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森林氣象災害

鎖定
概述
各種災害性天氣對林木生長髮育造成的為害。包括低温、高温、乾旱、洪澇、雪害、風害、雨淞、雹害及大氣污染等。樹種生長髮育與氣象因子的關係可表現為最適、最高和最低極限。當氣象因子在最適區間變化時,林木生長髮育最好;如接近或超過最高或最低極限,則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不同的樹種,甚至相同樹種在不同年齡階段,其最適和忍耐極限不同。森林氣象災害按為害的方式可分如下幾類。
中文名
森林氣象災害
性    質
災害性天氣對林木生長造成的危害
包    括
低温、高温、乾旱、洪澇、雪害
關    係
最適、最高和最低極限
低    温
0℃以下
預    防
增施磷、鉀肥等措施

森林氣象災害低温害

又可分下列類型:①凍害。林木0℃以下低温喪失生理活力而受害或死亡。樹木遭受凍害的程度取決於温度變化的特點、樹木所處的位置、樹種對凍害的敏感程度及所處的生長髮育階段。晚秋突降的早霜對生長期尚未結束的樹木為害最重;初春樹木剛開始萌動,易受晚霜為害;如温度緩緩下降則為害較輕。霜凍尤易在冷空氣容易堆積的山谷窪地發生。對霜凍比較敏感的樹種有白蠟樹、水青岡(見)、刺槐等;山楊(見楊樹)、樺樹等則對霜凍抵抗力較強。②寒害。 0℃以上低温對林木(熱帶林木)生長髮育造成的為害。低於樹木進行正常生理活動所能忍耐的最低温度的低温可造成樹木酶系統的紊亂,影響光合作用暗反應的進行。樹種不同,所耐低温也不同。如橡膠樹、輕木等在温度低於5 ℃時即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寒害。防護措施是在陽坡造林或在易受寒害的林木周圍營造防護林等。③凍拔。又稱凍舉。因土層結冰抬起樹木致害。為害對象多是苗木和幼林。形成的原因是土壤水分過多,晝夜温差較大,當夜間温度在0℃以下,上層土壤連同根系凍結在一起,使其體積增大而被抬高。凍結層以下因有凍柱形成,不斷將凍結層上抬,使樹木根系與下層土壤脱離;解凍時土壤下陷,根系因懸空吸收不到水分而致樹木枯死。通常窪地上的凍拔害甚於山坡,陽坡、半陽坡的甚於陰坡、半陰坡,粘重濕潤土尤易發生。預防方法有覆草,覆草皮土,築高牀或種植健壯的大苗等。④凍裂。由於樹木是熱的不良導體,温度驟降時樹幹表皮比內部收縮快而造成。樹皮薄而光滑、木材彈性較大的樹種一般不易凍裂;樹的陽面比陰面容易發生凍裂;林緣木、孤立木凍裂現象較重。凍裂雖不會造成樹木死亡,但可使樹木生長衰弱,易罹病蟲害,降低木材的工藝品質。為防止凍裂發生,通常在主要樹種周圍種植保護樹或保持林冠一定的鬱閉度;單株珍貴樹種也可採取樹幹包草的辦法。⑤土壤結凍造成的生理乾旱。因樹木根系不能吸收土壤水分而導致的失水乾枯甚至死亡。對幼林的為害大。冬季氣温低,枝葉蒸騰量小,生理乾旱為害較輕;初春氣温回暖快,地上部分萌動後蒸騰作用增強,而土壤尚未解凍,往往為害較重。防止生理乾旱可採用早春造林、初春及時疏鬆凍土、適當修剪枝條等方法。在集約經營的人工林地區,通過對苗木或幼林的合理灌溉以及生長後期增施磷、鉀肥等措施,可增強林木的抗寒性,加以預防。

森林氣象災害高温害

外界温度高於樹木生長所能忍受的高温極限時,可造成酶功能失調,使核酸和蛋白質的代謝受干擾,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在細胞內大量積累,並形成有毒的分解產物,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其中皮燒主要發生於樹皮光滑的成年樹(如冷杉雲杉等)上。一般林緣木向陽面(常為西南方向)樹幹由於太陽輻射強烈,局部温度過高而較易發生。樹木受害後,形成層和樹皮組織局部死亡,樹皮呈現斑點狀或片狀脱落,樹木因而易罹病害。根頸灼燒又稱幹切,是指土壤表面温度過高,灼燒幼苗根莖的為害。盛夏中午前後強烈的太陽輻射可使地表温度達40℃以上,幼苗皮層組織嫩弱容易受害。受害的根莖有一個幾毫米寬的環帶,裏面的輸導組織和形成層因高温灼燒致死,灼燒部位分佈在土表下2毫米至土表上2~3毫米之間。一般認為,松科和柏科幼苗在土表温度超過40℃時即可受害,但若苗圃有80%的庇廕度,則可免受害。夏季在苗圃搭設蔭棚和適時灌溉是防止根頸灼燒的有效方法。

