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錚卿

鎖定
梁錚卿(1918年6月11日—1951年1月24日),廣東梅縣白土鄉(今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人。1936年9月,就讀梅州中學高中部。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根據黨組織的決定,1939年9月轉學到東山中學就讀高二,任中共東山中學第一支部書記;1940年夏撤離梅縣離開東中,轉移到江西贛州繼續求學。1941年10月考入廣西大學畜牧獸醫學系,1945年7月畢業留校任助教。1947年“六·二”大遊行後發生七月事件,其接到黨組織的通知撤離西大,到台灣從事情報工作。先後在台中農林總場、台灣省農林處畜疫血清製造所任技術員、技正等職,為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台中市委直屬支部書記。1950年初,中共台灣省工委遭到嚴重破壞,工委主要領導人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獲了所謂“匪華東局潛台組織梁錚卿等叛亂案”,梁錚卿被捕。不久,他被作為重要政治犯,從台中押解到台北監獄。1951年1月24日,在台北市郊的亂葬崗刑場被處決。 [1] 
1997年4月7日,梁錚卿被中央人民政府追授為革命烈士。 [7] 
中文名
梁錚卿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8年6月11日
逝世日期
1951年1月24日
畢業院校
廣西大學畜牧獸醫學系
職    業
特工
主要成就
潛伏台灣從事地下工作
出生地
廣東梅縣白土鄉(今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

梁錚卿人物簡介

梁錚卿(1919—1951),男,廣東梅縣人。1933年至1936年在梅州中學讀初中、高中。1937年底,由梁集祥、廖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9月轉學到東山中學就讀時,任中共東山中學黨總支第一支部書記,培養教育進步青年,擴大黨的隊伍。1941年10月考入廣西大學農學院。1947年“六·二”大遊行後發生7月事件,其接到黨組織的通知撤離西大,到台灣從事地下工作。1949年初,中共台中地區工委成立,梁錚卿任中共台灣地區台中市直屬支部書記,以台北淡水血清製造所總務課長等職的公開身份,刺探情報和策反國民黨軍官。1950年初,中共台灣省工委遭到嚴重破壞,工委主要領導人梁錚卿等同志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獲了所謂“匪華東局潛台組織梁錚卿等叛亂案”,被捕。不久,他被作為重要政治犯,從台中押解到台北監獄。1951年1月24日,在台北市郊的亂葬崗刑場被秘密殺害後,葬於六張犁公墓。 [7] 

梁錚卿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發奮讀書
梁錚卿,出生於1918年6月11日,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龍子村人,生長在一個傳統的客家家庭;父親梁燮琳,母親李衝蘭,兄弟姐妹共六人,梁錚卿排行第四;有一伯父在印尼;梁錚卿娶妻陳鳳琴,育有一女梁靜玉,現居梅州。
梁父是鄉中名廚,全家以父母做廚為生。父母因受沒文化之苦,雖然家中經濟不寬裕,但他們仍省吃儉用,盡力供孩子們讀書。雖然每個孩子都很勤奮用功,但因為經濟原因大哥梁育卿、三哥梁卓卿、姐姐梁定英還是不得不輟學,客走他鄉,到印尼謀生,賺錢貼補家用,供弟弟們讀書。二哥梁煥卿(梁冠軍)是長江水利委員會高級工程師,曾任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政協武漢市委員會第三屆,第四屆常務委員。五弟梁欣卿在東山中學就讀時因病早逝。梁錚卿幼年在白土堡的桂林學校讀高小,1933年至1936年在梅州中學讀初中。他學習勤奮,吃苦耐勞,每天挑燈夜讀之後,清晨3、4點鐘還要起牀幫父母做廚。飽嘗生活苦澀與艱辛的少年錚卿養成積極向上,發奮讀書,尊老敬賢的好品格。 [2] 
