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條石街

(江都市大橋鎮條石街)

鎖定
大橋鎮條石街始建於明末清初,呈東西走向,長約四華里,街道路面由近萬塊長近三尺、寬一尺、厚近五寸的花崗岩條石鋪成,下有磚結構的排污水道。 [1] 
中文名
條石街
外文名
strip Stone Street
性    質
古鎮
建立時間
明末清初
江都市大橋鎮是古鎮,古名白沙。1987年12月曾出土唐代窖藏銀器,足見其歷史悠久。條石街上商賈雲集,市井繁榮,千行百業一應俱全,大小各式店鋪近300家。其中以“三祥一茂”(祥盛、森泰祥布店、天祥香店、福茂南貨店)和“北歐南張”糧行等老字號商鋪,聞名於東鄉一帶。
條石街兩旁,明清格局的民居鱗次櫛比, 江南風格的束家古宅、中西合璧的“黃崗別墅”、皖南特色的劉家大院、清康熙時榜眼顧圖河宗祠,無不透現古鎮古街的深厚古韻。顧氏宗祠因府前有一對大石獅被稱為“獅子府”。石獅後面是木質牌樓,上懸康熙“欽賜榜眼及第”藍底鏤金匾額一方。祠堂內掛着康熙欽賜“尊訓堂”的匾額。
清咸豐年間有鹽商在此建築楠木廳房住宅。廳房為硬山式,五間約14米,明間五架抬梁,四根擎柱直徑0.33米左右,柱下置0.48米的八邊形蓮瓣如意頭紋石礎,瓜柱均雕刻荷葉雲紋飾,廳南檐置軒廊。楠木廳房,整體佈局結構嚴謹,構造精良,可謂江都建築的精品之作,保存至今。
條石街東首連接南北走向的塌扒街,引入一方新的市井。西街都天廟,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挺進蘇北橋頭堡的駐地,也是陳毅老總髮出“出家不不出國,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名言的地方。巍然壯觀的永濟橋橫跨穿鎮而過的白塔河,將大橋中西街連成了一個整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