森林氣象災害乾旱

土壤含水量嚴重不足對樹木生長髮育造成的為害。多發生於降水量較少的夏季。可導致樹木體內原生質脱水,氣孔關閉,葉形變小,葉子老化,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因乾旱引起的其他生理生化變化,如澱粉的水解以及呼吸作用和原生質透性、粘滯性的增強等,對樹木都可產生不利影響,最後導致生長減退,甚至死亡。為害程度因樹種而異,較耐旱的樹種如松樹側柏、駱駝刺、木麻黃等即使在土壤極端乾旱的情況下也能生長;而楓楊水杉等耐旱能力較差的樹種則易受害。林業上常採用中耕除草,撫育間伐,適時灌溉等措施防止乾旱為害。

森林氣象災害洪澇

降水或其他原因(融冰、融雪、泄洪等)造成地表水過剩而引起的災害。其發生與降水的時間、強度、範圍有直接關係。中國多集中在夏、秋兩季。洪水在平原地區可使樹木長期處於水淹狀態而窒息死亡;在山區則引起水土流失,導致樹木根系裸露,樹幹傾倒、甚至死亡。

森林氣象災害雪害

降雪時因樹冠積雪重量超過樹枝承載量而造成的雪壓、雪折為害。受害程度因緯度、地形、降雪量和降雪特性,以及樹種、林齡、林分密度而有不同。一般高緯度甚於低緯度,濕雪甚於幹雪,針葉樹甚於落葉闊葉樹,人工林甚於天然林,單層林甚於復層林。

森林氣象災害風害

風對樹木造成的機械或生理為害。一般性風害係指內陸地區因大風(指風速大於10米/秒)造成的風倒和風折,其為害程度因樹種和土壤條件而異。淺根樹種一般較深根樹種易發生風倒。但云杉雖系淺根,如生長在地下水位低、質地疏鬆的土壤時,根系變深,抗風力隨之增強;而長在粘重、通氣性不良的土壤時,根系分佈較淺,就易風倒。森林的抗風力取決於林分密度和林況:密林中的樹木抗風力弱,當林分在皆伐漸伐後驟然稀疏,易致風倒;採伐後新露出的林緣木風倒可能性最大。老齡樹木、感染病蟲害的樹木、皆伐跡地上保留的單株母樹都易風倒和風折。防止或減弱風倒和風折為害的措施有:用抗風力強的樹種造林,或用以營造防風林緣;避免進行強度較大的間伐;對幼林經常進行弱度撫育;正確地確定主伐方式和合理地規劃伐區等。

森林氣象災害鹽風害系

指沿海常年受海風影響的地區(特別是有颱風登陸時)因來自海洋的含鹽量較高的空氣長期侵蝕樹木枝葉而致害。為害範圍可深入內陸數十公里。針葉樹受輕度為害時表現為迎風部位的葉首先變為紅色,較嚴重時可變為灰白色脱落。闊葉樹受害時也發生葉枯萎脱落、枝條幹焦現象,但其對於鹽風的抵抗力高於針葉樹。與颱風相伴隨的強烈鹽風及暴雨、海浪,更是危害沿海防護林的主要災害。故沿海一帶造林宜選擇比較耐鹽鹼的樹種,如木麻黃等。對於一般耐鹽能力較弱的樹種,宜在迎風部位營造防護林,以防鹽風侵襲。

森林氣象災害雨淞

又稱凍雨。是過冷卻雨滴在温度低於 0℃的物體上凍結而成的堅硬冰層,多形成於樹木的迎風面上。由於冰層不斷地凍結加厚,常壓斷樹枝,對林木造成嚴重破壞。採取人工落冰措施可部分減輕雨淞危害。

森林氣象災害雹害

冰雹是嚴重的災害性天氣, 常使林木枝葉、幹皮、 種實遭受傷害,尤其對苗圃、 種子園為害嚴重。發生區域多為一狹長地帶,其寬度一般為 10~15公里。降雹季節以春末夏初最多,盛夏及秋季也有發生。降雹時間多發生在一日內上升氣流最旺盛的中午到午後 3時之間。

森林氣象災害氣象污染為害

大氣中的污染物質超過樹木的自淨能力和忍耐程度時,對樹木生殖器官造成的為害。常見的污染物質可分為原生性和次生性兩類。污染物的濃度越大,污染的時間越長,為害越重。如二氧化硫濃度為3ppm時,1小時內柳杉即出現受害症狀,濃度達6.8ppm時,針葉樹很快死亡;濃度達10ppm時,抗性很強的闊葉樹葉也會變黃脱落。為害程度也因污染物的性質和樹種而異。如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的樹種有棕櫚、女貞等;抗性較差的有雪松、檫木等;對氟化氫抗性較強的有棕櫚、黃楊等;抗性較弱的有雪松、櫻桃等。一般是常綠闊葉樹的抗性大於落葉闊葉樹大於針葉樹。另一方面,樹木又有吸收(附滯)污染物質,淨化大氣的功能。據測定 1公頃柳杉林每月可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因此選擇適當樹種在相應的污染源附近造林,是防止或減輕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