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梧葉兒·客中聞雨

鎖定
《梧葉兒·客中聞雨》是元代散曲作家楊朝英創作的散曲。此曲寫雨夜愁思,刻畫了一個在雨夜中輾轉不能入睡的遊子形象,抒發深沉的離情別恨。全曲由雨聲引發,將雨人格化,把對無情的雨的描寫和複雜的心理活動的刻畫融為一體,情景交融,聲情並茂。
作品名稱
梧葉兒·客中聞雨
作    者
楊朝英
創作年代
元代
出    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別    名
【商調】梧葉兒·客中聞雨

梧葉兒·客中聞雨作品原文

【商調】梧葉兒·客中聞雨
檐頭溜,窗外聲,直響到天明。滴得人心碎,聒得人夢怎成?夜雨好無情,不道我愁人怕聽 [1] 

梧葉兒·客中聞雨註釋譯文

梧葉兒·客中聞雨詞句註釋

①商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梧葉兒:曲牌名,又名“碧梧秋”或“知秋令”。入商調。單調二十六字,七句四平韻、一葉韻。
②檐頭溜:檐下滴水的地方。
③聒:喧鬧。
④不道:不管,不顧。 [2]  [3] 

梧葉兒·客中聞雨白話譯文

屋檐下而水滴個不停,窗外滴水聲一直響到天明。這滴水聲把人的心都滴碎了,鬧得人一夜不眼,好夢難成。夜雨大無情,不管我這個滿腹離愁的遊子怕聽雨聲! [3] 

梧葉兒·客中聞雨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載於《太平樂府》卷五,是為狀寫遊子離愁別恨而作。遊子離家,往往心緒不佳;客舍中適逢陰雨,就更多別恨離愁。雨聲擾人,使人徹夜難眠。作此曲時,作者正作客他鄉。 [1]  [2] 

梧葉兒·客中聞雨作品鑑賞

梧葉兒·客中聞雨整體賞析

這首小曲寫的是雨夜愁思,刻畫了一位在一個雨夜中輾轉不能入睡的遊子形象,並以細膩筆觸刻畫了他的內心活動,藉以抒發遊子深沉的離情別恨。全曲圍繞着“聽”進行描寫抒情,將現實中的各種聲音同作者內心的心理活動形象地結合起來,抒發其濃濃哀思。
夜雨常常被用來營造一種淒冷孤苦的氣氛,以襯托出孤燈不眠的離愁客愁。唐代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就是一首借夜雨抒發對妻子思念的佳作。楊朝英的這首小曲也是藉着夜雨來抒發作者的愁苦之情。“檐頭溜,窗外聲,直響到天明”,此時的雨不停地在下着,屋檐上一直在滴着雨水,雨水落在地面上的聲音隔着窗户不斷地傳入作者的耳中。作者作客他鄉,有家不能歸的苦悶心情已經讓他已經很難入睡,此時的雨聲又來徒增煩惱,淅淅瀝瀝下了一整夜,更讓作者為之鬱結。
“滴得人心碎,聒得人夢怎成”,“滴”和“聒”二字巧妙地將雨擬人化,滴得讓人肝腸寸斷,聒得讓人難以入眠,生動顯示出夜雨的無情。更確切的來説,夜雨是引發作者離愁的導火索,並在這個淒冷的環境中不斷深化,情緒同環境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這種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不僅讓作者痛恨這場夜雨,並且讓自己更加思念自己的故里。最後二句“夜雨好無情,不道我愁人怕聽”,直接道出夜雨的無情,不解人心意,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作者本來已痛苦萬分,夜雨還不斷聒噪着,擾動着遊子的內心。下雨本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因為作者此時的心情不佳被擬人化。心中的痛苦同淅瀝的小雨結合在一起,雨水滴滴落在作者早已千瘡百孔的心頭,情景交融,融情於景,將作者的愁苦和怨恨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此首小令較為短小,卻將夜雨和人的情緒高度融合在一起。煉字恰到好處,“滴”和“聒”這兩個字將夜雨寫活了,將夜雨的無情表達得入木三分。整首小曲風格淒冷沉鬱,以有限的筆墨表現出無限的思緒,餘味無盡。 [2] 

梧葉兒·客中聞雨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鄧元煊:此曲寫雨夜愁思,抒發深沉的離情別恨。將雨人格化,把對無情的雨的描寫和複雜的心理活動的刻畫融為一體,情景交融,聲情並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全曲雖化用了温詞意境,但曲辭翻新,絕不雷同。(《元曲:彩圖版》) [3] 

梧葉兒·客中聞雨作者簡介

楊朝英,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號澹齋,青城(今山東高青縣西青城鎮,一説即四川青城)人。與貫雲石相友善,張之翰稱其“滅除是非心,消落憂喜意”(《楊英甫郎中澹齋》)。至正年間,編有散曲選集《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和《朝野新聲太平樂府》,使元人散曲多以傳世,工散曲,《太和正音譜》評其曲“如碧海珊瑚”,楊維楨把他與關漢卿、庾吉甫、盧疏齋交列 。現存小令二十餘首。 [4]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4:1293
  • 2.    陳鵬 閆麗紅.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M].武漢:崇文書局,2020:328-329
  • 3.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53-54
  • 4.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