青年時代 追求真理
1936年9月,梁錚卿以優異成績考入梅州中學高中部就讀。此時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目睹社會的黑暗,民族的危亡,階級仇、民族恨,怒火在梁錚卿的心中燃燒。他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滾滾洪流,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救亡圖存。
1937年1月,李碧山代表潮汕黨組織來梅縣重建地下黨組織和抗日義勇軍。在他的帶領下形成了共產黨組織對梅縣抗日救亡運動堅強有力的領導,推動了梅縣抗日救亡運動發展。
1937年10月,在中共梅縣工委的領導下,梅縣的東山中學、梅州中學、縣立中學、學藝中學等學校成立了全縣中等學校學生抗敵同志會(簡稱“學抗會”)。梁錚卿積極參加學抗會,投身到劇社、歌詠隊、讀書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抗日救亡活動中。在共產黨員梁集祥、廖偉的影響下,他閲讀了不少革命理論書籍如《大眾哲學》、《革命三民主義》、《中國革命運動史》等,逐步認識、瞭解中國共產黨,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他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並決心做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毅然投身革命。
1937年底,由梁集祥、廖偉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光輝的革命歷程。梁錚卿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學校當局的注意,為此常受到校長的訓斥,被警告和記大過處分。
1939年9月,他根據黨組織的決定,轉學到東山中學就讀。東山中學有較長的革命歷史,地下黨組織活動相當活躍,建立了中共黨總支,下設支部,他任第一支部書記。他積極為黨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羣眾救亡圖存。他廣泛團結同學,培養教育進步青年,發展新黨員,擴大黨的隊伍。李理章、梁碧寰還有他的弟弟梁欣卿等不少東中的青年學生,都是在他的培養引導下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的道路。寒假,他回家過年,利用村民聚集在祖公屋敬神的機會,向鄉親們宣講革命道理,教少年兒童唱抗日救亡歌曲。一時村民們的抗日熱情高漲,至今村中老人仍記憶猶新。 [2] 
投身革命 百折不饒
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梁錚卿積極為黨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羣眾救亡圖存。1938年4月間,在梅縣中心縣委的領導下,梅縣“學抗會”、“青抗會”、“婦抗會”的會員聯合行動,三方面的人共同組成回鄉工作隊開展抗日宣傳。在水白支部書記廖偉帶領下,梁錚卿回到白土鄉與當地進步青年熊秋魂(熊念敦、蘇平, 是熊獻深的二兒子)等一起成立抗日羣眾組織梅縣青年抗敵後援會流動劇團第三分團(廖偉為團長)。他們在水南、白土鄉一帶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團結水白兩鄉的小學教師、農村社會青年及在校學生,組織他們閲讀進步書刊,唱革命歌曲,舉辦青年訓練班。梁錚卿還利用過年村民聚集在祖公屋義孚堂敬神的機會,向鄉親們宣講革命道理,教少年兒童唱抗日救亡歌曲。一時村民們的抗日熱情高漲,至今村中老人仍記憶猶新。通過宣傳使廣大農村青年、婦女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水白的抗日救亡運動一時搞得轟轟烈烈。