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梓白皮

鎖定
梓白皮,中藥名。為紫葳科植物Catalpa ovata G. Don的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具有清熱利濕,降逆止吐,殺蟲止癢之功效。用於濕熱黃疸,胃逆嘔吐,瘡疥,濕疹,皮膚瘙癢。
別    名
梓皮
梓木白皮
梓樹皮
梓根白皮
土杜仲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紫葳科
梓屬
分佈區域
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
中文學名
梓白皮
採集時間
全年
毒    性
無毒《別錄》

梓白皮入藥部位

梓白皮 梓白皮
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

梓白皮性味

味苦,性寒。

梓白皮歸經

歸膽、胃經。

梓白皮功效

清熱利濕,降逆止吐,殺蟲止癢。

梓白皮主治

用於濕熱黃疸,胃逆嘔吐,瘡疥,濕疹,皮膚瘙癢。

梓白皮相關配伍

1、治温病熱未除,重被暴寒,寒毒入胃,熱藴結不散復變啘者:單煮梓皮稍稍飲之佳。(《外台》)
梓白皮
梓白皮(3張)
2、治小兒家火丹:梓木白皮三兩,蓼葉三兩。上件藥,燒為灰,細研,以雞子白調,數數塗之,以瘥為度。(《聖惠方》)
3、治急性腎炎:梓根皮、冬瓜皮、赤小豆各15g。水煎服。
4、治疔、癤:梓根皮、垂柳根各等量。研末,麻油調塗患處。(3-4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5、治小兒頭瘡:梓樹皮30g。煎水洗。(《吉林中草藥》)

梓白皮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浴。

梓白皮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用或禁用。

梓白皮炮製

梓白皮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曬乾。

梓白皮二、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絲,曬乾。

梓白皮形態特徵

梓又名:木王,楸,花楸,水桐,河楸,臭梧桐,黃花楸,木角豆。喬木,高達15米;樹冠傘形,主幹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葉對生或近於對生,有時輪生,闊卵形,長寬近相等,長約2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常3淺裂,葉片上面及下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於無毛,側脈4-6對,基部掌狀脈5-7條;葉柄長6-18釐米。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長12-28釐米。花萼蕾時圓球形,2唇開裂,長6-8毫米。花冠鍾狀,淡黃色,內面具2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長約2.5釐米,直徑約2釐米。能育雄蕊2,花絲插生於花冠筒上,花葯叉開;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狀。花柱絲形,柱頭2裂。蒴果線形,下垂,長20-30釐米,粗5-7毫米。種子長橢圓形,長6-8毫米,寬約3毫米,兩端具有平展的長毛。

梓白皮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河谷,濕潤土壤,多栽培於村莊附近及公路兩旁。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

梓白皮藥材性狀

根皮呈塊片狀、捲曲狀,大小不等,長約20-30cm,直徑2-3cm,厚3-5mm。外表面栓皮易脱落,棕褐色,皺縮,有小支根痕;內表面黃白色,平滑細緻,具細網狀紋理。折斷面不平整,纖維性,撕之不易成薄片。氣微,味淡。以皮塊大、厚實、內面色黃者為佳。
梓白皮

梓白皮藥理作用

1、抗誘變作用。
2、莖皮具有抗腫瘤作用。

梓白皮現代應用

用於治療黃疸,腎炎水腫,嘔吐,疥瘡,濕疹和皮膚瘙癢等。

梓白皮相關論述

1、《日華子》:“煎湯洗小兒壯熱,一切疥瘡,皮膚瘙癢。”
2、《綱目》:“治温病復感寒邪,變為胃啘,煮汁飲之。”

梓白皮集解

1、《別錄》:“梓白皮,生河內山谷。”
2、《日華子》:“梓樹皮有數般,惟楸梓佳,餘即不堪。”
[1-6]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王國強主編.《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4.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 .《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6》:貴州科技出版社 ,2010
  • 5.    《華山藥物志》編輯委員會編 .《華山藥物志》: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 6.    張豐強主編 .《臨牀大本草》:華夏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