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嘴鸌

鎖定
棕嘴鸌(學名:Puffinus gavia):是鸌科、剪水鸌屬動物。體長37釐米,翼展76釐米,體重230-415 克。是中等大小的海鳥。上體深褐色,在翅膀背面有一個白色斑點。下體白色,除了在翼尖有一個寬闊的黑暗區域。鳥喙薄,尾巴短。 腿和腳呈粉紅色。
棲息於有懸崖或岩石斜坡的植被良好的小島上,經常和其他海鷗和海鳥一起混羣生活。飛行速度快,低,直接,翅膀拍打很快,滑翔很短。分佈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中文名
棕嘴鸌 [2] 
拉丁學名
Puffinus gavi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鸌形目
鸌科
剪水鸌屬
棕嘴鸌
亞    種
無亞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Forster, 1844)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外文名
Fluttering Shearwater

棕嘴鸌形態特徵

棕嘴鸌體長37釐米,翼展76釐米,體重230-415 克。是中等大小的海鳥,有點讓人聯想到地中海鸌黑鸌。上體是均勻的深褐色,但在翅膀背面(實際上是側面)有一個白色斑點。下體是白色的,除了在翼尖有一個寬闊的黑暗區域。在磨損的羽毛中,該物種顯得更蒼白; 在換毛過程中,次生覆羽上有一條白色的帶。鳥喙很薄,尾巴很短。 腿和腳呈粉紅色,帶有較深的織帶。可能與澳洲鸌混淆,有時會形成混羣。澳洲鸌體型稍大,最重要的是,翅膀的底面明顯較暗。 [2] 
它們的喙基部都有管狀鼻孔。雙翼通常又長又窄,採用流線型設計,可以在公海上進行長途旅行,利用海浪產生的風和空氣運動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努力,從而減少能量消耗。 [2] 

棕嘴鸌棲息環境

經常在海岸附近遇到,有時甚至進入港口。繁殖時,定居在有懸崖或岩石斜坡的植被良好的小島上,在草地、灌木叢或海岸森林下的洞穴中築巢。 [1] 

棕嘴鸌生活習性

非常合羣。經常和其他海鷗和海鳥一起混羣生活。飛行速度快,低,直接,翅膀拍打很快,滑翔很短。在大風中更是毫不費力地翻騰雜耍。它們的飛行能力很強大,很容易,而且經常很壯觀。 蹼足可以讓它們在水面上游泳和潛水。 [2] 
最常在營地聽到的是快速“ka-how ka-how ka-how ka-how kihik kihik kihik kihik irrrr”的聲音。 [2] 
主要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動物和一些沿海磷蝦為食,有時在水面上,有時把頭放在水下,甚至在水下追逐獵物。 [1-2] 

棕嘴鸌分佈範圍

繁殖地:新西蘭。
非繁殖:澳大利亞。
遊蕩:南極洲和所羅門羣島。
季節性不確定:新喀里多尼亞和諾福克島。 [1] 
該物種是新西蘭特有的常見且廣泛的物種。最大的營地分佈在三王羣島、莫圖羅亞羣島、莫圖哈拉克羣島(卡瓦利羣島)、奇克斯羣島西北、布魯姆羣島、莫科希瑙羣島、海峽島、水星羣島、魯阿馬瓦努伊羣島(奧爾德曼羣島)和特里奧羣島,以及庫克海峽的其他幾個島嶼。2月份可能還有一些成鳥,向澳大利亞東部和南部遷徙,但大多數在一年中都保持在繁殖地附近。 [1] 
棕嘴鸌分佈圖 棕嘴鸌分佈圖 [1]

棕嘴鸌繁殖方式

棕嘴鸌在植被茂盛的小島和岩石堆上繁殖,在草地、灌木叢或海岸森林下的洞穴中築巢,但偶爾會在岩石洞穴中繁殖。繁殖期通常在9月開始,每窩產1枚卵,幼鳥在1月底或2月羽化離巢。 [1-2] 

棕嘴鸌保護現狀

棕嘴鸌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3.1——無危(LC)。 [1] 

棕嘴鸌種羣現狀

2004年估計全球物種數量至少為100000只。趨勢理由:由於入侵物種的捕食,種羣數量可能正在下降。 [1] 
棕嘴鸌因在其繁殖的小島上引入掠食性哺乳動物而遭受巨大損失。 在新西蘭當局和保護協會的努力下,至少有15個小島擺脱了這些外來哺乳動物(主要是老鼠和貓)。1991年開始嘗試在一個沒有捕食者的小島上建立一個新的繁殖營地(通過運輸幼鳥); 早在1995年,成對就在那裏成功築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