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奎山

(河北籍武術家)

鎖定
楊奎山又名林浦,小名大恩,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4月11日生於河北霸縣信安鎮。此地是義和團活動的根據地之一,武風興盛,流行“通臂門”和“六合門”武術。六歲時拜“六合門”武術名家康直為師。經過十年勤學苦練,十六歲的楊奎山已有一身好功夫。鐵砂掌硬功及金錢鏢暗器,是他的身懷絕技。他還精通六合門中大部分拳械,有太祖拳、八彩拳、四手拳、黑虎拳、割斷拳、劈掛掌等徒手絕技,以及刀、槍、劍、鈎、盤龍棍、刀裏夾鞭、大刀、雙手帶、大梢子、手梢子、三節棍、九節鞭、繩鏢流星等十八般兵器。
中文名
楊奎山
別    名
林浦
籍    貫
河北霸縣信安鎮
出生日期
1903年4月11日
職    業
武術家

楊奎山基本資料

楊奎山 楊奎山
姓名:楊奎山
別名:楊林浦
描述:武術家
出生時間:1903年4月11日
籍貫:河北霸縣信安鎮

楊奎山生平概述

楊奎山又名林浦,小名大恩,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4月11日生於河北霸縣信安鎮。這是河北的大鎮,一條長街分屬清河及霸縣兩個縣,到北京天津保定均是一百八十里,是三地的水陸交通樞紐。這裏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根據地之一,武風興盛,流行“通臂門”和“六合門”武術。
楊奎山自幼喜動好玩,五歲就會游泳與翻跟斗,六歲時拜“六合門”武術名家康直為師,他稱師傅為 “康二伯”。每次廟會表演總少不了他,能在一丈多高的毛竹頂端“單手拿大頂”,能在高空架上表演“三上吊”,能踩六寸高度的“高蹺”做前後空翻。楊奎山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他的童年在苦難中度日。
韓復榘 韓復榘
在康二伯的特別關心下,經過十年勤學苦練,十六歲的楊奎山能肩挑五百斤,拋接一百二十斤重的石 鎖,單手抓舉一百五十斤重的石擔,拔欄能打十三個砂袋,拔坑能離地二尺,助跑能騰上一丈高的草垛,上房越脊身法矯健。鐵砂掌硬功及金錢鏢暗器,是他的身懷絕技。他還精通六合門中大部分拳械,有太祖拳、八彩拳、四手拳、黑虎拳、割斷拳、劈掛掌等徒手絕技,以及刀、槍、劍、鈎、盤龍棍、刀裏夾鞭、大刀、雙手帶、大梢子、手梢子、三節棍九節鞭、繩鏢流星等十八般兵器。
1920年,李景林在天津小站招考武術教習時,十八歲的楊奎山參加報考,在二百多名參賽者中奪魁,相當於清朝武考全省第一的武舉人。被李景林收為親隨徒弟兼保鏢後,成為李景林的心腹並經常往來於李家,而且還介紹他拜多位名家為師。特別是他經常隨師跟練陪練,使他成為一代武術大師。
李景林的武當劍,知之者甚多,唯其太極劍尚鮮為人知,原因是李景林的武當劍在上海、山東各地傳授面較廣,而其太極劍僅傳給其入室弟子楊奎山(林甫)而已。楊奎山是河北省霸縣人,李景林在天津到直隸督軍,在小站招聘武術教官時,楊奎山報名應考,成績第一,被編入軍隊中武術隊。李景林收楊奎山為入室弟子,並任他為衞士副官,因而楊奎山得到李景林的太極劍、武當劍、太極拳、八卦掌等真傳。(摘自《中央國術館史》,中央國術館史編輯委員會編,龐玉森等,黃山書社出版,1996年6月,35頁《張之江三請李景林(1928年)》)
由李景林介紹,楊奎山再拜天津的形意名家“鐵人”尚雲祥為第四位老師,學習形意散打。
