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桓仁林蛙

鎖定
桓仁林蛙(學名:Rana huanrenensis)是蛙科、林蛙屬兩棲動物。頭扁平寬短,頭寬大於頭長。吻端略圓鈍,突出於下唇,吻長大於眼徑,吻稜較明顯;鼻孔約在吻端之中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鼓膜明顯,約為眼的1/2。雄性前肢粗壯,雌蛙前肢細弱。趾端稍扁而圓鈍,蹼發達,雄性為全蹼,雌性蹼略遜。內踮突橢圓形,外躡突小而近圓形。皮膚較平滑,背和體側有少量疣粒。背側褶細窄,在眼後折向鼓膜上方。顳褶後端與口角後方的頜腺構成凹痕。腹部皮膚光滑。體背多為綠褐色、暗綠色、棕褐色;雌蛙多為棕紅色或棕褐色。兩眼間有一黑褐色橫紋;頭部和背側褶色較深。鼓膜處黑色三角斑顯著。四肢背面有黑褐色橫斑。腹面咽部為土灰色,並密佈大小黑斑點;腹部乳黃或乳白色,黑斑點稀疏或無。
桓仁林蛙生活於海拔500-960米左右的山區。成蛙多棲於流速較緩的河流岸邊及其附近的雜木林、草叢地帶。4月中旬出蟄,白天多隱伏於石塊下或沙土中,基本不動,夜間出來抱對,抱對時間長達4-5小時。夜間出外捕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分佈於中國(吉林和遼寧)、韓國、朝鮮(南部的鐘城)。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Rana huanren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無尾目
蛙科
林蛙屬
桓仁林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Fei, Ye & Huang,1990
保護級別
(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3] 
中文學名
桓仁林蛙
外文名
Huanren Brown Frog

桓仁林蛙動物學史

桓仁林蛙1993年以前被認為是中國林蛙的幼蛙。 [4]  桓仁林蛙是1986年由劉明玉發現並於1993年發表在中國《動物分類學報》上的獨立種。 [5] 

桓仁林蛙形態特徵

頭扁平寬短,頭寬大於頭長。吻端略圓鈍,突出於下唇,吻長大於眼徑,吻稜較明顯;鼻孔約在吻端之中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鼓膜明顯,約為眼的1/2。犁骨齒呈“\/”形,內鼻孔位其外側;舌後端缺刻寬而深。 [5] 
雄性前肢粗壯,雌蛙前肢細弱,指端扁而圓鈍,指長順序為3、1、4、2,第1、4指幾相等,關節下瘤發達。雄性掌突2,內側較大,呈橢圓形,外側小而窄;雌蛙掌突3,橢圓形,內外側小,中間大。後肢較長,脛跗關節前伸達鼻孔,左右跟部相遇,脛長超過體長之半,且超過足長。趾端稍扁而圓鈍,趾長順序為:4、3、5、2、1,第3、5趾幾等長,蹼發達,雄性為全蹼,雌性蹼略遜。內踮突橢圓形,外躡突小而近圓形。 [5] 
皮膚較平滑,背和體側有少量疣粒,背有明顯的“/\”形斑,多數不明顯,但斑紋部位色較深。背側褶細窄,在眼後折向鼓膜上方,隨即又折向中線,形成明顯的曲折狀,然後平直向後延伸達胯部。顳褶後端與口角後方的頜腺構成凹痕。腹部皮膚光滑,大腿內側密生白色疣。體背多為綠褐色、暗綠色、棕褐色;雌蛙多為棕紅色或棕褐色。兩眼間有一黑褐色橫紋;頭部和背側褶色較深。鼓膜處黑色三角斑顯著。四肢背面有黑褐色橫斑,前肢5條,後肢4-5條;前肢掌底和後肢足底多為黑褐色。腹面咽部為土灰色,並密佈大小黑斑點;腹部乳黃或乳白色,黑斑點稀疏或無。 [5] 
雄性蛙第一指有明顯的灰褐色婚瘤,一般4團,基部兩團大,界限明顯,上有細小白刺,近指端兩團小,而界限不明顯。無聲囊;無雄性線。 [5] 

