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桼:qī ㄑㄧˉ。《説文解字》:“桼,木汁。可以䰍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 [1]  ”。木汁如水滴而下可以䰍物是桼之範式。
本義:古同“漆” 。 [2]  用漆樹皮內的粘汁做成的塗料 [3]  如:《漢書》:“冶銅錮其內,桼塗其外。”。
衍義:古通“七”:桼政(日月和五星)。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swiu
倉    頡
doe
鄭    碼
fokv
注    音
ㄑㄧˉ
總筆畫
11
部外筆畫
7
四角碼
40909
統一碼
687C
筆順
12343424134

字形源流

現在統一規範簡化為“”。
桼

基本釋義

〈名〉
用漆樹皮內的粘汁做成的塗料 [lacquer]
冶銅錮其內,桼塗其外。——《漢書
又如:桼書(漆書)
木名。漆樹 [Japanese varnish tree]
黑色 [black]
通“七” [seven]。如:桼政(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𢒡《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𠀤音七。《説文》木汁可以䰍物。從木氽,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廣韻》膠桼。通作漆。
水名。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