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棒花魚

鎖定
棒花魚,是鯉形目鯉科棒花魚屬魚類。魚體延長,後部稍側扁,背部稍隆起,背鰭起點處為身體最高處,腹部較平直;頭較長,吻較長,向前突出;口下位,呈馬蹄形;唇較發達,乳突較細小;鼻孔小,背鰭較長,無硬刺;胸鰭較大,後緣呈圓形;臀鰭短,尾鰭叉形;肛門靠近腹鰭,鱗片圓形;雌雄魚體色差異很大,雌魚顏色較深。 [11]  棒花魚以形色而得名。 [12] 
棒花魚分佈於中國金沙江、長江中上游幹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和大寧河等支流中下游,此外在黑龍江、遼河、黃河、錢塘江和閩江等水系也有分佈。 [11]  棒花魚是底層魚類,棲息於靜水的河流、湖泊、池塘及溝渠中底層。是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底棲動物、藻類及有機碎屑等。棒花魚4-5月繁殖,繁殖時在水底泥沙中挖小窩作為產卵場所,雄魚有築巢護巢習性, [13]  雌體懷卵量8000-10000粒。 [14] 
棒花魚可食用,蛋白質含量為16.82%,其肌肉中含有18種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 [15]  棒花魚生長較快,肉味鮮美,是淡水養殖很有前途的種類, [16]  還可用作餌料。 [17]  棒花魚可供燒、煮、炸、蒸,為家常所常食。山西運城地區民間有“葱爆棒花魚”菜式。 [18] 
外文名
Amur False Gudgeon
別    名
爬虎魚
沙錘
花裏棒子,鯉科
中文學名
棒花魚
拉丁學名
Abbottina rivularis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鯉科
棒花魚屬 [2] 
棒花魚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Basilewsky,1855

棒花魚形態特徵

背鰭Ⅲ-7;臀鰭Ⅲ-5;胸鰭Ⅰ-10~2;腹鰭Ⅰ-7。側線鱗35~39;背鰭前鱗10~13;圍尾柄鱗12~14。第一鰓弓外側鰓耙4~5。下嚥齒1行,5~5。脊椎骨4+31~33。 [4] 
體長為體高的4.2~6.2倍,為頭長的3.4~4.8倍,為尾柄長的6.0~8.8倍,為尾柄高的9.5~12.8倍。頭長為吻長的2.0~2.9倍,為眼徑的4.0~5.6倍,為眼間距的3.2~5.2倍,為尾柄長的1.7~2.2倍,為尾柄高的2.4~3.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2~1.5倍。 [4] 
體稍長,粗壯,前部近圓筒狀,後部略側扁,背部隆起,腹部平直。頭大,頭長大於體高。吻長,向前突出,吻端稍圓,鼻孔前方下陷,口下位,近馬蹄形。唇厚,發達,其上不具顯著乳突,上唇通常具有極不明顯的褶皺,下唇中央1對卵圓形緊靠在一起的肉質突起為中葉,側葉光滑,特別寬厚,在中葉前端相連,與中葉間有淺溝相隔,在口角處與上唇相連。上下頜無角質邊緣。須1對,較粗,須長與眼徑幾相等。眼較小,側上位。眼間寬,平坦或微隆起。體被圓鱗,胸部前方裸露無鱗。側線完全,平直。 [4] 
背鰭發達(雄性個體鰭條特長),外緣明顯外突,呈弧形,起點距吻端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近。胸鰭後緣呈圓形,末端遠不達腹鰭起點。腹鰭後緣稍圓,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約與背鰭第三、四根分枝鰭條相對。肛門較近腹鰭基,約位於腹鰭基與臀鰭起點間的前1/3處。臀鰭較短,起點距尾鰭基部較至腹鰭基為近。尾鰭分叉較淺,上葉略長於下葉,末端圓。 [4] 
下嚥齒側扁,各齒的長度和形狀較相似,上部側扁,呈扁圓形,末端稍鈎曲。鰓耙不發達,僅有少數瘤狀突起。腸管粗短,其長度約與體長相等,為體長的0.9~1.1倍。鰾大,2室,較發達,前室近圓形,後室長圓形,後端略細,末端圓,後室長為前室的1.5~2.0倍。腹膜銀白色。 [4] 
雄性個體體色鮮豔,雌體色較深暗。雄體背部、體側上半部棕黃色,腹部銀白。頭背部略呈烏黑,喉部紫紅,頭側自吻端至眼前緣有1黑色條紋。體側自側線之下的2行鱗片始至背中線的體鱗,邊緣均有1黑色斑點,橫跨背部有5個黑色大斑塊,以背鰭基部後方及尾柄部的較顯著,體側中軸具7-8個黑斑點,各鰭為淺黃色。背、尾鰭上有多數黑點組成的條紋,通常背鰭外緣呈黑色,胸鰭上亦有少數小黑點,基部金黃。性別上除色彩差別外,雄魚胸鰭不分枝鰭條變硬,其外緣及頭部有發達的珠星,各鰭均長,末端圓形;雌體鰭的外緣平截。 [4] 