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國民黨逐漸加緊反共活動。1939年春,國民黨秘密頒佈《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加緊進行反共活動。根據當時的形勢,中共梅縣中心縣委改變了鬥爭策略。讓政治面目已有所暴露的梁錚卿在1939年9月轉學到東山中學繼續讀高中二年級,黨組織關係由盧梅軒轉到東山中學。東山中學有較長的革命歷史,地下黨組織活動相當活躍,建立了中共黨總支,下設支部,他任第一支部書記。他廣泛團結同學,培養教育進步青年,發展新黨員,擴大黨的隊伍。李理章、梁碧寰還有他的弟弟梁欣卿等不少東中的青年學生,都是在他的培養引導下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9年春,閩西南潮梅特委為了貫徹執行向潮梅新區發展的方針。特委機關由閩西向梅縣轉移,特委機關及書記方方夫婦和秘書許韻松、交通員郭玉意等4人,先在雁洋陳卜人(閩西特委副書記)家住。同年冬向梅縣附城轉移,經梅縣中心縣委慎重擇址,最後決定轉移到白土鄉泮坑桃樹下體仁居熊秋魂(白土鄉支部書記)家。中共梅縣中心縣委將保衞機關人員的安全、隱蔽地供應機關日常生活用品和接受機關領導同志交辦的任務交給共產黨人熊秋魂、梁錚卿等同志。方方等四人以假家庭的形式,對外宣稱户主王先生是秋魂在南洋的朋友,僑商,是避日寇逃難至此的,體仁居(三堂四橫)的一橫屋給機關使用。日常生活由王英秀安排,當梁錚卿等人到體仁居與機關領導會面時常叫才八、九歲的侄女梁騰玉觀察周圍的動靜並告誡她不能告訴別人。1940年6月特委機關遷至大埔西河。
1940年5月,國民黨頑固派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逆流波及梅縣,梅縣當局亦下令解散縣學抗會等抗日救亡團體。為此,學抗會理事會於5月30日召集梅縣各中學學生代表200多人在梅城民眾教育館召開代表大會,抵制解散梅縣學抗會並向國民黨梅縣黨部示威請願, 遭到國民黨當局的鎮壓,當晚7名學生代表(其中6名共產黨員)被逮捕送進縣政府拘留所。在社會各界均向縣政府提出抗議和意見均無效的情況下,為營救被捕的學生,6月4日晚中共梅縣中心縣委青年部在東山中學黨總支所在地熊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進步學生組成半公開的學生救援會,以推動各項營救工作的開展。隨後在學委的領導下成立救援小組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參加救援小組的成員有盧梅軒、陳國謀、羅昆石、林宏元、廖鴻英、梁錚卿、鄧頻喜、梁道新等。梁錚卿和其他小組成員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發動在校師生、爭取各階層人士仗義聲援;同時梁錚卿還傾其所有,把結婚時妻子的嫁妝布和僅有的幾十元錢都捐獻了出去,並動員自己的家人及羣眾,捐款捐物支持、慰問被捕同學,鼓勵他們堅持鬥爭。在我黨和各階層人士的全力營救下,加上被捕的七位學生在獄中堅持合理合法的鬥爭, 當局被迫在六月中旬釋放了被捕學生。史稱“梅縣七君子事件”。
“梅縣七君子事件”後,梅縣學抗會被迫解散,政治形勢處於低谷。在此情況下,中共縣委決定將已暴露的學生黨員骨幹疏散轉移。梁錚卿因政治面目已經暴露,根據黨組織的決定和安排,於1940年夏撤離梅縣離開東中,轉移到江西贛州繼續求學。1941年10月考入廣西大學農學院,先就讀森林系後轉讀畜牧獸醫系,1945年7月畢業留校任助教,專隨駱春陽教授,才幹頗得駱教授讚許。
梁錚卿在廣西大學求學期間,校園內因“皖南事變”白色恐怖陰雲籠罩,政治鬥爭環境更為惡劣。中共中央對國統區地下黨組織作出了“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的工作方針,規定黨員轉地下,獨立開展工作。
