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厝村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資區石美片區下轄村)

鎖定
楊厝村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資區石美片區下轄村,村境面積5.5平方公里,東鄰埔尾村,西接東美片區流傳村,南鄰九龍江,北連角美鎮內丁農場和田裏片區上房村,依山面水 [1] 
中文名
楊厝村
外文名
Yangcuo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地理位置
漳州台商投資區石美片區
面    積
10260 m²
下轄地區
楊厝、田樓、丁厝、倉前、過井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
363107
人口數量
3300人
著名景點
林氏義莊丁儒墓
機    場
漳州機場(籌)
火車站
漳州站角美站漳州東站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閩南語漳州話

楊厝村歷史沿革

楊厝村開發於唐初,龍溪建縣(540年)即屬之。
宋代,境地屬漳州龍溪縣永寧鄉海洋下里二十九、三十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境地屬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九、三十都福井社、白石社。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境地屬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九、三十都白石保。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境地屬龍溪縣第三(石美)區白榴鄉楊厝保、丁厝保。
民國三十六年,境地屬龍溪縣石美鄉楊福保、蔡丁保。
1950年後,境地屬龍溪縣第七區。
1955年,境地屬龍溪縣埔尾區。
1957年,境地屬龍溪縣東山區埔尾鄉。
1958年4月,境地屬龍溪縣石美鄉,9月,境地屬龍溪縣火箭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境地屬龍溪縣角美人民公社埔尾生產大隊。
1962年,境地屬龍海縣角美人民公社楊厝生產大隊。
1984年,境地屬龍海縣角美鎮楊厝村。
2012年,境地改為漳州台商投資區,轄楊厝、田樓、丁厝、倉前、過井五社 [1] 

楊厝村地理位置

楊厝村位於漳州台商投資區石美片區,角美鎮南部,東鄰埔尾村,西接流傳村,南鄰九龍江,北連內丁農場和上房村,依山面水,屬山海丘陵地帶,北繞過國道324線、角江路,瀋海高速繞西南而過,南至同城大道,交通便捷。楊厝村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曾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治理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省級鄉村旅遊村”等名譽 [1] 

楊厝村人口

楊厝村,唐初(665—668年)為曾姓、丁姓、何姓衍居之地,一千多年來,世事滄桑,此出彼進。全村有5個自然村,11個生產小組,1053户,總人口3360人,以楊、丁、陳、林4姓為主,分別佔全村總人口33.76%、31.36%、16.51%、13.37%,李、黃、何、王等13姓佔5.0%。

楊厝村歷史人文

楊厝社,以姓名社,楊氏來源於碧溪,居住地前面有三湖,因別稱“碧湖”。丁厝社,以姓名社,因位於文峯山麓,又稱“文峯社”。過井社,林氏開基祖先居角美福井,後肇居於白石,仍稱居住地為“福井”,因從這井搬過去還是井,俗稱“過井”。蒼前社,社有蒼鬱林木的小山麓,因名“蒼山”;因民居於蒼山之前,俗稱“蒼前”、“倉前”。田樓社,民房建於田地之上,明顯突出,因稱“田樓”;廢社:象山,原丁氏開基之地。趙厝頭,在過井之西原丁儒之婿一族所居。內丁,在丁厝之西,民初,軍閥對峙,村民逃難散居。黃厝內、吉上,在丁厝社之東,原黃姓、林姓所居。五甲社,在今楊厝趙山廟地,後楊姓遷入,其名不再使用。過田,在過井東頭,原倉前陳氏居住地。

楊厝村風景名勝

楊厝村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林氏義莊”,市級文保單位“丁儒墓”和著名僑領“楊在田故居”;主要宗祠有:楊氏家廟“慶衍堂”、丁氏家廟“追來堂”、鄉賢祠、貢元祠、大夫第祠、林氏家廟“穀詒堂”、陳氏家廟“帷瞻堂”、何氏大宗;主要宮廟有:厚安宮、趙山廟、福文殿、永壽宮、永壽宮。
  • 林氏義莊
林氏義莊(全稱為永澤堂林氏義莊),義莊是古代漢族社會風俗。宗族所有之田產。始於北宋。仁宗時范仲淹在蘇州用俸祿置田產,收地租,用以贍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經營。林氏義莊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楊厝村過井社內,該社歷史上稱為龍溪縣二十九都白石保吉尚村潭頭地方。佔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間,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四合院構造。為當時閩省著名的慈善機構之一。
  • 叔侄樓
叔侄樓坐落於楊厝村碧湖社。其中的“黑樓”是一座外牆呈黃褐色的兩層建築:建築兩側,各有一個菱形的轉角,相互映襯。建築四周,佈滿了長條形的窗户。頂樓的角落上,還寫着“碧山樓”。這座樓的外牆原來全部是黑色的水泥牆面,已經變成了黃色。
距離“黑樓”約百米處,有一座建築風格相似的建築。由於外牆全部用紅磚砌成,當地人稱之為“紅樓”,門樓上書“餘慶園”。“紅樓”的主人是楊清月所建,而“黑樓”是楊清月的叔叔楊賀龍所建,兩人都是旅菲華僑,是叔侄關係,因此本地人也稱這兩座樓為“叔侄樓”。這兩座歐式建築都建於1921年(民國十年),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了。
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因這兩座洋樓格外顯眼,遭到日本飛機的轟炸。當時共丟了3枚炸彈,其中一枚就落在了黑樓的邊上,但奇怪的是,這枚炸彈竟然沒有爆炸,而另外兩枚炸彈擊中了周圍的民房。直到解放後,這枚未引爆的炸彈才被拆除。
紅樓建完後,就使用自來水了,房子裏還有水管和水龍頭。在房子的後山上,專門做了個水塔。當年還專門僱工人往水塔裏挑水,然後再通過水管引入房子裏使用。不過現如今,老的水管、水龍頭已經不能使用,而且房屋出現了漏水。在1987年還翻修了一下,但後來就再也沒有動過了。“黑樓”的境況更糟,“‘黑樓’裏已經多年不住人了,只是偶爾打掃一下而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