棒花魚近種區別


棒花魚
特徵
魚體延長,後部稍側扁,背部稍隆起,背鰭起點處為身體最高處,腹部較平直;頭較長,吻較長,向前突出;口下位,呈馬蹄形。
吻短鈍,鼻孔前凹陷,上唇具乳突,上下頷具角質邊緣,體呈棕色,腹邊乳白,側線上有一排黑色斑紋, 或許為其偽裝之用。 [5] 
圖片
棒花魚 棒花魚
鈍吻棒花魚 鈍吻棒花魚

棒花魚生活習性

棒花魚為底層小形魚類,棲息於江河岔灣和湖泊泡沼中,喜生活在靜水砂石底處。 [6]  棒花魚雜食性,主要攝食枝角類、橈足類和端足類等,也食水生昆蟲、水蚯蚓及植物碎片。 [7] 

棒花魚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東部珠江、閩江、錢塘江、長江、黃河、遼河、黑龍江及碧流河等水系,到朝鮮西部和日本州西部及九州。在中國分佈極廣,除少數高原地區外幾遍及全國各水系。在黃河分佈於陝西關中、晉南到河南、山東北鎮等處。在內蒙古自治區分佈於額爾古納河下游部分支流恩和哈達河、烏瑪河、阿巴河、得爾布爾河(根河市);嫩江及該水系主要支流綽爾河(扎賚特旗)、洮兒河(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浩特市)及附屬水體;西遼河水系的老哈河(喀拉沁旗、敖漢旗、奈曼旗)。岱海(涼城縣)黃河干流及附屬水體烏梁素海、哈素海。 [4]  [6]  [8] 
棒花魚分佈圖 棒花魚分佈圖

棒花魚繁殖方式

體長4.6釐米性成熟。繁殖期在5~6月份。生殖季節雄性個體色彩鮮豔,頭部及胸鰭前緣有尖刺狀白色珠星。雄魚有築巢和護巢的習性。產卵前雄魚常在淺靜且易見陽光的水底,建一盤狀深80~340毫米,直徑120~430毫米的巢窩;巢穴水深6~23釐米,平均為13.6釐米,深淺不一,巢穴離岸邊的位置和分佈的密度也不一樣,主要看底質是否適合築巢。當棒花魚完成築巢後,雌魚將卵產在魚巢中心,雄魚排出精液完成魚卵受精。偶見巢穴外有少量卵粒。雌魚產完卵後離開,雄魚堅持在巢穴內進行護卵,當外來生物進入時便進行驅離。雌魚懷卵量1000~2000粒,由雄魚保護。卵分3~4次產完;卵直徑包括卵膜在內2~2.5毫米。沉性,卵膜散粘在沙粒上,產卵時水温約30℃;水温平均18℃時6~8天孵出仔魚。 [6]  [8]  [9] 

棒花魚主要價值

棒花魚肌肉粗蛋白含量為16.82%,水分含量為79.46%;棒花魚肌肉中測出18種氨基酸,總量為14.05%,必需氨基酸總量為5.87%,佔氨基酸總量的41.48%,必需氨基酸構成符合FAO/WHO對於膳食蛋白質營養評價理想模式。4種風味氨基酸總量為4.91%,佔氨基酸總量的34.66%。棒花魚的營養價值較高,具有較好的食用價值。 [10]  亦可作養殖魚、蟹的飼料魚。 [7] 
參考資料
  • 1.    棒花魚  .國家動物數據庫[引用日期2017-05-02]
  • 2.    棒花魚  ..[引用日期2013-11-06]
  • 3.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sky, 1855)  .biolib[引用日期2020-03-27]
  • 4.    棒花魚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引用日期2020-03-27]
  • 5.    盛欣夫編繪,魚類畫譜,天津楊柳青畫社,2013.11,第35頁
  • 6.    旭日干編,內蒙古動物志 第1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06,第214-215頁
  • 7.    莊平等編著,長江口魚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第99頁
  • 8.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第166-167頁
  • 9.    趙子明,陳小江,劉小孟,付汶鷺.江蘇地區棒花魚繁殖習性探討[J].江蘇農業科學,2015,(第12期):269-271
  • 10.    姜巨峯,韓現芹,傅志茹,孟一耕,李文雯,蔡超,孫志景.棒花魚肌肉主要營養成分分析[J].河北漁業,2011,(第10期):1-3,16
  • 11.    棒花魚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1]
  • 12.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第166頁
  • 13.    中國濕地博物館,西溪濕地魚類識別手冊,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8.07,第48頁
  • 14.    梁秩燊,易伯魯,餘志堂著,江河魚類早期發育圖志=A PHOTOGRAPHIC GUIDE TO EARLY DEVELOPMENT OF FISH IN RIVERS,廣東科技出版社,2019.12,第257頁
  • 15.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吉林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40頁
  • 16.    孫晨旭,張君義,丁偉主編,長白山水生動物圖鑑,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12,第92頁
  • 17.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寧夏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7,第335頁
  • 18.    聶鳳喬主編,中國烹飪原料大典 上,青島出版社,1998.10,第24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