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始德

鎖定
古箏演奏家楊始德先生,生於1941年。廣東大埔縣百侯鎮人,現居廣東梅州市。1962年畢業於廣東星海音樂學院(原廣州音專附中),中國民族管絃學會古箏專家委員會會員、廣東省音協古箏學會第一屆副會長、原梅州市藝術學校講師。從事古箏教學幾十年,2006年進京參加古箏演奏,受到中央首長接見。由於他在2001年至2006年間,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民族演奏藝術水平考級中作出突出貢獻,被中國民族管絃學會評為優秀指導老師和古箏專業考官。他是一個對廣東漢樂客家箏有執着追求,願意為古箏藝術付出一切的人,是著名客家箏演奏家、教育家。羅九香先生的得意門生,藝術傳承人之一。
中文名
楊始德
籍    貫
廣東大埔縣百侯鎮
出生日期
1941年
畢業院校
廣東星海音樂學院(原廣州音專附中)

楊始德人物簡介

中國古箏藝術第六次學術交流會(左起第二) 中國古箏藝術第六次學術交流會(左起第二)
古箏演奏家楊始德先生,生於1941年。廣東大埔縣百侯鎮人,現居廣東梅州市。1962年畢業於廣東星海音樂學院(原廣州音專附中),中國民族管絃學會古箏專家委員會會員、廣東省音協古箏學會第一屆副會長、原梅州市藝術學校講師。從事古箏教學幾十年,2006年進京參加古箏演奏,受到中央首長接見。由於他在2001年至2006年間,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民族演奏藝術水平考級中作出突出貢獻,被中國民族管絃學會評為優秀指導老師和古箏專業考官。他是一個對廣東漢樂客家箏有執着追求,願意為古箏藝術付出一切的人,是著名客家箏演奏家、教育家。羅九香先生的得意門生,藝術傳承人之一。

楊始德藝術事蹟

1971年1月6日,葉劍英元帥取道福建回梅州視察。當晚由廣東漢劇院、市縣山歌劇團在地委二樓大廳,以短小節目的形式向葉帥彙報演出。在當時的特定年代,演出的小節目除了山歌之外大部分是樣板戲唱段。
當市山歌劇團演唱郭建光唱段時,葉帥見演員一招一式很賣力氣,笑着説:“聲音不錯,但動作太僵硬!”我忙解釋説:“他本來不是演員,是樂隊成員。他主奏的樂器近年來沒有派上用場,便拉拉二胡,練練唱段。”
葉帥問:“他原來主奏什麼樂器?”我回答説:“是古箏!”葉帥一聽頓時兩眼放光,興致盎然地説:“啊,原來他是古箏師傅?”我連忙點頭説:“是呀,他叫楊始德,曾在廣州音樂學府專修古箏。”葉帥拿起節目單問我:“今晚有古箏節目吧?安排在第幾?”我遺憾地説:“據我所知,近年來古箏已沒有人演奏,今晚沒有安排古箏演奏。”
葉帥一聽着急起來,忙問:“劇團團址在哪裏?能不能把古箏拿來彈一彈?”我忙到演出區旁邊找到市山歌劇團團長張仲池傳達葉帥的指示,誰知葉帥已跟在我身旁,迫不及待地提出取古箏演奏的要求。聞訊前來的當時的地委書記馬一品立即安排車輛到團址取古箏。
古箏取來後卻出現了新的難題:當時的年代正在批“大、洋、古”,彈什麼曲子好呢?這使劇團領導好為難。我向葉帥彙報後,葉帥不假思索地説:“沒什麼新曲子,就彈古曲嘛!”接着很在行地補充説:“彈《出水蓮》也行!”
在當時大破“四舊”,全盤否定藝術傳統的年代,“彈古曲嘛!”這句話簡直是振聾發聵,石破天驚!
説話間,楊始德演奏了根據四川民歌《趕花會》改編的古箏彈奏曲《盼紅軍》。葉帥聚精會神地聽完曲子後,帶頭熱烈地鼓掌。
為什麼葉帥對古箏這種傳統樂器如此青睞?原來古箏是客家漢調音樂的重要樂器之一。在古箏的改革和發展史上,是梅州大埔籍的漢樂研究者何育齋,將“美人膝上發嬌音”的銅線小古箏,大膽改革成表現力豐富的鋼線大古箏。同鄉樂友羅九香則把現代古箏技巧推向出神入化的境界。博學多才的葉帥從小受到客家音樂的陶冶,對古箏情有獨鍾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事有湊巧的是,眼前這位年輕的“古箏師傅”楊始德,正是廣州音樂學府古箏大師羅九香的得意門生。
葉帥聽楊始德演奏廣東漢樂《出水蓮》 葉帥聽楊始德演奏廣東漢樂《出水蓮》 [1]
此後餘音未盡,數年後由趙青團長帶領的中央民族歌舞團來梅演出。其中有一位古箏改革者康綿總同志專程來梅州研究客家古箏。1980年5月中旬,八十三歲的葉帥再次回梅州視察,又一次聆聽了楊始德的古箏演奏。由於楊始德在第一次沒有彈奏《出水蓮》,這次他盡情彈奏《出水蓮》給葉帥欣賞,了卻了他老人家和楊始德的心願。
圖為1980年5月中旬,葉帥(前排左一)再次回梅時,聽楊始德演奏古箏曲《出水蓮》,圓了葉帥1971年回梅時的一個心願▲李樹堅(執筆)張甘森攝 李海燕供圖 李彬生為圖賦詩一首:行雲流水出箏弦,一曲蓮花醉樂壇。葉帥靜中觀世界,於琴聲處見悠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