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德繩

鎖定
梁德繩(1771—1847),彈詞女作家 ,《再生緣》續作者。字楚生,晚號古春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侍郎梁敦書女,梁詩正孫女,德清嘉慶己未進士、兵部主事許宗彥室。
工詩,能書,善琴,尤長篆刻。為人明敏有決斷,能識大體,女中有士行。著有《古春軒詩鈔》兩卷,後附詞一卷。
本    名
梁德繩
字    號
字楚生
晚號古春老人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浙江錢塘
出生時間
1771年
去世時間
1847年
主要作品
《古春軒詩鈔》
主要成就
續寫《再生緣》

目錄

梁德繩成就

陳端生作《再生緣 》彈詞,至17卷而卒,梁與其夫許宗彥為之續成。所續文字中謂,因“年近將花甲,二十來年未抱孫,藉此解頭圖吉兆,虛文紙上亦歡欣”,故使作品中孟麗君與皇甫少華團圓且生子。續完《再生緣》後梁德繩嘗雲:“如遇知音能改削,竟當一字拜為師。” 陳、梁二人完成《再生緣》後,又經過侯芝的改訂,才傳之於世的。

梁德繩作品

潛心學問的許宗彥並沒有象很多學究那樣長壽,只活了五十一歲,就去世了。那年梁德繩四十八歲,和許宗彥作了三十年恩愛夫妻。夫君的去世對梁德繩打擊非常大,之後十來年梁德繩都不能平靜。大約人老了,便很宿命,梁德繩快六十歲的時候,感悟“再生緣”,想要以續《再生緣》來抒發對夫君的思念之情。她在寫到續作《再生緣》的緣起時,説:
可怪某氏閒閨秀,筆下遺留未了緣。
後知薄命方成讖,中路分離各一天。
天涯歸客期何晚,落葉驚悲再世緣。
我亦緣慳甘茹苦,悠悠卅載悟前緣。
有子承歡萬事足,心無罣礙洗塵緣。
有感再生緣作者,半途而廢了生前。
偶然涉筆閒消遣,巧續人間未了緣。
這段話很有意思,好幾件事值得細想。第一,《再生緣》在流傳過程中大約是沒有署名的,所以讀者不知道作者姓名,也不知道作者年齡。想起當年看從別人那裏借來的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情形,也是一樣的,沒有作者署名,也不知作者是男是女,多大年紀。梁德繩看到《再生緣》的時候最早也是陳端生出嫁以後,可是她還説陳端生是“閒閨秀”,説明她可能真的不認識陳端生,可能是根據陳端生故事裏穿插的自敍來推斷的。陳端生在讀者的心目中,大概永遠是個十八九歲的少女。第二,想必梁德繩是讀完《再生緣》之後,才打聽出來陳端生的身世。説明當時也有追星一族,如今天的歌迷、影迷、書迷,喜歡某首歌、某部電影、某本書,就要打聽歌星、影星、作者的私生活。古人今人實在沒什麼兩樣。第三,梁德繩續作《再生緣》是因為自己經歷了三十年的婚姻之後,對緣分這個東西有了領悟。這很重要。陳端生當初寫《再生緣》的時候,對緣分是沒有那麼深的理解的。只不過憑着才女的靈感想象了一段前世今生的緣分。半本來也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梁德繩進入老年以後再讀《再生緣》,對緣分應該更有質的認識和參悟。雖然這認識和參悟於陳端生恐怕並不重要,但畢竟代表了社會上更多人的思想境界。象陳端生那樣有叛逆思想和悲劇人生的人,總是少數。

梁德繩生活

梁德繩在實際生活中,活脱脱一個寶姐姐(薛寶釵)。對於夫君納妾從不介意,還以不妒為美德,以為能夠為生兒子積德。在她之後,至少納有仨妾。她和妾們生了很多孩子,她都視同己出,努力善待。所以,她續書的時候,加進了更多世俗的東西,一點也不奇怪。這一點是陳端生絕對不會有的。陳端生寫書之際,根本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大概滿腦子都是女子可成就大事業的想法。結婚以後可能稍有收斂,但夫君犯事很早,來不及納妾。等夫君回家,她已去世,所以從不曾與他人分享夫君,也不曾與他人一起撫養孩子。説陳端生一生都生活在現代人的觀念裏和狀態中,大約不太離譜。

梁德繩評價

很多人對續書人總是很挑剔,批評多於讚揚。梁德繩及其續書所得的待遇也是一樣的。陳寅恪先生寫她的生平非常少,評論也不怎麼高。我對續書的評價卻一向都不低。原著有原著的傑出,而續書有續書的長處。十八九歲的少女所寫的故事肯定是充滿了靈氣和血性,而六十歲的老嫗所寫卻又是充滿了智慧和淡定。俗是俗點,卻未必不是真理。再説了,續書給了一個結局的藍本,後來人才能在此基礎之上繼續猜測發揮。就如《紅樓夢》的結局,雖然大家罵高鶚罵得狗血噴頭,但是還真沒有第二個人能續得出高鶚那麼象樣的後四十回。清朝的時候幾乎所有讀者都被瞞過了的事實,就説明高鶚續得非常成功。即便當代人都知道後四十回是續的,可誰能不讀後四十回,就可以真正地被《紅樓夢》感動呢?扯遠了。
梁德繩比陳端生長壽得多,她一直活到了七十七歲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