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棒頭草

鎖定
棒頭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是禾本科、棒頭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叢生,基部膝曲,高可達75釐米。葉鞘光滑無毛,葉舌膜質,長圓形,葉片扁平,微粗糙或下面光滑,圓錐花序穗狀,長圓形或卵形,較疏鬆,具缺刻或有間斷,分枝長可達4釐米;小穗灰綠色或部分帶紫色;穎長圓形,疏被短纖毛,外稃光滑,先端具微齒,穎果橢圓形,4-9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朝鮮,日本,俄羅斯,印度,不丹及緬甸等國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00-3600米的山坡,田邊,潮濕處。
棒頭草為優良牧草,在開花結實前草質柔嫩,葉量豐富,牛、馬、羊均喜採食,抽穗結實後適口性下降,採食性差,但黃牛、犛牛仍喜採食。 [6]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棒頭草
拉丁學名
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棒頭草屬
棒頭草
分佈區域
湖北
命名者及年代
Nees ex Steud.,1854

棒頭草形態特徵

棒頭草
棒頭草(5張)
一年生草本。 [2]  稈叢生,基部膝曲,大都光滑,高10-75釐米。葉鞘光滑無毛,大都短於或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長圓形,長3-8毫米,常2裂或頂端具不整齊的裂齒;葉片扁平,微粗糙或下面光滑,長2.5-15釐米,寬3-4毫米。圓錐花序穗狀,長圓形或卵形,較疏鬆,具缺刻或有間斷,分枝長可達4釐米;小穗長約2.5毫米(包括基盤),灰綠色或部分帶紫色;穎長圓形,疏被短纖毛,先端2淺裂,芒從裂口處伸出,細直,微粗糙,長1-3毫米;外稃光滑,長約1毫米,先端具微齒,中脈延伸成長約2毫米而易脱落的芒;雄蕊3,花葯長0.7毫米。穎果橢圓形,1面扁平,長約1毫米。。 [3] 

棒頭草生長環境

棒頭草具有廣泛的適生性,經常生長於低注、潮濕、土壌肥沃的地區,屬於喜濕性雜草,可以在作物田、蔬菜田、苗圃、育秩田、城市綠地等生長,尤以水改旱時生長量大。 [4]  棒頭草喜温濕生態環境。在四川西北部生於海拔1500-3900米的溝邊、路旁荒地、村旁、田野潮濕草地。為濕中生疏叢型草本植物,垂直分佈廣,從低海拔至高海拔肥沃潮濕草地均能生長。棒頭草在陰濕環境常形成優勢種。其伴生種有發草、長花野青茅、芒翦股穎、早熟、花錨、薺萊、柳蘭、平車前、青蒿、酢漿等植物組成羣落。植被總蓋度75-90%。 [5]  [8] 

棒頭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朝鮮,日本,俄羅斯,印度,不丹及緬甸等國也有分佈。 [3]  在許多亞熱帶及温帶地區包括非洲北部,亞洲大部、大洋洲和美洲的局部地區。 [4] 
棒頭草 棒頭草

棒頭草生長習性

棒頭草
棒頭草(2張)
棒頭草種子萌發適宜温度為10-20%。在恆温條件下20℃時萌發率最高;而在變温條件下,除15/5℃處理外,棒頭草萌發率均達到90%以上。棒頭草萌發過程不需要光照刺激,且不同光照週期對種子萌發率沒有明顯影響。棒頭草在pH值為4-10範圍內均可萌發,棒頭草種子對水勢敏感,隨着溶液水勢下降至-0.4兆帕,萌發率下降至15%以下。棒頭草對鹽分不敏感,當氯化鈉濃度達到高濃度160毫米時,萌發率仍可達到26%。棒頭草在上表以下0.5釐米時出苗率最高,當播種深度大於4釐米時不能出苗,但埋上深度達到8釐米處的種子仍能萌發。 [4] 
棒頭草以種子繁殖,種子能在土壤中越冬。在低海拔地帶3月上旬萌發出苗,5月上旬開花,6月結實。在高海拔地帶則有4月下旬萌發出苗,7-8月抽穗開花結實。 [5] 

棒頭草主要價值

棒頭草為優良牧草,在開花結實前草質柔嫩,葉量豐富,牛、馬、羊均喜採食,抽穗結實後適口性下降,採食性差,但黃牛、犛牛仍喜採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