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德麟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鎖定
楊德麟(1928年-2023年1月),江蘇蘇州人,上海評彈團彈詞表演藝術家、彈詞音樂理論家、評彈教育家、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 
2023年1月,楊德麟不幸逝世,享年95歲 [1] 
中文名
楊德麟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1928年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
職    業
演員、理論家
作    品
珍珠塔

楊德麟人物生平

1928年,楊德麟出生於評彈世家,幼年從父楊星槎習藝。
1939年,隨父登台説唱《珍珠塔》。
1946年,師從舅父吳小石習《描金鳳》,後與徐天翔拼檔,演出於江、浙、滬名埠。
1952年,參加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今上海評彈團),先後與陳紅霞、薛筱卿拼檔説唱《梁祝》《西廂記》。
1954年,與楊斌奎拼檔説唱《描金鳳》《大紅袍》,並參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林沖》《十五貫》《神彈子》《冰化雪消》《人強馬壯》《假婿乘龍》等中篇演出。
1960年至2002年,在上海評彈團學館及上海戲曲學校長期從事評彈教學工作。
1964年、1980年兩度應蘇州評彈學校邀請參與彈唱教學,先後對五代評彈演員的成長傾注心血,為評彈藝術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3年1月,楊德麟不幸逝世,享年95歲 [1] 

楊德麟主要成就

楊德麟長期潛心於彈詞流派唱腔研究,經其記譜、編選的《彈詞曲調》《徐麗仙唱腔選》(部分曲譜)以及《蔣月泉唱腔選》等,先後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他還參與了《評彈文化辭典》《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上海卷》《中國曲藝志•上海卷》等的編撰,另有《“蔣調”並非“馬調”旁支》及《蘇州彈詞曲調發展淺析》等專論發表,是評彈界為數不多的音樂理論家。
作為彈詞演員,楊德麟説表口齒清晰、蘇州話純正,彈奏三絃繼承前輩蔣如庭“俞調三絃伴託”靈活多變,琵琶繼承薛筱卿薛調伴託法等技巧特點,並有所發展。他能為彈詞譜寫新腔曲調,過門設計,並能記錄詳實的曲譜。
作為評彈教育家,楊德麟在長達四十多年的評彈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套頗有成效的方法。他曾制定説表彈唱教材,主課彈奏兼教演唱,他熟知諸種彈詞曲調及曲牌演唱,對唱法、咬字、音韻四聲以及評彈賦贊、唱詞平仄格律、識別彈詞曲譜和彈詞樂理知識等的授課都有其獨到的經驗。
在三絃、琵琶的彈奏教學方面,特別是薛調琵琶的伴託方法,他提煉了唱腔核心旋律的伴託法;在演唱教學方面,從老俞調基礎到30年代後簡潔的快俞調,從真假嗓的運用到氣息的吞吐等都為學員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經他培養的幾代彈詞演員中的諸多人才都成為了評彈界的中堅力量。
作為彈詞音樂理論家,楊德麟編撰了多部彈詞音樂和唱腔選集,總結了相當豐富且極其寶貴的經驗。
在曲譜記述方面,楊德麟從青年時代(1947年)評彈界第一張彈詞曲譜(刊於《大百萬金開篇集》)較簡明的記法,到後來的運用簡譜倚音方法,論證出了正確的蘇州話區別四聲的記述法,特別對似念似唱的唱詞,用遠距離倚音和快速滑唱的記法呈現出應有的演唱效果。這在後來編撰《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上海卷》時得到了北京“集成總編輯部”總編和專家學者的讚揚和認可。
在論述彈詞曲調的撰寫工作上,楊德麟對彈詞最早的基本曲調-書調音樂形態的論述上,首次概括了“上起下落,句間頓挫,拖六點七,字更腔和”十六字的唱腔藝訣,並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上海卷》的“蘇州彈詞概述”一文中論述,先後得到了主編吳宗錫和北京總編輯部的認可,對彈詞唱腔的演變發展和20種流派唱腔的論述為普及評彈藝術和後繼傳承作了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