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大可

(重慶市雲陽縣大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鎖定
楊大可,男,漢族,1974年8月生,重慶雲陽人,大專。200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現任雲陽縣大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雲陽縣大果水晶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的十九大代表。 [5] 
中文名
楊大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4年8月
畢業院校
四川大學
出生地
重慶雲陽

楊大可人物履歷

楊大可,重慶市雲陽縣雙土鎮無量村農民,黨支部副書記,雲陽縣大果水晶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產業黨支部書記。
2017年5月24日,在重慶市第五次黨代表大會當選為重慶市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2] 
2017年12月至2023年5月,任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 [1]  [6] 

楊大可人物事蹟

戴着眼鏡,一臉書卷氣的大學生畢業後返鄉創業,帶着鄉親們種植水晶梨,數年間讓村裏家家户户增收萬元,讓窮山坡結上了“希望果”,他就是剛當選為十八大代表的重慶市雲陽縣雙土鎮無量村黨支部副書記、雲陽縣大果水晶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大可。
無量村坐落在雲陽縣雙土鎮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上,坡陡溝深,交通滯後,土地貧瘠。當地幹部告訴記者,10年前當地人均年純收入不到300元。然而,就在村裏青年人大都想“跳農門”時,一隻“金鳳凰”反而飛了回來:村裏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楊大可,居然要帶着畢業於西南財大的妻子楊永瓊回來做農民。
那時楊大可剛從四川大學畢業,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他深思熟慮後,毅然和妻子放棄了“白領”生活,回到無量村承包了288畝荒山荒地種梨。“消息傳出,不少鄉親不理解,有的説我想出風頭,有的説我是在城裏混不下去了,還有的説我神經有點問題。”楊大可説,父母一開始也反對,認為農家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創業風險太大,萬一有個閃失咋辦?
楊大可告訴記者,自己當時並非一時衝動:一是自己熟悉農村,對荒山土坡有感情,別人不能吃的苦自己能吃,這是一大優勢;二是雲陽縣是柑橘種植基地,沒人種梨,但無量村“亂石窖”晝夜温差大,氣候和土質獨特,非常適合梨的生長。“我看準了項目,下了決心,3年之內要爭取幹出名堂。”
村民們説,剛開始創業時,楊大可帶着妻子和父母起早貪黑,到亂石堆裏開山劈石、壘土挖坑,嚴冬裏天寒地凍也不顧。為方便幹活,楊大可在山上搭了幾個窩棚,困了就鑽進去休息。最困難的時候,家裏差點揭不開鍋,連電費都交不起。然而,他一刀一鋤地清理乾淨了200畝的荊棘茅草,挖成3萬多個標準樹窩。之後,他和父親前往湖南懷化,引進了原產韓國的大果水晶梨種苗,一窩窩栽上。2002年9月,黃燦燦的梨子首次掛滿枝頭,3萬多斤梨共賣了近6萬元。楊大可“發”了。
然而,他不滿足於個人致富。“是黨員,就不能只顧自家富,而要闖出一條鄉親們都能致富的路子來!”楊大可走村入户,帶領村民們種梨致富。為消除村民們的疑慮,楊大可與村民簽訂協議:種苗提供給村民,包成活、包技術、包回收,成活率不低於95%,掛果後再付種苗款,梨子高於市場批發價回購。同時無償搞技術培訓。幾年來,他為果農作技術指導1000多次,先後跨鄉鎮培訓果農2000餘户。
為擴大產業規模,楊大可一面請鎮黨委出面協調,一面聯繫縣林業局、縣農委、縣供銷聯社等單位,成立了雲陽縣大果水晶梨種植專業合作社,自己當選為合作社理事長,成立產業黨支部,實行“合作社+基地+種植户”運行模式,發動黨員帶農户,抵禦市場風險。他還牽頭註冊了“大可水晶梨”特色鮮果商標,水果暢銷重慶、成都、武漢、宜昌等10多個大中城市。
如今,楊大可藉助發達地區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在無量山推出了“山上種樹、樹下種草,草地養畜、畜糞肥地,養蜂授粉、農業觀光”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在他的帶動下,全鎮有3000多農户參與種植,平均每户光憑大果水晶梨一項就有3000到5000元的收入。

楊大可人物榮譽

他先後榮獲“全國科普惠農新村計劃先進個人”“全國綠化先進工作者”“重慶市勞動模範”“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3]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