1926年下半年,李景林帶領李書泰、楊奎山、郭憲三、林志遠、黃敬義等一行六人,從天津乘海輪南下上海。
楊奎山擔任韓復榘的貼身保鏢後,便將家屬接到了濟南。
1933年—1934年,住轅東牛頭巷;1935—1936年,住轅東財神巷;1936—1939年,先住在山水溝廣植院所,後住在將軍廟街。在五年多時間中,英名遠揚,威震山東,美談很多。
1937年冬,後方醫院、手槍旅、韓復榘家屬、楊奎山本人及家屬等後方人員先行撤退,由兗州經河南舞陽,至1938年春到西安。蔣介石有命令,韓復榘家屬另行安排,後方醫院及手槍旅解散。楊奎山一家與韓復榘家屬從此分開。早已捐棄前嫌的楊奎山、田鎮峯二人同去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要求參加革命抗日。田鎮峯遂參加了革命,因有妻兒牽累,楊奎山未能加入革命隊伍。楊奎山則一路流浪,先到寶雞,後到漢中,再沿漢水東下,經城固到安康,在陝鄂交界的白河暫居。
李景林 李景林
1939年夏,楊奎山遇到第三十三集團軍第七十七軍軍參謀長聞承烈。他原是濟南市市長,二人熟悉。於是,楊奎山去軍部教武術,因楊不肯穿軍裝,只同意當便衣武術教師。教授戰時急用的劈刀、槍刺與肉搏格鬥。軍長馮治安將軍早聞知楊奎山的武術功夫,請楊組建一個大刀隊並任大刀隊隊長。為了殺日寇,楊奎山同意了。楊挑選的隊員,要能在單槓上做“屈體上”、“槓上倒立”及一個“大回環”等三個動作,合格後才能成為大刀隊隊員。鍛打的大刀是1尺2寸長、5寸寬,加手柄是2尺4寸長,稱“大刀片”,可以插在背上行動方便。這年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張自忠上將,特地到77軍視察楊奎山大刀隊的表演後,決定全隊上調。馮治安只好將組建半年的大刀隊割愛。楊奎山率大刀隊上調集團軍司令部,駐湖北襄樊。張自忠非常尊重楊奎山,特許楊奎山着便衣隨從身邊。1940年5月初,日寇集中5個師團的兵力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進攻。首當其衝的第十一集團軍司令李品仙是個懦夫,一 觸即潰。第二及三十一集團軍相繼潰退,隨縣、棗陽地區失守,日寇兵力全部壓向三十三集團軍。曾經血戰台兒莊的張自忠上將,義憤填膺,壯懷激烈,誓死收復失地,率三十三集團軍(除在後方的77軍)單獨向日寇猛攻。5月11日,日寇開始向東退卻,我軍乘勝追擊,將被截住退路來不及逃走的日寇包圍在棗陽。日寇用數倍與我的兵力反攻解救,我軍用重兵在棗陽外圍阻擊。為爭取早日消滅棗陽日寇,張自忠上將親臨前線。5月16日,在棗陽南瓜店指揮包圍軍隊向日寇發起總攻的張自忠司令中流彈重傷。在我軍的連續強攻下,日寇大部被消滅,我總攻部隊也大部犧牲,雙方彈盡,開始拼刺刀肉搏。這時的楊奎山率大刀隊,手持大刀片,如 飛虎一般衝入敵陣,擋者死,攔者斃。楊奎山一身高超武功發揮的淋漓盡致,劈殺日寇如砍瓜切萊。這次大型的肉搏戰,日軍被全殲,棗陽收復,我軍只有包括楊奎山等十餘人倖存,張自忠上將因重傷流血過多而壯烈殉國,我包圍進攻和外圍阻擊部隊全部犧牲,三十三集團軍番號被取消。楊奎山等十餘人,經保康向小神農架撤退,被馮治安新任司令的新編三十四集團軍收編。
楊奎山從1947年來常州,直到1977年去天津,之間的三十年,共帶過上千個學員,入門弟子也有幾十個。他教眾學徒改良後的楊氏太極,教入門弟武當丹派太極。
[1] 
一九五九年常州專區武術集訓隊留念 一九五九年常州專區武術集訓隊留念

