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植物生物學

(江西師範大學建設的慕課)

鎖定
植物生物學課程是江西師範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於2019年秋冬在智慧樹網首次開課。該課程授課教師為鄒崢嶸、鄧榮根、段小華、柴緯明、劉再枝。據2022年1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6學期,累計選課3431人,累計學校11所,累計互動4.33萬次。 [2]  [5] 
植物生物學課程共十六章,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個體、類羣、生態系統等內容。 [3] 
中文名
植物生物學
外文名
phytobiology
類    別
慕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授課教師
鄒崢嶸、鄧榮根、段小華、柴緯明、劉再枝
授課平台
智慧樹網
建設院校
江西師範大學
首開時間
2019年秋冬

植物生物學課程性質

植物生物學課程定位

植物生物學課程以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分類系統與進化為主線,系統介紹植物形態解剖、生理生化和系統分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和生態學等課程打下堅實基礎。 [4] 

植物生物學適應專業

植物生物學課程適合生物科學類專業學習。 [4] 

植物生物學課程簡介

植物生物學課程共十六章,第一章介紹植物界、植物的命名、植物生物學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第二章講述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植物的組織和組織系統;第三章介紹種子根、莖、葉以及植物營養器官之間的聯繫;第四章講述水分的生理作用和生態的作用;第五章介紹植物的礦質營養;第六章講述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植物體內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內外因素;第七章介紹植物體內光合同化產物運輸的形式和機理;第八章講述植物生殖器官的結構、功能及其生長髮育過程;第九章介紹藻類植物的演化過程;第十章講述細菌、黏菌和真菌的分類;第十一章介紹地衣植物的組成、結構和分類;第十二章講述苔蘚植物各大類羣的主要代表植物及特點;第十三章介紹維管組織的分化及其在植物進化史上的意義;第十四章講述裸子植物各類羣的主要代表植物及特點;第十五章介紹被子植物不同分類系統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優缺點;第十六章講述地質年代與植物進化之間的關係。 [3] 

植物生物學課程大綱

第一章緒論
1.1植物界
1.2植物的命名
1.3植物生物學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第二章植物細胞和組織
2.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1.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1.2細胞核
2.1.3細胞骨架和細胞基質
2.1.4細胞壁
2.2植物細胞的後含物
2.3植物細胞的繁殖
2.4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2.5植物的組織和組織系統
2.5.1組織的基本概念和分生組織
2.5.2成熟組織
2.5.3複合組織
第三章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
3.1根
3.1.1根和根系的類型
3.1.2根尖的結構
3.1.3根的初生結構
3.1.4側根的形成
3.1.5根的次生結構
3.1.6共生根與寄生根
3.2莖
3.2.1莖的發育
3.2.2莖的初生結構
3.2.3莖的次生結構(1)
3.2.4莖的次生結構(2)
3.3葉
3.3.1葉的形態
3.3.2葉的發育和結構
3.3.3葉的生態類型
3.3.4落葉與離層
3.4營養器官之間的聯繫
第四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4.1植物生理學的定義、內容和任務
4.2水分對植物的重要性
4.3植物細胞對水分的吸收
4.4水勢
4.5植物整體和水分的關係
第五章植物的礦質營養
5.1植物的礦質營養
5.2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5.3礦質元素在根中的運輸
5.4礦質元素的同化作用
第六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6.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6.2葉綠體及其色素
6.3光合作用過程
6.3.1原初反應
6.3.2電子傳遞和光合磷酸化
6.3.3碳同化
6.4光呼吸
6.5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6.6植物對光能的利用
第七章植物同化產物的運輸和分佈
7.1植物體內同化產物的運輸和分佈
7.2韌皮部裝載與卸出
第八章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8.1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8.2花
8.2.1花的概念和花的組成(1)
8.2.2花的概念和花的組成(2)
8.2.3花的概念和花的組成(3)
8.2.4花程式和花圖式
8.2.5花序
8.3雄蕊的發育
8.3.1雄蕊的發育(1)
8.3.2雄蕊的發育(2)
8.4雌蕊的發育
8.5開花、傳粉與受精
8.6種子和果實
8.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8.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九章藻類植物
9.1藻類植物的概述
9.2藻類植物的分類
9.2.1藍藻門
9.2.2綠藻門
9.2.3紅藻門
9.2.4褐藻門
9.3藻類植物的經濟價值
第十章菌類植物
10.1細菌門和粘菌門
10.2真菌門
第十一章地衣植物
11.1地衣植物
第十二章苔蘚植物
12.1苔蘚植物概述
12.2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徵
12.3苔蘚植物分類概況和代表植物
第十三章蕨類植物
13.1蕨類植物的經濟價值
13.2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13.2.1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孢子體
13.2.2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配子體
13.3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和主要代表植物
第十四章裸子植物
14.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14.2松屬的生活史
14.3裸子植物的分類
14.3.1裸子植物的分類-蘇鐵綱和銀杏綱
14.3.2裸子植物的分類-松柏綱
14.3.3裸子植物的分類-紅豆杉綱和買麻藤綱
第十五章被子植物
15.1被子植物分類概述
15.2雙子葉植物綱
15.2.1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
15.2.2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和石竹亞綱
15.2.3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
15.2.4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1)
15.2.5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2)
15.2.6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
15.3單子葉植物綱
第十六章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16.1植物的起源
16.2植物的演化
(課程大綱從左到右排列: [3] 

