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桐廬經濟開發區

鎖定
浙江省桐廬經濟開發區座落於桐廬縣城新區,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開發區地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區位位置較為優越。經過十餘年的建設,開發區已經基本形成工業、商貿、旅遊度假、文化教育四個功能區塊,總體控制區域為21平方公里。開發區對外來投資者在用地、税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並從項目立項到投產實行全程跟蹤式服務;投資規模特別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可以享受“一廠一策”的優惠政策。
中文名
桐廬經濟開發區
位    置
桐廬縣城新區
設立時間
1994年
批准單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桐廬經濟開發區總體優勢

桐廬經濟開發區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是首批通過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設立審核、公告的省級開發區之一,總體控制區域21平方公里。也是浙江省省級開發區中規模大、功能全、最具競爭力的先進開發區之一。
這裏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距杭州55公里,上海、寧波港口各260公里;到蕭山國際機場、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僅1小時車程。杭新景高速和320國道穿境而過。富春江航線上可達蘭溪、千島湖,下可出杭州灣。
經過十餘年的建設,桐廬經濟開發區已先後榮獲“浙江省出口創匯先進開發區”、“杭州市先進工業園區”“杭州市特色城鎮工業功能區(省級經濟開發區)示範單位”等榮譽。

桐廬經濟開發區工業化產業

工業功能區2001年全面啓動,在10.14平方公里控制區域上,現已開發7.34平方公里,有近380多家中外企業在區內落户,已初步形成以紡織、服裝、織繡、皮革、箱包、玩具、機械電子、醫療器械、生物製藥、新型建材、特種紙等行業為主的產業格局,是環杭州灣先進製造業基地之一。從這裏出去的醫療光學儀器,已佔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強;從這裏銷售海外的蜂產品,接近全國外銷的二分之一。

桐廬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

2003年止,桐廬經濟開發區累計投入資金10多億元,園區內全部實現通路、通電、通訊、給水、寬帶網、土地平整、污水處理等工業配套標準,管網鋪設到位,春江路、瑤琳路、白雲源路等主幹道建成使用,使園區與城區中心緊密連接,成為一個都市型工業園。

桐廬經濟開發區教育

桐廬經濟開發區還擁有強大的科研院校作智力後盾。杭州集中了浙江省8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其中普通高校36所,在校大學生35.19萬人,研究生2.34萬人,自然科學研究機構80餘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多萬人。著名學府浙江大學更是人才濟濟,科研力量雄厚,為園區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桐廬經濟開發區經濟

近幾年,桐廬經濟開發區在充分享有長三角信息、資金、人才等各種資源的同時,對外來投資者在用地、税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並從項目到投產實行全程跟蹤式服務;投資規模特別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可以享受“一廠一策”的優惠政策。
桐廬經濟開發區服務體系健全,秉承“客商是上帝、服務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服務理念,積極創建國內一流投資服務區、為客商提供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經常化走訪的“全天候、零障礙、低成本、高回報”服務。
“十一五”期間,桐廬經濟開發區將着力做好“擴量、提質、增效”六字文章,不斷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努力打造花邊產業和特種紙生產基地,培育光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產業基地,形成產業特色。
到“十一五”期末,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300億元,工業税收3億元以上,真正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發展速度快、社會貢獻大、科技含量高、投資密度大、資源節約的現代製造業集中區、吸引外資的集聚區、體制改革的先導區和循環經濟的示範區。

桐廬經濟開發區地理位置

桐廬經濟開發區 桐廬經濟開發區
桐廬縣位於浙江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距杭州市區 80 公里,介於北緯 29°35′—30°05′ 和東經 119°10′—119°58′ 之間,西接黃山、千島湖,東連錢塘江、西湖,是經國務院批准的旅遊開放區和沿海經濟開放縣。
桐廬於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 225 年)始置縣,迄今已有 1780 年曆史。桐廬縣縣域總面積 1825 平方公里,呈 “ 八山一水一分田 ” 的地貌結構。全縣轄 7 個鎮 4 鄉和 2 個街道,總人口 40 萬。
桐廬自改革開發以來,積極改革創新,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發展,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繼 1998 年桐廬跨入浙江省小康縣後, 2004 年桐廬躋身 “ 全國百強縣 ” 之列。

