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作幹

鎖定
梁作幹 ,男,1926年11月生,廣西平南人。1952年7月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8月調入暨南大學歷史系(暨大停辦期間在華南師院歷史系),歷任世界史教研室副教授、教授、室主任兼中外關係史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成員及碩士導師。
中文名
梁作幹
出生日期
1926年11月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歷史系
職    業
碩士導師
出生地
廣西平南人

梁作幹人物生平

從1952年起先後在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學院和暨南大學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世界古代史和中外歷史比較研究。在學術上曾就中國古代歷史分期問題提出新見解,並系統闡述財產形態問題。
現已退休。

梁作幹出版著作

《宗教改革是古代中世紀階級鬥爭的思想形式》,刊於《光明日報》1960年12月22日;《試論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政治運動》,刊於《羊城日報》1961年6月1日;《私有財產形態論》,連載於《暨南大學學報》1979年創刊號和1980年第1期;《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點:西晉帝國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和《恢復老子思想的歷史地位》,分別刊於《暨南學報》1982年第2期和第4期;《羅馬·法蘭克社會封建化的道路》,載於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的《學術論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在中國世界古代史的研究領域裏發表了《私有制財產形態論》、《世界歷史的重大轉折點:西晉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滅亡》等十餘篇論文,撰寫了《羅馬帝國與漢晉帝國衰亡史》(約38萬字)的專著,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在同行中享有盛譽。

梁作幹人物評價

分期問題基本上支持著名史學家尚鉞、何茲全等見解,但更加向前推進一步,把西晉帝國的滅亡視為中國古代與中世紀的分界線;在理論上以財產形態理論為依據,自成體系。他在研究中努力鑽研馬恩著作,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運用比較研究方法,對該課題進行了詳細的對比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意見,並形成頗具特色的自成系統和相當嚴密的體系,受到了學者的重視和好評。
曾榮獲1982年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