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曉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鎖定
楊曉光,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營養學家。現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衞生部微量元素營養重點實驗室主任。 [3] 
楊曉光是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近年來,主要從事利用穩定性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鐵、鋅、硒、鈣等礦物質人體生物利用及中國居民能量和蛋白需要量研究,國民體質與營養及中國居民營養及健康狀況調查等工作。率先在國內應用穩定同位素雙標記方法研究營養素需要量,為營養學研究開拓了新領域。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項目草案的發起人和技術負責人。
近年來作為第一課題負責人承擔的國家及國外科研項目有30餘項,學術論文230餘篇,其中在Nutrition Journal、Clin Chim Acta、Public Health Nutr.等雜誌SCI收錄論文30餘篇。主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二——膳食與營養素攝入狀況》和《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三——居民體質與營養狀況》,由人民衞生出版社。曾獲2009年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009年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
專業學術兼職: 衞生部營養專業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營養食物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營養科學聯歡會執行理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委員、營養與特殊膳食分委會副主任委員。 [10] 
中文名
楊曉光
畢業院校
哈爾濱醫科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楊曉光人物經歷

中國營養學會原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衞生部微量元素營養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1993年在協和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完成博士後課程 ;
1995、1997年先後兩次在美國Vanderbilt大學硒研究領域國際著名學者Burk教授實驗室進行硒蛋白的多項研究工作。
2004年2月20日,鐵強化醬油項目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由楊曉光研究員主持。 [11] 
2016年6月12日當選第五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 [1]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楊曉光主持會議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楊曉光主持會議 [12]
2019年12月,楊曉光當選為第八屆國家衞生健康標準委員會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顧問。 [13] 

楊曉光研究方向

近年來,他主要參加"八五攻關"課題硒與克山病的研究工作,用不到一年時間建立了溴化氫─熒光法檢測糧食、血樣中痕量硒蛋氨酸方法。這些研究均為本領域的國際前沿性課題。

楊曉光主要貢獻

他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營養與食品衞生方面,開創了新的領域,特別是能將在國外進行的前沿性科研課題帶回國繼續進行深入研究並取得了創新性結果。發表文章多篇,著書及參與著書5冊。

楊曉光獲獎記錄

98年獲衞生部科技進步獎一項。
2023年9月,楊曉光獲得FANS院士(Fellow Of FANS)。 [17] 

楊曉光人物言論

2006年8月,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衞生衞生所所長楊曉光教授介紹,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居民鐵的攝入量遠遠低於正常鐵的射入量,缺鐵性貧血發生率高達15—20%,也就是説,我國大約有兩億的人口存在缺鐵性貧血和鐵營養不良問題,其中婦女、兒童為高發人羣。在某些地區孕產婦和學齡前兒童的發病率更高達40%以上。 [14] 
2009年12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在做客人民網科技頻道表示,我國的轉基因技術安全管理嚴謹科學。
據楊曉光介紹,我國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進行了戰略投資和加強研究,與此同時,政府和社會公眾也非常重視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針對農業領域的轉基因生物,我國以嚴格的科學評價為基礎,並且依法實施規範管理。 [9] 
2012年12月,楊曉光表示:食品進入人體後會在消化系統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而不會以基因的形態進入人體組織,更不會影響人類自身的基因組成。轉基因食品不可能改變人的遺傳特性。
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食品的區別就是轉入了特定蛋白質。只要這種蛋白質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質就沒有本質差別,都可以被人體消化、吸收,不會長期保存在身體裏。 [6] 
楊曉光指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長期健康效應是轉基因安全評價的重要問題之一。轉基因食品推到市場之前須經過嚴格的食用安全性評價,這套評價體系相對於傳統食品而言更加嚴謹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對人體長期健康效應的評價,在試驗過程中採取的是超常量試驗,即大大超過常規食用劑量。之所以採用超常量試驗,就是考慮到了長期效應,科研上的模型相當於長期效應試驗。現行的化學食品、藥品多是用這套系統進行驗證的。如大鼠90天餵養實驗,時間相當於大鼠生命週期的1/8,大鼠2年餵養試驗是觀察其整個生命週期的慢性毒性試驗。 [7] 
2013年6月,楊曉光表示,現階段世界各國批准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在安全評測的基礎上放行的,食用至今沒有任何證據導致癌症,沒有任何實驗數據能夠證明轉基因食品和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性。 [4]  楊曉光説,現階段世界各國批准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在安全評測的基礎上放行的,食用至今也沒有任何證明説明會導致癌症。“去年法國科學家所做轉基因食品與癌症間的關係實驗,隨後由於實驗設計不合理,以及數據不夠科學,科學界並未採納其研究結果。” [5] 
2013年7月9日,楊曉光表示,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人數數以十億計,轉基因食品並沒有顯示對人類健康有新風險。”他説,“應當指出的是,轉基因食品在體內能夠降解,不會累積”。 [2] 
2016年11月1日,楊曉光表示,中國政府對轉基因的管理跟發達國家相比更嚴一些。楊曉光説,各國管理都是以國際食品發展委員會對轉基因食品的標準為基準。 [8] 

楊曉光社會任職

2021年11月30日,入選第六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15-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