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棲霞路

(山東省青島市棲霞路)

鎖定
在青島市八關山東麓修建福山路的同時,也建了一條平行的相見町,即棲霞路,與相鄰的牟平路等都是用膠東一帶的縣名作為路名。
中文名
棲霞路
所屬地區
青島市
地理位置
青島市
著名景點
英國聖基爾斯學校
棲霞路上的名人與建築
法國駐青島領事館建在棲霞路5號,其他各國領事官邸與領事館不在一起,惟有法國領事館邸與領事館是相鄰的。20世紀40年代,法國領事館遷至棲霞路8號,這裏現在仍可以見到幾座法式風格的建築。
棲霞路6號則曾是芬蘭駐青島領事館。
著名作家,教育家吳伯簫1931年來青島,在國力青島大學任職員,收入少,無法與教授們相比,只能住在棲霞路上的平房,房子的另一個門開在福山路上。他自題居室為“山屋”,並在文章中説:
“屋是在一山坡上的,門窗開處便是山。不叫別墅,因為不是旁宅支院頤養避暑的地方;喚作什麼樓也不妥,因為一底一頂,頂上正對着天空。無已名之,就姑且直呼為山屋吧,那是很有點老實相的。”
吳伯簫在“山屋”創作了《島上的季節》、《馬》、《野孩子》、《啼曉雞》等一批散文,結集為《羽書》,交給了王統照先生。
抗日戰爭期間,吳伯簫去了延安。王統照在“孤島”上海,他未忘記吳伯簫的《羽書》,把它交給了巴金,作為“文學叢刊”之一種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吳伯簫本人於十幾年後,才看到了自己第一本散文集《羽書》。吳伯簫念念不忘劍三先生(王統照),也念念不忘青島。解放後,這一帶改建為黃海療養院,“山屋”被拆了。
棲霞路 棲霞路
同吳伯簫舊居一門在棲霞路,一門在福山路上一樣,英國聖基爾斯學校也是在福山路10號、棲霞路16號。
舊青島有一批外國人辦的學校,招收各國在青島、山東、華北等地僑民子女讀書。其中以日本學校為最多,有兩所中學、5所小學,遍及四方、滄口。美國學校在湖南路3號,德國學校在江蘇路基督教堂旁,俄國學校在萊陽路。英國學校就只有在棲霞路的這一所,開辦於20世紀30年代初,1938年停辦。
2002年,英國七旬老人詹姆斯投書《青島早報》説,幼年時代生活於青島,信中有幾張老照片,其中一張是他姐姐就讀的學校,那所學校就是聖基爾斯學校。從照片上看,1937年時該學校的師生人數不少。
1929年國民黨政府接管了青島,在青島成立了國民黨青島市黨部,青島大資本家劉子山將太平路上一座3層大樓捐獻給了國民黨,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就設在這裏。
國民黨青島市黨部的機關報叫《民國日報》,社址在中山路上。1932年《民國日報》發表一篇報道,把刺殺日本天皇的韓國人稱作“義士”,日本人藉此滋事,日本駐青領事向國民黨提出“抗議”,又糾集了上千日本人搗毀了《民國日報》社,放火焚燒了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大樓被燒去了一層多,他們還蠻橫地不準修復。
國民黨青島市黨部請示蔣介石,蔣介石批示不準與日本人摩擦。國民黨不顧民族大義,竟然屈服,將青島市黨部遷到了棲霞路13號辦公,門口甚至不敢掛牌子。
解放後,棲霞路上的房舍有些成為了黃海療養院,有些做為遠洋輪船公司用地,有的劃歸黃島飯店。
這裏有幾條石階路連接棲霞路和福山路,頗受觀光客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