心中的第一位置,堅持走艱難的自主創新之路,才使得中簡科技始終把握高性能碳纖維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也才有了公司現在的快速發展,從而保障了航空重點型號的提前列裝。
中簡科技目前已實現ZT7系列、ZT8系列、M40J石墨纖維的工程穩定化,高性能碳纖維材料已應用於航空航天八大重點型號上,填補了國產高性能碳纖維在航空航天應用領域的空白,目前是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國產ZT7系列碳纖維合格供應商,打破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長期在高性能碳纖維材料上的國際壟斷和對我國的封鎖控制。目前,中簡科技不僅是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國產ZT7系列碳纖維合格供應商,而且是國內依靠ZT7系列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盈利的民營企業。目前,中簡科技已成為中國高性能碳纖維行業盈利能力最強、最具投資價值的高性能碳纖維領域的公司之一,中簡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產學研用”模式已經在業內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