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峯寺

(廣東潮陽梅峯寺)

鎖定
梅峯寺位於廣東省潮陽市西臚鎮烏巖村後,故又稱烏巖寺。梅峯寺位於廣東省潮陽市西臚鎮烏巖村後,故又稱烏巖寺。 [1] 
中文名
梅峯寺
地理位置
廣東潮陽
著名景點
浮雕石刻老母像
別    名
烏巖寺

梅峯寺地理位置

梅峯寺位於廣東省潮陽市西臚鎮烏巖村後,故又稱烏巖寺。

梅峯寺寺廟來源

據《潮陽縣誌》記載∶「唐大曆初年,福建人陳寶通在西巖寺削髮為僧,拜惠照和尚為師,自號大顛和尚,後在烏巖村創建梅峯寺。」
又據《潮州先賢錄傳》一書記載∶「梅峯寺建於唐代中後期(公元七八九~八二四年),因滿山默林而得名。」可見,梅峯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我們沿着彎曲蜿蜒的環山公路,驅車來到寺前時,頓覺心曠神怡,寺院四周,羣峯如黛,怪石嶙峋,清風陣陣,果香撲鼻,景色清幽秀麗。

梅峯寺寺廟概況

梅峯寺寺廟主體

寺院由天然石洞配置人工建築巧妙構成。前面的大雄寶殿為人工建築,面積約二百平方米,分前後兩廳,兩邊有廂房,建築古樸大方,大雄寶殿歷經一千多年的烽煙戰火,幾經摧殘,歷代都曾維修,至現代仍保留唐代的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後面,有「開天佛祖堂」,這裏是一天然石洞,奇趣的是,進洞的門由二支直立石柱、上面一片大石構成,酷似人工構建,但仔細一看,石柱與山石相連,上面的大石也系天然形成,由大門進佛堂,兩塊岩石交叉蓋頂,岩石交接處有一大孔,透過陽光,似一天然露天小院,小院後面的石洞為「開天佛祖堂」,供奉「開天佛祖」塑像,佛祖塑像慈祥逼真,栩栩如生。佛祖堂「牆壁」和「屋頂」皆為天然岩石,石壁上有唐代碑記石刻,可惜因年代久遠,好多石刻文字模糊不清。

梅峯寺寺內浮雕

梅峯寺 梅峯寺
梅峯寺有浮雕石刻老母像、佛手印、無水橋、清泉飛渡、地下隧道、織布洞等勝景,石刻老母像刻工精巧,足見潮州地區唐代石雕藝術已十分高超,「佛手印」在石壁上,壁上天生一個人手手印,民間傳説是大顛和尚為試其功力,用手擊石而印下的,清泉飛渡在寺傍山坡,坡前泉水順着怪石飛流而下,蔚成奇觀,地下隧道系天然巖洞,長約二千餘米,可直通山坡背面的內村。 [1] 

梅峯寺寺前山坑

梅峯寺前有一大山坑,山坑上有一無水橋,山坑下面全是怪石自然鋪成。無水橋建於唐代,明嘉靖年間的《潮陽縣誌》記載∶「唐大顛曾居梅峯寺,築石樑架兩山之間,高數丈,稱無水橋。」無水橋在潮汕古建築中不但年代久遠,且因奇特建築聞名海內外。橋為南北走向,全由石塊砌成,分為二孔二墩,橋墩四方形,由方石塊砌成,橋面為十五塊石板鋪砌,石板各長五.五三米,寬○.五六米,橋高十九.三米,建築嚴謹堅固,歷千餘年而巍然不動。而更奇特的是,「無水橋」下的山坑,千餘年來未見滴水,縱使暴雨傾盆,附近山洪暴發,無水橋下的深坑仍然只見坑底怪石,未見水流,此一奇特現象,曾引起有關專家學者關注,據考證,山坑怪石下尚有深坑暗流,山坡泉水從地下暗流流去,暗流深達十餘米,故山洪再大,洪水也不會湧到上面。民間傳説,元末明初,道人何野雲(俗稱蝨母仙)曾從無水橋下怪石縫隙處向石下暗流釣魚,常有銀鱗金鯉上鈎。傳説並不可信,但無水橋坑底無水,地下有暗流早在明代已有傳聞。

梅峯寺名人留跡

梅峯寺 梅峯寺
梅峯寺千年來曾留下了好多名人學士的身影和足跡。明代御史、學者陳大器曾到此處遊覽並賦詩,留有「柱杖梯雲鳥道斜,石巖深處有僧家」的名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