桐廬經濟開發區改革與發展

桐廬經濟開發區工業立縣

改革開放以來,桐廬的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初步行成制筆、服裝、針紡織、玩具、箱包、生物製藥、皮革、機械、電子等優勢產業。近年來,政府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利用,倡導走能耗底、污染少、資源消耗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桐廬積極實施“工業立縣”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認真落實“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工作舉措,,積極開創工業投入和招商引資新局面。 2003 年,工業生產性投入 22 。 66 億元,比上年增加 6 。 58 億元,增長 40 。 9% ;全縣共引進縣外投資項目 414 個,其中在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 12 個。
2003年,省級經濟開發區——桐廬經濟開發區和五個特色工業功能區塊(分水制筆工業功能區、橫村針織工業功能區、富春江機械工業功能區、鳳川台商工業功能區、桐君輕紡工業功能區),已經成為桐廬產業集聚和升級的重要“平台”,擔當經濟發展的重任。

桐廬經濟開發區投資環境

桐廬環境優越,交通便捷。雙向四車道的 320 國道橫貫境內,四條省道穿境而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正在建設中的雙向六車道的杭州至千島湖的高速公路橫跨桐廬;富春江航道上至千島湖,下可出杭州灣,縣域 40 分鐘交通圈基本形成。桐廬自然環境優越。縣境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均勻,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温 17℃ 。
電力設施日臻完善。經過幾年大規模的電網建設和改造,桐廬的網架結構更趨合理,供電能力顯著提高,電能質量明顯改善。至 2003 年末,全縣變電總容量達到 69 。 2 萬 KTV 。
桐廬縣城用水條件十分優越。水源來自富春江,水質優良,供應充沛,管網線交叉連接每個企業,確保企業用水的需求。富春江水質達到地面Ⅱ級水質標準,適應發展高水質要求的電子、精細加工等工業。
信息傳遞漸趨現代化。郵電通訊、計算機寬帶連接全球。數字電視日益普及。物流產業漸趨規模。

桐廬經濟開發區旅遊

處於“西湖—富春江—新安將—千島湖—黃山”國家級黃金旅遊線中心地段的桐廬山川錦繡,人文會萃,歷來是遊覽勝地。經過多年的開發,桐廬已經成為探勝訪古、登山戲水、縱情野趣、尋覓綠色生態、領略民情風俗的旅遊休閒度假的勝地。境內有“全國諸洞冠”瑤琳仙境、華夏藥祖聖地桐君山、“地下第一長河”垂雲通天河、東漢古蹟嚴子陵釣台、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紅燈籠鄉村家園等多處知名景觀。
桐廬縣城環山襟水,山水輝映,景觀成天,綠地、花壇、樹木、雕塑相映成趣,碧綠的江水,靜靜的青山,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別具風格的中心廣場組合和諧,美麗無比,體現了縣城 “ 以山水風光為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 ” 的主題。
桐廬按照 “ 經營城市 ” 的理念,通過走市場化多元籌資的路子,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先後建成中心廣場等一批大型公建設施以及新區 “ 三橫三縱 ” 主幹道路框架,給排水管網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改造。富春江大橋、富春江二橋,溝通縣城南北交通,城市空間佈局明顯拓寬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區框架日益拉大。交通、橋樑、道路、公園、廣場、民居、商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向現代化風景旅遊城市闊步邁進。縣城先後被命名為省級綠化先進城鎮、省級衞生城市和省級文明縣城。
“瀟灑桐廬郡,江山景物妍”,開放中的桐廬正以誠摯的微笑、坦蕩的胸懷,張開熱情的雙臂,歡迎四方賓朋前來旅遊觀光、洽談商貿、投資創業,共同走向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