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植龍

鎖定
植龍是生長在三疊紀時期四足的肉食性動物,與鱷魚很像。它們住在水中,主要以魚和小形爬行類維持生活。一些植龍可以長到很大。植龍能在陸地上行走自如。
中文學名
植龍
拉丁學名
Phytosau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Sauropsida
亞    綱
雙孔亞綱
槽齒目
亞    目
植龍亞目
植龍科 Phytosauridae
植龍屬 Phytosaurus
植龍
生存時期
三疊紀時期

植龍命名原因

植龍發達的顎部證明它們是肉食性動物,但是首次研究植龍的學者誤以為他所研究的標本是植食性動物,植龍也因此得名 [1] 

植龍簡介

植龍(屬名:Phytosaurus)是植龍目的一個疑名,也是植龍目中第一種被敍述的,由G.Jaeger在1828年所敍述;植龍目是一羣外表類似鱷魚的已滅絕主龍類。
植龍的身體結構與鱷魚非常像,它們的鼻孔位於頭骨高隆的雙眼上方,捕食陸地動物時,植龍會埋伏在水下,只將鼻孔露出水面,一旦有動物到水邊飲水,隱藏在水中的植龍就會伺機發動攻擊 [2] 

植龍外觀特徵

植龍擁有類似鱷魚的身體結構,但它們的鼻孔位在頭上方,而非口鼻部前端。植龍的屬名意為“植物蜥蜴”,但它們現在被認為是肉食性,模式種是P. cylindricodon。
植龍能在陸地上行走自如,雖然它們不是鱷類的祖先,但與之有遠親關係,外形類似,可能習性也與鱷類相似。長而尖的齶部有許多尖齒,植龍很可能主要以魚類為食。與鱷類一樣,沿背部的皮膚嵌有幾排骨質鱗甲。鼻孔位與頭骨高隆處兩眼的前方,這是一種對環境的適應方式,植龍只要將鼻孔浮出水面就能漂浮在水面下。

植龍生活習性

植龍是一種半水棲爬行動物,主要生活在水中,但是它們也能夠在陸地上自如地行走,有時它們會來到陸地上捕食。
植龍是生長在三疊紀時期四足的肉食性動物,與鱷魚很像。它們住在水中,主要以魚和小形爬行類維生。一些植龍可以長到很大。
植龍用來猛咬的顎部顯示出它們是掠食者,但首次敍述植龍目的人,誤以為他所研究的標本是草食性動物。

植龍化石發現

植龍是身被厚甲的半水棲爬蟲類,其化石發現與晚三迭紀(距今2.06億∼2.27億年前)。植龍並非恐龍,但和恐龍均屬於古龍(archosaur),古龍是一個大類,亦包括翼龍(會飛的爬蟲類)。
植龍化石發現與北美洲、歐洲和印度,但南方各大陸尚未發現。熟悉的屬包括植龍屬(Phytosaurus)、箭齒龍屬(Belodon)和狂齒鱷屬(Rutiodon),狂齒鱷屬身長3公尺(米)以上,僅頭骨就長約1米。
參考資料
  • 1.    李傑主編,回到恐龍世紀 盛世黎明 三疊紀,萬卷出版公司,2015.01,第92頁
  • 2.    崔鍾雷主編,恐龍王國曆險 三疊紀 恐龍崛起,吉林美術出版社,2015.01,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