植物生物學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參與人數
學時安排
授課教師
第1次開課
2019年秋冬
1093人
58學時
鄒崢嶸、鄧榮根、段小華、柴緯明、劉再枝
第2次開課
2020年春夏
354人
第3次開課
2020年秋冬
468人
第4次開課
2021年春夏
269人
第5次開課
2021年秋冬
待定
第6次開課
2022年春夏
招生中
(參考資料: [2]  [5] 

植物生物學課程特色

課程體系模塊化
1.課程體系模塊化對課程知識體系進行重構,構建相對獨立但又有機聯繫的、模塊化的知識點系統,針對每一個獨立的知識點錄製完整的教學視頻,使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並有效掌握知識點。
教學手段現代化
2.教學手段現代化以課程網絡平台為依託,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打破傳統課程教學的時空限制。通過混合式教學實現教學手段的移動化和多樣化,使師生之間能夠進行充分有效的交流,提高教學質量。
學習資源多樣化
3.學習資源多樣化充分利用課程網絡平台優勢,將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圖片、視頻、習題以及反映植物科學研究領域進展的學術論文等各類學習資源上傳至平台並注意及時更新補充,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4] 

植物生物學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植物形態結構、生理生化和系統分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瞭解植物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能力目標
1、掌握植物識別的基本方法;
2、掌握植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顯微鏡的使用、生物繪圖、野外標本採集製作、植物結構解剖及切片製作等。
情感價值觀目標
1、形成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科學觀念和愛護自然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理念;
2、理解生命科學專業,形成對所學專業的興趣。 [4] 

植物生物學學習預備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植物生物學》
周雲龍
2016-08
(參考資料: [3] 

植物生物學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17
0.3
第二章 單元測試
56
1.1
第三章 單元測試
63
1.2
第四章 單元測試
25
0.5
第五章 單元測試
21
0.4
第六章 單元測試
32
0.6
第七章 單元測試
17
0.3
第八章 單元測試
72
1.4
第九章 單元測試
16
0.3
第十章 單元測試
15
0.3
第十一章 單元測試
15
0.3
第十二章 單元測試
19
0.4
第十三章 單元測試
30
0.6
第十四章 單元測試
43
0.8
第十五章 單元測試
49
1.0
第十六章 單元測試
17
0.5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精細分工、有序組合—植物的細胞與組織
5.0
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植物的營養器官與營養生長
5.0
春華秋實、生生不息—植物的生殖器官與生殖生長
5.0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植物的進化、系統與分類
5.0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試卷:教程考試。 [6] 

植物生物學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植物生物學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1] 

植物生物學教師簡介

鄒崢嶸,江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主講課程: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分類野外實習(本科生)和植物成分分析、中學生物學教師核心素養專題(研究生)。 [7] 
鄧榮根,江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植物資源及園林工程,主講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物學、生態學、園林植物、園林工程、工程測量。 [9] 
段小華,江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8] 
柴緯明,江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 植物資源學和天然產物化學(植物天然產物活性成分分析和開發)、食品科學與分子酶學、有機小分子合成及活性篩選、生態學、細胞生物學。 [10] 
劉再枝,江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研究領域: 植物源天然產物分離提取、結構分析以及活性評價等。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