桓仁林蛙生活習性

桓仁林蛙生活於海拔500-960米左右的山區。成蛙多棲於流速較緩的河流岸邊及其附近的雜木林、草叢地帶。4月中旬出蟄,白天多隱伏於石塊下或沙土中,基本不動,夜間出來抱對,抱對時間長達4-5小時。夜間出外捕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產卵後成蛙到山上枯枝落葉下或深水石塊下休眠。蝌蚪多生活於溪、河的緩流處,活動於水底的石縫問,約55天變成幼蛙。 [1]  [5] 

桓仁林蛙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韓國、朝鮮。在中國分佈於吉林(長白山)、遼寧;在遼寧省分佈於撫順市的順城區、清原縣、新賓縣、撫順縣,本溪市的南芬區、桓仁縣、本溪縣,寬甸縣、鳳城市,遼陽縣、燈塔市,分佈區涉及4市11縣(市、區),分佈面積約30000平方千米.。 [3]  [5]  [4] 
桓仁林蛙分佈圖 桓仁林蛙分佈圖

桓仁林蛙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月,雌蛙在早上3-4時產卵,卵產在緩流水內的石塊上,呈團狀,直徑70-100毫米,每團含卵400-500粒,卵徑2毫米。產後7-8天卵即可孵化。 [1]  [5] 

桓仁林蛙保護現狀

桓仁林蛙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無危(LC)。 [6]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桓仁林蛙屬中國遼寧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4] 

桓仁林蛙種羣現狀

分佈區域較狹窄,僅在一條溝中發現,其他地區尚未發現,屬稀有種。 [5] 

桓仁林蛙威脅因素

  1. 桓仁林蛙自身的原因:桓仁林蛙喜歡在清澈透底的河流中產卵,卵團粘貼在河卵石上,對生境要求苛刻,很難適應當今急劇變化的生態環境。其分佈區域狹窄而間斷,遺傳基因交流困難,造成繁殖力下降。這是導致桓仁林蛙種羣數量下降的內因。 [4] 
  2. 人類的直接破壞:桓仁林蛙分佈區域是中國林蛙分佈較多的地區,由於桓仁林蛙個體較小,經濟價值不如中國林蛙,產於中國林蛙孵化池的卵團常被揀出扔掉。隨着林蛙價格的暴漲,桓仁林蛙也遭到過度獵捕。這是導致桓仁林蛙種羣數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4] 
  3. 人類的間接破壞:桓仁林蛙依賴於森林和濕地生存,由於過去大量砍伐森林,毀林開荒,圍墾濕地,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致使桓仁林蛙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近些年來雖然加大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力度,但桓仁林蛙的棲息環境仍未得到徹底改善。這是造成桓仁林蛙種羣數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4] 

桓仁林蛙保護建議

  1. 加強宣傳教育:要在其分佈區廣泛宣傳保護桓仁林蛙的生態經濟學意義,普及野生動物知識,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羣眾的保護意識。 [4] 
  2. 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每年的春、秋季節,各級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應深入桓仁林蛙的分佈區,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打擊亂揀蛙卵和亂捕濫抓行為。要加強對桓仁林蛙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活動的管理,對未經許可的要堅決予以取締。 [4] 
  3. 保護好棲息環境:要充分利用實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濕地保護的機會,大力發展針闊混交林,減少對濕地的開發,嚴格控制對水體的污染。要採取修建池塘、人工補水和控制天敵等多種措施為桓仁林蛙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 [4] 
  4. 大力開展人工馴養繁殖:人工馴養繁殖是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可以滿足社會對桓仁林蛙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自然界的種羣數量。我省的東部山區應採取自然封溝的方式,建立馴養繁殖場,促進資源增殖。 [4] 
  5. 積極開展監測和科學研究:要在桓仁林蛙的分佈區域內設置監測樣地,監測棲息環境、種羣數量和分佈區域變化,開展生物學、生態學和遺傳學研究,探索個體和種羣的生長規律,以便更好地制定保護管理對策。 [4] 

桓仁林蛙主要價值

桓仁林蛙在形態、繁殖和遺傳上的生物學特徵比較特殊,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是“森林衞士”,有着重要的生態學意義,也是中國東北地區的經濟蛙種,雌性蛙體和其輸卵管幹製成的蛤士蟆油均是名貴的中藥材和傳統的高級滋補品經濟價值較高。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