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花草

(中藥)

鎖定
梅花草,是虎耳草科梅花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基部常有鐵鏽色附屬物,無柄,半抱莖;基生葉,卵形或長卵形;托葉膜質;花單生莖頂,萼片橢圓形或長圓形,密被紫褐色小斑點;花瓣白色,寬卵形或倒卵形,全緣,常有紫色斑點;蒴果卵圓形,幹後有紫褐色斑點;種子多數,長圓形,褐色,有光澤;花期7-9月,果期10月。 [5] 
梅花草產中國新疆(托里、拜城、清河和福海),生於潮濕的山坡草地中,溝邊或河谷地陰濕處,海拔1580-2000米;歐洲、亞洲温帶和北美也有分佈。 [5]  梅花草喜温暖、廕庇、濕潤環境要求保水力較好而潮濕的土壤。梅花草採用播種、扦插或分株絮殖。 [6] 
梅花草味苦,性涼;中藥味苦,性涼;主治內熱痞、間熱痞、肝血痞、脈痞、腸協日痞等疾病; [7]  梅花草小巧雅緻,庭園中多裁培,作懸籃植物或覆益盆面材料,也可作地被植物。 [8] 
中文名
梅花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虎耳草科 [4] 
梅花草屬
梅花草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採收時間
夏季
用    量
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1-3g

梅花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30-50cm。全株無毛。根莖短,近球形。
基生葉叢生;葉柄長2.5-6cm;葉片卵圓形至心形,長1-3cm,寬1.5-3.5cm,先端鈍圓或鋭尖,基部心形,全緣,基部常有鐵鏽色附屬物。
花莖中部生1無柄葉片,基部抱莖,與基生葉同形。花單生頂端,白色至淺黃色,直徑2-3.5cm,形似梅花;萼片5,橢圓形,密被紫褐色小斑點;長約5mm;花瓣5,白色,有紫色斑點,平展,卵狀圓形,長約1cm,先端圓;雄蕊5,與花瓣互生;假雄蕊5,上半部11-22絲裂,裂片先端有頭狀腺體;心皮4,合生,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頂端4裂。
蒴果卵圓形,幹後有紫褐色斑點,上部4裂。
種子多數,長圓形,褐色,有光澤;花期7-9月,果期10月。 [5] 

梅花草分佈範圍

梅花草產中國新疆(托里、拜城、清河和福海),歐洲、亞洲温帶和北美也有分佈。 [5] 

梅花草生長習性

生於潮濕的山坡草地中,溝邊或河谷地陰濕處,海拔1580-2000米;梅花草喜温暖、廕庇、濕潤環境要求保水力較好而潮濕的土壤。 [6] 

梅花草繁殖方法

梅花草採用播種、扦插或分株絮殖。 [6] 

梅花草主要價值

梅花草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味苦,性涼。入肺、肝、膽經。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
主治: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痰多。
相關配伍:治黃疸型肝炎,梅花草15g,小白蒿、秦艽、黃柏、紅花各6g,五靈脂、廣木香各3g。共研細末。每服3-4.5g,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梅花草15-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每次1-3g。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則團塊狀,褐色,有多數鬚根。莖圓柱形,長3-27cm,直徑1-2mm,有縱稜,質脆,易折斷。基生葉褐色,多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圓形或心形,長1-3cm,寬0.5-2.5cm,全緣,葉柄較長。莖生葉1枚,形同基生葉,無柄。花黃色,單生莖頂。氣微,味甘。
採集加工:夏季開花時採收,洗淨晾乾。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黃疸性肝炎,脈管炎,瘡癰腫毒。”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主治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百日咳,咳嗽痰多。” [1-3] 

梅花草觀賞價值

梅花草小巧雅緻,庭園中多裁培,作懸籃植物或覆益盆面材料,也可作地被植物。 [8]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9年
  • 2.    高松.《遼寧中藥志 植物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 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 2013年
  • 4.    梅花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3-21]
  • 5.    梅花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1]
  • 6.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觀賞園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觀賞園藝卷,農業出版社,1996.12,第295頁
  • 7.    鮑布日額,奧·烏力吉主編,特金罕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藥用植物圖譜,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2,第123頁
  • 8.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觀賞園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觀賞園藝卷,農業出版社,1996.12,第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