因此,他的黨組織關係未能隨之轉移,他在失去組織聯繫的情況下獨立作戰,繼續堅持鬥爭。在留校任教期間,他在桂林師範學院就讀的鄭風(原名鄭子明,解放後曾任廣州外貿學院黨委書記)幫助下與組織接上關係。他根據黨的勤學、勤業、勤交友的“三勤”方針,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學生中樹立了威信,站穩了腳跟;工作上,他與林宏元(林密)、李啓光(李崗)等黨員同學雖無組織關係,但默契配合,如飢似渴閲讀《新華日報》、《羣眾週刊》等黨報黨刊,依靠進步同學,團結一般同學,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宣傳抗日民主,反對投降倒退,積極運用各種方式推動西大的愛國學生運動;努力串聯、影響、動員周圍的羣眾,如何卓芬、梁碧寰等受其影響走向進步參加革命。在黨組織暫時停止活動、黨處於艱難困苦的時期,梁錚卿真正做到了“共產黨員一定要像黃金一樣,埋在地下永遠不變色生鏽。” [3] 
潛伏台灣 迎接曙光
梁錚卿任職通知書(台灣當局) 梁錚卿任職通知書(台灣當局)
1947年,廣西“六二”大遊行,愛國民主運動達到高潮,引起了國民黨的極大仇視和恐慌。為了鎮壓愛國民主運動,桂系當局製造了七月事件。桂林市3天內逮捕的黨員、進步青年、民主人士達100多人,西大有7名師生被捕。1947年7月,梁錚卿接黨組織通知,獲悉身邊有個同伴身份暴露,為避免牽連需撤離西大。7月中旬,梁錚卿返回廣東,在廣州找到老同學李汝欣(李與梁是高中和廣西大學同學),在其住處呆了一個多月,與黨組織接上頭後,根據組織的安排到台灣從事地下工作。
1947年9月,梁錚卿從廣州坐船經汕頭到台灣。他先在台中農林總場工作,1948年4月,經廣西大學同學謝漢光介紹,與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取得聯繫,並與洪幼樵(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建立組織關係。1948年8月,梁錚卿從台中來到台北淡水血清製造所(台灣省農林處畜疫血清製造所),以總務課長的公開身份作掩護,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49年初,中共台灣省工委決定由洪幼樵組織策劃建立台中地區工委和台中地區武裝工委,並決定梁錚卿返回台中區農林總場上班以便開展革命工作。1月7日,梁錚卿以父親病重(其實他的父親早已去逝)為由,向畜疫血清製造所遞交了辭呈,隨即返回台中區農林總場畜牧分場任職,職務為技正。同年2月,中共台中地區工委成立,梁錚卿為台中市委直屬支部書記。
1948年底至1949年夏,是台灣地下鬥爭日趨激烈的關鍵時刻,1949年5月,原領導台灣省工委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撤消,其工作併入華東局。因而,台灣省工委的直接上級也變為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共中央華東局高度重視台灣秘密戰線的情報收集。梁錚卿(化名李明)、黃蹈中(台中地方法院推事)、周碧梧(台中地方法院推事)等人利用同學、同鄉、同事的關係,以法院宿舍為活動據點開展地下工作,在聯動司令部及飛機制造廠發展工作關係,蒐集有關軍事配備情報、策反海軍艦長,調查研究台灣省畜牧生產情況等活動以迎接台灣解放。梁錚卿和同伴們獲取了大量絕密情報,他們的很多工作直接受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1949年夏,梁錚卿曾返回大陸向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彙報工作。1949年11月,華東局派出女特工朱諶之與“老鄭”(台灣工委書記蔡孝乾)和吳石分別接頭。朱諶之分別向“老鄭”和吳石傳達了華東局領導的指示,“老鄭”向她報告了台灣工作委員會為接應解放軍登陸組織秘密武裝的情況,同時還把工委掌握的一些絕密情報交給她,吳石也向她提供了一批絕密的軍事情報微縮膠捲。朱諶之通過秘密通道經香港傳遞迴大陸。毛澤東知曉後大加讚賞,表示要給他們記上一功,並當即賦詩一首:“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
