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兆羣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鎖定
楊兆羣,男,1955年11月出生,江蘇金壇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金壇刻紙)代表性傳承人, [1]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2] 
中文名
楊兆羣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金壇
出生日期
1955年11月
性    別

楊兆羣人物生平

楊兆羣(1955年11月)男,漢族,江蘇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金壇刻紙)代表性傳承人。
酷愛美術和刻紙藝術,1976年,刻紙作品《大幹促大變,普及大寨縣》入選“江蘇省農民畫展覽”,歷經多年來的學習、實踐與積累,在繼承傳統刻紙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創意和思想,賦予了刻紙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內涵。他主持的巨幅刻紙《從雅典到北京》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並受到了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高度讚許;《豐收的喜悦》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鵲橋會》入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藝術局舉辦的雕刻和水彩畫作品大賽,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剪紙藝術節暨首屆蔚縣國際剪紙藝術節中榮獲銀獎;《華廈一家親、同為圓夢人》獲第三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迎春花獎”。《和諧》獲2014“中國原創·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晚作》獲2015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先後在金壇、常州多所學校開展刻紙培訓課程,從娃娃抓起,普及剪刻紙文化,傳播剪刻紙藝術,為金壇刻紙的傳承和保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3] 

楊兆羣人物事蹟

當北京申奧成功那天,他開始構思了長29米(象徵29屆奧運會)、高2.008米(象徵2008年奧運)的長卷作品。更巧的是第一屆和第二十八屆奧運會都在雅典舉行,當時初定作品名為《從雅典到北京》。因工程浩大,他們組成一支6人的創作小組,開始醖釀長卷內容。為收集資料,他親赴雅典和巴塞羅納等奧運場所。最終決定以五環標誌為主,由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歷屆奧運會的金牌、八位奧委會主席頭像、吉祥物以及29屆奧運會所有運動項目等內容用藝術表現形式構成,並用2008只和平鴿穿插表現,用祥雲和運動福娃組成花朵。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奧運會從第一屆至二十七屆是102年,但由於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停,當我國舉辦時,正好整100年,創作小組討論後覺得更名為《百年奧運》更具有愎義。此卷在收集資料、剛作中已投入了十幾萬元人民幣,現稿件已全部結束並進入製作階段。此卷完成後將捐獻給奧組委。

楊兆羣所獲榮譽

2018年11月29日,被中央文明辦授予“敬業奉獻好人”。 [4] 
2017年1月4日授予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 
2022年5月,在2021年度江蘇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評估活動中,以89專家評分獲優秀等級,並予以公示(金壇刻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