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櫚吸蜜鸚鵡

鎖定
棕櫚吸蜜鸚鵡(學名:Charmosyna palmarum)羽色鮮豔,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外文名
Palm Lorikeet
別    名
棕櫚鸚鵡
中文學名
棕櫚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Charmosyna palmarum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鸚形目
鸚鵡科
亞    科
吸蜜鸚鵡亞科
吸蜜鸚鵡族
Charmosyna屬
棕櫚吸蜜鸚鵡
分佈區域
所羅門羣島,瓦努阿圖、新西伯地斯島和杜夫、聖塔克魯茲和銀行島
命名者及年代
J. F. Gmelin, 1788
保護狀況
IUCN易危

棕櫚吸蜜鸚鵡科屬分類

棕櫚吸蜜鸚鵡屬於鳥綱 (Aves)、 鸚形目 、 鸚鵡科 、 吸蜜鸚鵡族中的一員。因其喜食一些特定種類的棕櫚樹所生產的花粉、花蜜,所以被命名為棕櫚吸蜜鸚鵡 [1] 

棕櫚吸蜜鸚鵡外形特徵

棕櫚吸蜜鸚鵡 棕櫚吸蜜鸚鵡
棕櫚吸蜜鸚鵡身長17釐米,體重35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內側為黃綠色;前額和鳥喙之間、鳥喙附近和下巴為紅色,但是乍看之下並不十分明顯;背部淺橄欖棕色,翅膀內側覆羽灰綠色;尾羽上方中央綠色,尖端帶有寬廣的黃邊,內側橄欖黃色。鳥喙橘紅,虹膜橙色。母鳥的前額和鳥喙附近紅色分佈更不明顯,面積也更小,背後沒有橄欖棕色的羽毛,胸前和腹部的羽毛比較偏綠。幼鳥虹膜棕色,鳥喙深色。 [2] 

棕櫚吸蜜鸚鵡生活習性

棕櫚吸蜜鸚鵡 棕櫚吸蜜鸚鵡
棕櫚吸蜜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大部分是高於1600米以上的島內山區林地;此外,高大的次生植被區和其他充滿茂密和森林也能見的到它們的蹤跡;在聖塔克魯茲島上它們活動的高度約為100米左右。棕櫚吸蜜鸚鵡平時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羣體活動,有時後食物充足會聚集高達30只;因為其羽色幾乎全綠,在濃密林中活動的時候,相當難以被察覺,只有當它們發出比較尖鋭的鳴叫時,才會引人注意;棕櫚吸蜜鸚鵡是遊獵性質的鳥種,平時大多四處尋找食物,並無固定的覓食地點,偶爾也會前往灌木叢中覓食;飛行的時候會發出尖鋭的叫聲,因此很容易看見。
棕櫚吸蜜鸚鵡主要以花粉、花蜜、花粉(特別是特定種類的棕櫚樹所生產的)、甜美多汁的軟性水果、昆蟲和其幼蟲等為食。 [3] 

棕櫚吸蜜鸚鵡分佈範圍

棕櫚吸蜜鸚鵡分佈圖 棕櫚吸蜜鸚鵡分佈圖 [4]
分佈於所羅門羣島,瓦努阿圖及太平洋上的(新西伯地斯島(New Hebrides)和杜夫(Duff)、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和銀行島(Banks Islands))。 [3]  [5] 

棕櫚吸蜜鸚鵡繁殖方式

棕櫚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10月到11月,每年12月就可以發現它們孵化的兩隻幼雛;在人工豢養方面,因為野生鳥死亡率高加上飼養難度偏高,因此並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 [3] 

棕櫚吸蜜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