1949年,解放戰爭在大陸勢如破竹,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佔領了國民黨首府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蔣介石集團在全面潰敗中逃亡台灣,台灣工委的主要任務也轉為保護同志們的安全,組織不被破壞,保護國家財產不受損失,準備迎接台灣的解放。為了鞏固這塊最後的棲身之地,蔣介石負隅頑抗,他們出動了大批軍警、特務,對在台的地下黨員和社會進步人士進行瘋狂搜捕和鎮壓。發生在1949年8月的基隆《光明報》案,成為50年代白色恐怖的導火線,後席捲整個台灣。1949年9月下旬,張伯哲安排《光明報》案中漏網“逃犯”陳仲豪(解放後在汕頭大學離休)從謝漢光處轉移到梁錚卿任職的台中郊外農場。為躲避追捕,梁錚卿將陳仲豪安置在農場的雞寮裏,並盡心盡力照顧陳仲豪,鋪牀掛帳,送飯送菜,無微不至。同時,梁錚卿和張伯哲一道為陳仲豪製作假身份證——陳仲豪化名“林辰康”搖身變成藥店老闆,順利潛返大陸。梁錚卿雖語言不多但真摯的感情令陳仲豪銘記在心。
1950年初,中共台灣省工委遭到嚴重破壞,工委主要領導人被捕,陳福添、鄧錫章、張伯哲等同志也先後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獲了所謂“匪華東局潛台組織梁錚卿等叛亂案”,梁錚卿、黃蹈中、周碧梧、郭魯林、賴河汾、馬慰常等同志相繼被捕。梁錚卿被捕前曾到李崇道家(梁與李為廣西大學同學,後同在台灣省農林處畜疫血清製造所工作,交情頗深。)住宿導致李崇道及家人受難。此事江南(劉宜良)在所著《蔣經國傳》和李敖、汪榮祖《蔣介石評傳》第11章第三節有頗為具體的的記述:“諾貝爾獎金得主”李政道的母親張明璋女士和兒子李崇道(即李政道的兄弟,後來擔任過台灣中興大學校長)因在淡水家中,留宿一位廣西大學時候的同窗,卒以“掩護匪諜”,鋃鐺入獄(頁一八三) 。
同窗校友謝漢光雖僥倖逃脱,但被國民黨列為“匪華東局潛台組織梁錚卿等叛亂案”的未獲要犯而四處追捕,只得改名葉依奎,隱姓埋名在台東做林業工人。經歷了數十年坎坷逃亡生涯後,1988年底,謝漢光才從深山中走出,趁台灣“開放探親”之機,回到祖國家鄉豐順與親人團聚。1994年,謝漢光身份得到組織確認,補辦離休手續。兩年後,即是1996年,謝漢光走完他傳奇悲壯的一生。 [4] 
大義凜然 英勇就義
在獄中,梁錚卿大義凜然,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始終咬緊牙關,不吐露半點黨的秘密;敵人軟硬兼施無一奏效,梁錚卿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英雄氣概,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高尚品格。
不久,梁錚卿作為重要政治犯,從台中押解到台北監獄。1951年1月24日,梁錚卿在台北市郊的亂葬崗刑場被秘密殺害,葬於六張犁公墓,時年32歲。
梁錚卿同志為了祖國的統一,人民的幸福奮鬥終生,血染寶島。1997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授為“革命烈士”,他的精神不死,青史永垂。 [5] 

梁錚卿親屬成員

父親:梁燮琳
母親:李衝蘭
大哥:梁育卿
二哥:梁煥卿
三哥:梁卓卿
姐姐:梁定英
五弟:梁欣卿
妻子:陳鳳琴
女兒:梁靜玉
侄女:梁福雲、梁騰玉 [1]  [6] 

梁錚卿人物紀念

梁錚卿故居屬傳統客家民居,一廳二廊二層結構,佔地面積400平方米,保存現狀一般。 [7] 
紀念梁錚卿烈士
紀念梁錚卿烈士(3張)
為弘揚革命烈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和忠誠教育建設,2019年1月22日下午,“梁錚卿烈士故居授牌暨抗戰時期革命遺蹟修繕及黨性教育現場點建設”啓動儀式在梅江區三角鎮龍上村隆重舉行。梅江區委書記朱國城同志,梅州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李昌龍同志,梅江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軍同志,梅江公安分局局領導,各部門負責人,梅江區兩辦、區國安辦、區史志辦、三角鎮相關負責同志,梁錚卿烈士家屬等80多人蔘加了啓動儀式。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