楊奎山武術造詣

經過十年勤學苦練,十六歲的楊奎山能肩挑五百斤,拋接一百二十斤重的石 鎖,單手抓舉一百五十斤重的石擔,拔欄能打十三個砂袋,拔坑能離地二尺,助跑能騰上一丈高的草垛,上房越脊身法矯健。鐵砂掌硬功及金錢鏢暗器,是他的身懷絕技。他還精通六合門中大部分拳械,有太祖拳、八彩拳、四手拳、黑虎拳、割斷拳、劈掛掌等徒手絕技,以及刀、槍、劍、鈎、盤龍棍、刀裏夾鞭、大刀、雙手 帶、大梢子、手梢子、三節棍、九節鞭、繩鏢流星等十八般兵器。
張自忠 張自忠
楊奎山練“上房越脊”輕功的情況。他在苦練十年“拔坑”功成之時,康二伯對他增加了一個特殊訓練方法,項目是“原地暴發旋風腿騰越八仙台”。馬步蹲位在八仙台旁,距離為一臂寬,要原地拔高打一個旋風腿騰越八仙台,仍須距一臂落下呈馬步。如此一台加兩臂的寬度近三公尺,屁股離地的騰越高度至少在二公尺半以上,要左右各打一百個。如此高難度大強度的訓練,令人難以想像。梅花香自苦寒來。這種苦練使楊奎山的輕功基礎特別紮實,身輕如燕。

楊奎山武林軼事

1、韓復榘到夜總會玩牌,包贏的錢都給身邊的人。楊奎山每晚分到的錢,有時超過每月的工資,經濟富裕。鄰居或有困難之人只要一開口,一送就是一封大洋(50元),無須歸還,揮金如土,在濟南受到楊奎山饋贈大洋的人很多。
2、韓復榘不外出,楊奎山就沒事幹,平時與駕駛員等人在車庫旁的房間休息。他有時技癢,經常幾個點步就飛身上了車庫房頂,山東省政府的人都知道楊奎山的輕功了得。
3、韓復榘在山東有“韓青天”的美名,威望很高,但隱敵頗多。有一次,復榘乘車外出,看到前邊有人雙手拿着大信封高舉過頭,跪在路邊攔車告狀。大羣人聚集圍觀,韓復榘讓司機停車接狀,站在汽車踏腳板上的楊奎山怕有隱敵埋伏,叫司機不能停繼續開,自己跳下車去拿了告狀信封。回身時,60邁車速的汽車已離去五六公尺遠,只見楊奎山幾個點步急迫就飛身上了車(因濟南是寬而直的經緯“棋盤路”,有空間讓楊奎山施展身手)。圍觀羣眾無不拍手叫絕。
4、韓復榘經常聽到楊奎山輕功了得讚譽,就決定讓楊奎山在每年的廟會上公開表演一回。於是,省 政府出錢,在一個大廣場建了一個表演台。以前山東國術館到大眾戲院表演空手奪槍,是由楊奎山及李慶瀾使槍配合,是林志遠使槍配合。廟會表演的壓軸戲是楊奎山和林志遠的空手奪槍。最驚險時,突然槍扎入空手者腹部,並舉起長槍將人拋向空中。表演空手者楊奎山是無助跑原地暴發直體跳高3公尺,並作被拋出狀態的空中移位騰越3公尺,在側邊空翻落地。這種輕功功夫,使在場的數萬觀眾歡聲雷動。濟南還有九十多歲的健在者親眼目睹過。但是,廟會大台的空手奪槍表演僅兩年,因郭憲三和林志遠相繼離開山東國術館而沒人配合。但楊奎山高超的輕功絕技,使他威震山東,英名遠揚。
5、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進攻山東,韓復榘先在濟陽與日寇大戰,後退守黃河礫口大橋,將山東國術館解散人員編成手槍旅,命令楊奎山在手槍旅及部隊中挑選精悍人員組成大刀隊並擔任隊長,要堅決保衞濟南。礫口大橋經數月堅守,日寇無法渡過黃河。蔣介石命令韓復榘撤退,放棄濟南,韓不肯。蔣介石又命令把韓復榘僅有的一個炮兵團調走,韓放下電話後,大罵蔣介石釜底抽薪不抗日,還要逼我不抵抗。有一 次,韓復榘親臨礫口大橋陣地,人剛到指揮所,日寇的大炮就密集猛轟,韓卻無炮兵還擊。突然,一顆炮彈落在附近,楊奎山將韓復榘撲倒掩護,炮彈爆炸,韓安然無恙,楊的左小腿卻中了彈片。韓對楊説:“汽車在路上不到半小時,日寇就已知我到此,省政府內部一定有日本特務,是用電台通知的。”楊奎山隨即被送人後方醫院,韓楊二人從此永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