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昊鷗

鎖定
楊昊鷗,中山大學古代文學博士,華師附中語文科特聘專家。 [1]  出生於教育世家。父親楊偉是四川省語文特級教師,四川省語文學科特評委成員、高評委組長,樂山外國語學校創辦人。
中文名
楊昊鷗
別    名
熊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83年9月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業
教師、青年學者、作家
出生地
四川樂山

楊昊鷗個人簡歷

楊昊鷗5歲開始隨父親學習乒乓球,5-15歲十年間系統訓練,原本被培養做專業運動員,曾經達到接近專業水平。同年從初中升入高中,經反覆權衡,後放棄職業運動生涯,進入高中學習。關於這段經歷,將它寫成了散文《乒乓》,發表在《南方週末》。2006年8月,因散文作品《我和父親的戰爭》被《讀者》雜誌轉載,受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實話實説》節目欄目組邀請參與制作欄目節目,擔任主要訪談嘉賓。2015年加入廣東省作家協會,現為廣東省作協會員。

楊昊鷗發表文章

兩千六百年前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1]  、何期妙手,本自具足。 [2] 
《為什麼我不教女兒讀紅樓夢》、《我終於帶女兒去了杜甫草堂》、《為什麼中文系不培養作家》、《為什麼我暫時不教女兒寫作文》、《乒乓》

楊昊鷗發表論文

《論<史記>文章學經典地位在明代的形成》,論文,獨立署名,《學術研究》,2015年8月,C刊。
《宋代<史記>研究與文章修辭之學》,論文,獨立署名,《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4年10月,C刊。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文體、書法疑義研究》,論文,獨立署名,《暨南學報》(哲學社科版),2013年10月,C刊。
《宋代文章學視野下的<史記>》,論文,獨立署名,《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4月。
《明代史學轉向與<史記>的文章學接受——以宋濂和歸有光為中心》,論文,獨立署名,《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8期。
《<史記•伯夷列傳>經傳形態研究》,論文,獨立署名,《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從<伯夷列傳>到<司馬穰苴列傳>看<史記>列傳文體前期的發展》,論文,獨立署名,《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
《中國古代散文名篇導讀》,獨立編著,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11月。
《中山大學文化校史》(教育部重大文化項目),參與編寫,具體負責第四章撰寫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

楊昊鷗文學作品

小説《言風往事》刊於《四川文學》2002年第10期。
散文《我和父親的戰爭》刊於《四川文學》2003年第6期,後為《讀者》雜誌 2006 年第 12 期及國內多家報刊雜誌轉載。
詩歌《站在名字叫做盆地的高山頂上唱歌》(外一首)刊於《星星詩刊》2004年第1期。
小説《百年樹人》刊於《四川文學》2004年第7期,併入選程文超教授主編《樹葉上的陽光——中山大學學生文學作品選》,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隨筆《閲讀》三則刊於《四川文學》2005年第6期。
小説《追尋大伯》刊於《四川文學》2005年第10期。
隨筆《少年遊》刊於《萌芽》2006年第8期。
隨筆《康園魏晉》刊於《萌芽》2009年6月下半月刊。
2011年擔任《四川文學》“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專欄寫作,各篇目發表情況如下:
《晚清劇變與敬安之死》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1期。
《末代狀元劉春霖》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3期。
《武俠革命》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6期。
《誰殺掉了殺人王趙爾豐》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8期。
《從辛亥革命前後看紅十字會的前世今生》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9期。
《袍哥的革命》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11期。
隨筆《書裏的朋友(三則)》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2期。
《隨筆五題》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4期。
《忽必烈和馬可波羅》刊於《四川文學》2011年第5期。
參考資料 [3-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