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春湖

鎖定
楊春湖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東北區域,三環線西側,友誼大道南側,現控制水域面積57.61公頃,岸線長度5.4公里。據瞭解,受周邊工程施工及多年淤泥影響,其水域面積大幅度萎縮,水體功能退化,水質類別已由2005年的IV類變為V類。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將成為武漢未來新門户。
中文名
楊春湖
地    點
武漢市洪山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
控制水域面積
57.61公頃
岸線長度
5.4公里

楊春湖基本信息

將成主城區東部經濟發動機,可容10萬人居住
1 1
楊 春湖城市副中心將成為武漢未來新門户。記者從武漢市規劃局獲悉,該副中心整體規劃正式獲得省政府通過。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位於武漢市武昌地區東北部,是在《武漢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中確定的,依託於京廣客運專線武漢站的交通樞紐型城市綜合服務中心。
該副中心將改變武昌、漢口、漢陽三足鼎立的傳統格局,成為東部城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武漢的整個城市格局將顯得更加合理。
主城區東部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2 2
該副中心地處洪山區內,東臨武鋼工業區,西望武昌區,北接青山區,南抵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正好處於武漢主城區東部的核心地段。
武漢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鬍憶東介紹,預計武漢火車站遠期年旅客發送量達3100萬人,高峯小時旅客發送量為9300人、站房最高聚集6000人。楊春湖長途客運換乘中心為一級客運站,日客流量為6萬人。這麼巨大的人流,將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從而成為武漢主城區東部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核心功能區規模 0.8平方公里
楊春湖 楊春湖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作為武漢市主城區的二級中心,其商業、商務、酒店、辦公等核心功能集聚區的面積將小於1平方公里。結合武漢市主城中心結構體系佈局,核心功能集聚區的用地面積將在0.8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區的建設需要兼顧其交通關聯功能和地區服務功能,實現內外服務的兼顧性和3調整的靈活性。規劃採取“一箇中心,兩個節點”的佈局模式,充分利用地鐵站點的800米經濟影響規律,使交通樞紐與城市服務功能在空間上適當分離。
核心區規劃以武漢火車站為起點,以迎鶴湖公園為中心,以兩港生態走廊為邊界,佈局形成副中心核心區、高速鐵路站區、中央景觀休閒帶、文化旅遊服務區和綜合居住區等5大功能區。
地圖 地圖
此外,環繞核心區的生態開放鏈滲透到社區內,形成網絡狀生態體系。

楊春湖數字

將滿足10萬人口居住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規劃由副中心概念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兩部分組成。概念規劃範圍北起武青三幹道,南至中北路延長線,東臨王青公路,西至工業大道,用地面積1103.3公頃。其中,核心區城市設計規劃範圍北起規劃次幹道,南至中北路延長線,東臨三環線,西至東湖港,用地面積348.4公頃(含水面)。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規劃青山組團安排城市人口45萬人,人均建設用地約64平方米。按照該標準,該地區範圍內可安排青山組團約1/3的居住人口。
武漢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鬍憶東介紹,結合以上因素,規劃確定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滿足10萬人口居住。
首次將地下空間融入新區規劃
據瞭解,對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核心區的地下空間利用規劃設計,分為三類。據武漢市規劃設計院副總工胡躍平介紹,這是武漢首次在新區規劃過程中同步進行地下空間利用規劃。
道路 道路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將結合地鐵站點、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綜合開發地下空間。
一般要求,地下一層為主要公共活動空間,包括商業,餐飲,娛樂等;地下二層除主要節點周圍作公共活動空間外,其餘面積可作為地下停車使用。地下空間之間將加強共同通道的建設,建立貫通地下,銜接外部的地下共享層。
胡躍平介紹,同步進行地下空間利用規劃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也避免了以往地上建築完成後再回頭進行地下空間利用的困難。

楊春湖資金

社會資金將是主要資金來源
規劃指出,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將採取政府主導,多元利益方參與的推動模式。
政府在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地區的開發建設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在統一規劃和協調下,採取市場化的開發運作方式,吸納社會資金參與開發,使其成為主要資金來源,建立多元化的利益方參與機制,使各種利益方能夠分享共同的地區開發遠景果實。
此外,基於生態保護和開發強度的矛盾,需要提高中心區的土地開發利用效率,注重項目的集約式開發,加強高效益低密度的項目選擇,將採取點軸開發,集約發展,滾動推進的開發模式。
空間結構
規劃指出,將通過武漢站、楊春湖、東湖港(沙湖港)共同構築區域發展的主導要素。規劃以橫向呼應、縱向溝通為基本手段,形成“一軸雙核兩區,一廊三園三帶”的空間佈局結構。
一軸雙核兩區
貫通武漢站、迎鶴湖,建設東西向的“中央”景觀軸。
按照核心區“一箇中心,兩個節點”的原則,遵循交通站點與城市功能分離的原則,依託武青四幹道和地鐵4、5號線,佈局武漢站站前綜合服務核和環迎鶴湖的城市服務核,共同打造副中心的核心功能區。
在核心區以西佈局西部城市生活區,在三環線以東地區佈局產業園區,形成副中心兩大支撐區。
一廊三園三帶
依託東湖港、沙湖港,設置功能綠地,合理控制其建設比例和建設強度,形成“兩港”生態走廊。
保護東湖,楊春湖岸線,保持湖面面積不減少,利用垃圾填埋場以西低窪地帶建設迎鶴湖,加強北洋橋公園,楊春湖公園和迎鶴湖公園3個水生態公園的建設,形成城市綠肺。
利用連通水系和三環線防護林帶,建設楊春湖—迎鶴湖—東湖水系生態帶,楊春湖—武漢站西廣場—東湖水系生態帶,沿三環線陸上生態帶。

楊春湖城市佈局

武漢的3個城市副中心
魯巷城市副中心
處於光谷的核心地帶,直接服務於武昌的科教區。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
未來高速鐵路客運站的所在,未來城市一個新的門户。
四新城市副中心
規劃將建設成生產性的服務中心、文化旅遊中心和現代化的商住新城,將使沌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漢陽老城區之間聯繫地帶形成完全嶄新的現代化的商住新城面貌。
用地分佈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總規劃面積1103.3公頃
7%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等核心服務功能用地80公頃
10%以武漢站為核心,控制周邊110公頃用地形成武漢站站區
19%以楊春湖公園和“兩港”生態帶為主,控制公共綠地210公頃
4.5%功能綠地50公頃
17%規劃居住用地190公頃
6%科技產業用地70公頃
36.5%其他

楊春湖服務業

以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貿流區別於其他兩個“城市副中心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做足“四流”
“城市副中心”並不是近年來才被提出來的概念。在國內沿海城市比如上海東北部及五角場城市副中心,西部如重慶的茶園和西允兩個城市副中心都是較好的典範。在國外,日本東京的新宿及銀座,巴黎的拉德芳斯區都是“城市副中心”的代表。而武漢除楊春湖外,武昌的魯巷、漢陽的四新也是武漢規劃中的“城市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