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椰子

(中藥)

鎖定
椰子,中藥材名。本品為棕櫚科椰子屬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以果肉汁和果殼入藥。果實成熟時採集,隨時取肉汁及果殼供用。功能主治為:果肉汁:補虛,生津,利尿,殺蟲。用於心臟病水腫,口乾煩渴,薑片蟲。 果殼:祛風,利濕,止癢。外用治體癬,腳癬。
中文名
椰子
漢語名稱
Ye Zi

椰子來源

本品為棕櫚科椰子屬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以果肉汁和果殼入藥。果實成熟時採集,隨時取肉汁及果殼供用。

椰子性味歸經

甘,温。

椰子功能主治

果肉汁:補虛,生津,利尿,殺蟲。用於心臟病水腫,口乾煩渴,薑片蟲。 果殼:祛風,利濕,止癢。外用治體癬,腳癬。

椰子形態特徵

椰子,大喬木,高15-30m,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簇生莖頂;葉柄粗壯,長達1m以上;葉片羽狀全裂,長3-4m;裂片多數,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長65-100cm,寬3-4cm;先端漸尖,革質。肉穗花序腋生,長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於分枝上部,雌花散生於下部;佛焰苞紡錘形,厚木質,最下部的長60-100cm或更長,老時脱落;雄花萼片3,鱗片狀,長3-4mm;花瓣3片,卵狀長圓形,長1-1.5cm;雄蕊6,長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闊圓形,寬約2.5cm;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堅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長15-25cm,先端微具3稜,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堅硬,近基處有3萌發孔。種子1顆,種皮薄,緊貼着白色堅實的胚乳,胚乳內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椰子分佈區域

分佈於台灣、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廣西及雲南。

椰子生長環境

生於長熱帶地區海岸。

椰子藥材性狀

1.本品呈心形,直徑約5-10cm,有時縱剖成兩瓣;種皮棕紫紅色,具眾多而凹陷的網狀紋理,其一側有數條縱理(種脊),種皮薄。果肉(胚乳)厚約Icm,潔白色,內有大形空腔,新鮮食之香而可口,干時較硬,折斷面光滑,富油性。氣微,味微甘。如放置時間過長,胚乳變為淡黃,則有脂肪酸敗氣,味微辛辣。
2.顯微鑑別:粉末特徵:2.1.種皮石細胞長圓錐形或狹橢圓形,長40-70μm,直徑20-30μm,淡黃色至棕黃色,壁孔明顯或不甚明顯。2.2.導管孔紋和螺紋,直徑10-30μm。2.3.胚乳細胞多角形至長方形,內含油滴和少數棕色塊狀物。2.4.種皮細胞呈棕色不規則。用法用量
椰汁或椰肉適量;外用椰殼放爐上燒,用碗覆蓋收集其蒸氣,冷凝得餾油,加30%酒精混合後塗患處。
化學成份
椰子含油35%-45%。油中含遊離脂肪酸20%,羊油酸(caproic acid)2%,棕櫚酸(palmitic acid),羊脂酸(caprylic acid)9%,羊蠟酸(capric acid),油酸(oleic acid)2%,月桂酸(lauric acid);還含豆甾三烯醇(stignastatrienol), 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巖藻甾醇(fuco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sterol)。碳水化合物約15%,主要有水蘇糖(stachy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蛋白質不到5%,其中包括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醇溶蛋白(proamine)等。含維生素(vitamin)B1 173μg%,B5 103μg%,B2微量、α-生育酚(α-toco-pherol)700μg%,γ-生育酚γ-tocopherol)250μg%。維生素C的含量以未成熟果中較高。 果核含甘露聚糖(m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