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梨黑斑病

鎖定
梨黑斑病是由鏈格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梨上病害。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和新梢。梨黑斑病是梨樹生長期的常見病害,同時也是梨果貯藏期的一種重要病害,嚴重影響梨的產量和品質。 [1] 
梨黑斑病在中國、韓國、日本、法國等地普遍發生。發病後引起大量裂果和早期落果,造成很大損失。4月下旬葉片開始出現病斑,5月中旬隨氣温增高,病斑逐漸增加,6月份至7月初進入發病盛期。 [2] 
梨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少栽易感病的西洋梨、日本梨、酥梨和雪花梨。在梨樹落葉後至萌芽前,清除園內落葉、落果,剪除有病枝條並集中燒燬深埋。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果樹抗病力。提倡果實套袋。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3] 
中文名
梨黑斑病害
外文名
Pear black spot
為害植物
為害部位
果實、葉片和新梢
病    原
鏈格孢

梨黑斑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鏈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黃褐色,數根至十餘根叢生,不分枝,少數有分枝,基部較粗,先端略細,有隔膜3-10個,大小(40-70)微米×(4.2-5.6)微米,其上端有幾個孢痕。分生孢子串生,形狀不一,為倒棍棒狀,基部膨大,頂端細小,嘴胞短至稍長,有橫隔膜4-11個,縱隔膜0-9個,大小(10-70)微米×(6-22)微米,分隔處略縊縮。幼嫩的分生孢子壁薄,呈黃褐色或暗黃色,老熟的分生孢子則壁較厚,暗褐色。 [2] 
人工培養時菌絲生長最適温度為28℃,該菌較耐低温,在0-5℃也能緩慢生長,引起黑斑病在冷庫貯藏時也可發展,36℃以上不生長。孢子形成最適温度為28-32℃,萌發適温為28℃,在50℃時經5-10分鐘,孢子即喪失萌發能力。枝條上的病斑在28℃均能形成分生孢子,而以24℃為最適。 [2] 

梨黑斑病為害症狀

黑斑病患病圖
梨樹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葉片新梢 [1] 
葉片病症:幼嫩的葉片一般最早發病,開始先出現針尖大小、圓形黑色斑點,後斑點逐漸擴大或呈近圓形、不規則形,中心灰白色,邊緣黑褐色,天氣潮濕時,病斑表面有黑色黴層,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時,常相互聯合形成不規則大斑,使葉片焦枯、畸形,甚至早期落葉,影響梨的產量。 [1] 
果實病症:初期在幼果果面產生一個至數個黑色圓形針頭狀斑點,後擴展,呈圓形或橢圓形,略凹陷,潮濕時有黑黴。果面常發生龜裂,有時裂口縱橫交錯或呈“丁”字形,在裂隙內會產生很多黑黴,導致早期落果。成熟果受害,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病部略凹陷,在重病果上黑褐色病斑合併成大斑,使全果表面密生墨綠色至黑色的黴,隨後果實軟化、腐爛脱落,影響梨的品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1] 
新梢病症:病斑黑色、橢圓形,稍凹陷,後擴大為長橢圓形,稍凹陷,後期變為淡褐色,病部與健部分界處常產生裂縫,影響樹勢生長。 [1] 

梨黑斑病侵染循環

病原以分生孢子及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通過風雨傳播,經氣孔、皮孔侵入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引起初次侵染。新舊病斑上陸續產生分生孢子,不斷引起重複侵染。 [2] 
經花侵入:在花序伸出期,邊花上已帶菌,先侵染初花期的萼片,隨後進入花瓣、花柱中,並且隨着暴露時間的延長,花帶菌率迅速增高。落花後,萼室間和心室依次出現鏈格孢菌。 [1] 
經果皮侵入:花後2周果皮中已開始帶菌,而只有在果實膨大前期菌量才迅速增加,病菌潛伏在果皮組織,果肉組織含菌量很少。 [1] 

梨黑斑病流行規律

發病時期:4月下旬葉片開始出現病斑,5月中旬隨氣温增高,病斑逐漸增加,6月份至7月初進入發病盛期。 [2] 
寄主抗性:日本梨系統的品種易感病,西洋梨次之,中國梨較抗病。 [2] 
發生條件:氣温在24-28℃同時連續陰雨時,有利於黑斑病的發生與蔓延。樹齡在10年以內,樹勢健壯的,發病較輕。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排水不良,修剪整枝不合理,植株過密,均有利於此病的發生。 [2] 

梨黑斑病防治方法

梨黑斑病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少栽易感病的西洋梨、日本梨、酥梨和雪花梨。在梨樹落葉後至萌芽前,清除園內落葉、落果,剪除有病枝條並集中燒燬深埋。加強樹體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果樹抗病力。提倡果實套袋。 [3] 

梨黑斑病化學防治

對有病史的果園,可於發芽前噴灑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或加入五氯酚鈉300倍液;也可於芽後、花前、花後及雨季發病前,選擇噴灑1:2:200倍式波爾多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0%多氧黴素1000-1500倍液、7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多抗黴素水劑300-400倍液等,共噴3-4次,注意交替用藥。另據日本報道,防治梨黑斑病也可用50-100毫克/千克的多氧黴素溶液和敵菌丹1000-1200倍液,在花期前後及接近果實成熟期宜用多氧黴素,梅雨期則以用敵菌丹為好,噴藥最好在雨前進行。 [3] 
參考資料
  • 1.    董冉,魏樹偉,王宏偉,冉昆,董肖昌,王少敏.華北地區梨黑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果農之友,2019,(第9期):31-32
  • 2.    郭書普主編,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56-58頁
  • 3.    于丹丹.梨黑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鄉村科技,2016,(第10期):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