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東蓴

鎖定
楊東蓴(1900—1979),湖南醴陵人。歷史學家、翻譯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曾任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校長、華中師範學院院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1] 
本    名
楊東蓴
出生地
湖南醴陵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主要作品
《費爾巴哈論》
主要成就
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校長
性    別

楊東蓴生平

1900年4月出生於醴陵縣。青年時代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參與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説研究會,進行傳播馬列主義的工作。20年代初期參加工人運動,任職於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從事鐵路工人鬥爭。1923年在長沙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長郡中學教務主任兼《國民日報》編輯,參加革命鬥爭。1926年任湖南省總工會宣傳部長兼工人日報社社長,是湖南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日本,研究唯物論並從事翻譯工作 [2]  ,出版了《費爾巴哈論》等譯著 [1]  ,宣傳唯物主義和辯證法。1930年回國後仍從事教育和翻譯工作,曾任中山大學教授、廣西師範專科學校校長,他講授社會科學課程,對傳播革命思想起了積極作用。為此,一九三四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所迫而離職,到上海從事寫作並參加救國宣傳活動。 [2] 
在抗日戰爭時期,楊東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進行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在長沙蔘加進步文藝界抗日救亡活動,曾任湖南省政府高級參議。1939年在桂林任廣西地方行政幹部學校教育長,吸收大批進步學者講課,培訓抗日干部。“皖南事變”後,他被迫赴香港,從事救國會的工作,以後又到重慶進行革命活動。抗戰勝利前後曾任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西大學、廈門大學等校教授,香港達德學院代理院長、香港大公報社顧問等職。 [2] 

楊東蓴主要職位

楊東蓴 楊東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香港赴北京,接受周恩來總理對他的工作安排,歷任廣西大學校長、華中師範學院院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至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任民進第四屆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第五屆中央副主席,在高級知識分子中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組織編輯出版了《文史資料選輯》《辛亥革命回憶錄》。“文化大革命”中,他不懼風險,和胡愈之等一道向黨中央建議,保護知識分子專家,抓緊工農業生產。在全國政協座談會上,他引用馬列主義經典理論,聯繫實際批判對“唯生產力論”的圍攻,表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良知和戰鬥性。1979年9月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楊東蓴出版圖書

楊東蓴主要著作

他是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教授、學者。從20年代初開始,半個世紀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傳播、宣傳和研究工作。他勤奮寫作,譯著有《費爾巴哈論》《古代社會》《狄慈根哲學著作選》,著作有《中國學術史講話》《中國文化史大綱》《高中中國史教科書》《何物自由主義》等,還撰寫了大量的政論文、新聞作品。他治學嚴謹,堅持真理,敢於直言,具有中國史學家傳統的史德和馬克思主義的戰鬥精神。

楊東蓴評價

楊東蓴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而且是一位語言大師。早在20年代,楊東蓴就擔任過湖南省總工會的宣傳部長,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嫺於辭彙,無論是對學校師生進行工作報告,還是對羣眾講話或日常應接,他的言辭都非常出色。他的講話不僅內容豐富,議論精闢,密切聯繫實際,而且辭鋒鋭利、幽默生動,極富説服力和感染力,聽者往往為之動容。他講話或作報告有幾個特點:一是不念講稿,語言生動、條理清晰、邏輯性強;二是熟悉並瞭解知識分子的思想,講話針對性強,深入淺出、説理透徹、令人折服;三是學識淵博,熟悉歷史掌故,講話中常加引用,既富於知識性,又富於趣味性。因此,只要他一講話,無論時間多長,全場總是鴉雀無聲,當講到微妙精彩之處,又不時引發出陣陣笑聲,全場聽眾的情緒被緊緊控制。
參考資料
  • 1.    楊東蓴:從新青年到燃燈者  .中央統戰部[引用日期2021-07-09]
  • 2.    《人民日報》,1979年10月20日,第四版,《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常務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楊東蓴同志在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