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案例行政法教程

(圖書)

鎖定
《案例行政法教程》是2009年6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莫於川。本書講述了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公共行政的基本含義、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徵。
中文名
案例行政法教程
作    者
莫於川 (編者), 曾憲義 (叢書主編), 王利明 (叢書主編)
類    別
行政法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6月1日
頁    數
443 頁
定    價
26.6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0107110

案例行政法教程作者簡介

莫於川,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案例行政法教程》由行政法學界一批中青年骨幹學者集體編寫完成,其內容涉及當代行政法的基本方面,包括: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行政機關、被授權組織以及受委託組織、行政公務人員、行政相對人和行政組織人員法等方 [1]  面的知識。全書脈絡清晰、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各章的結構體例上包括“本章提要”、“閲讀資料”、“探討性案例”、“複習題”等欄目,本章正文中各節的結構體例包括“案例介紹”、“案例分析”、“法律背景”、“知識點介紹”等欄目。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案例行政法教程圖書目錄

導言走向民主、科學、規範的中國行政法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理念
第一節 公共行政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徵
第三節 行政法的淵源和類型
第四節 行政法的法律關係
第五節 行政法學體系框架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平等原則和比例原則
第三節 信賴保護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
第四節 正當程序原則
第二編 主體論
第三章 行政組織法
第一節 行政機關
第二節 被授權人
第三節 受委託的組織
第四節 行政機關的公務員
第四章 行政人員法
第一節 公務員的概念與分類
第二節 公務員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
第三節 公務員的國家公職關係
第四節 其他行政公務人員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
第五章 行政相對人
第一節 行政相對人的概念與分類
第二節 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
第三節 行政相對人與行政參與制度
第三編 行為與程序論
第六章 制定行政規範的行為
第一節 行政立法行為
第二節 制定其他規範性文件的行為
第七章 行政處理行為
第一節 行政處理行為的概述
第二節 行政許可
第三節 行政處罰
第四節 行政強制
第五節 行政徵收
第六節 行政徵用
第七節 行政確認
第八節 行政獎勵
第九節 行政給付
第十節 行政緊急行為
第八章 行政主體實施的其他行為
第一節 行政合同(包括政府採購)
第二節 行政指導
第三節 行政規劃
第四節 行政調查和行政檢查
第五節 行政裁決、行政調解與行政仲裁
第九章 行政程序
第一節 行政程序概述
第二節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第三節 行政程序的法律責任
第四編 監督與救濟論
第十章 對行政的監督體系
第一節 國家權力性監督體系
第二節 非國家權力性監督
第三節 若干特殊的監督制度
第十一章 行政複議
第一節 行政複議概述
第二節 行政複議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受案範圍
第四節 複議機關與管轄
第五節 參加人
第六節 複議程序
第十二章 行政賠償
第一節 歸責原則
第二節 賠償範圍
第三節 賠償關係
第四節 賠償程序
第五節 賠償標準及其計算
第十三章 行政補償
第一節 補償範圍
第二節 補償程序
第三節 補償標準
第十四章 行政訴訟
第一節 行政訴訟概述
第二節 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第三節 行政訴訟的管轄
第四節 行政訴訟的主要參加人
第五節 行政訴訟的程序
第六節 行政訴訟的證據
第七節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第八節 行政訴訟的裁判標準
第九節 行政訴訟的裁判類型
第十節 行政裁判的執行和非訴訟執行
結語:在行政法制建設現有基礎上不斷穩步前進
附錄:行政法制實務常用法律文件目錄
……

案例行政法教程序言

在人類文明與文化的發展中,中華民族曾作出過偉大的貢獻,不僅最早開啓了世界東方文明的大門,而且對人類法治、法學及法學教育的生成與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光輝的實踐。
在我們祖先生存繁衍的土地上,自從擺脱動物生活、開始用雙手去進行創造性的勞動、用人類特有的靈性去思考以後,我們人類在不斷改造客觀世界、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人類的主觀世界,逐漸形成了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一系列維繫道德人心、維持一定社會秩序的精神規範,更創造了博大精深、義理精微的法律制度。應該説,在人類所創造的諸種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種極為奇特的社會現象。因為作為一項人類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類在認識自身、調節社會、謀求發展的各個重要進程中的思想和行動。法律是現實社會的調節器,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是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確認人的不同社會地位的有力槓桿,它來源於現實生活,而且真實地反映現實的要求。因而透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法律制度,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當時人們關於人、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社會組織以及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的思想與觀點。同時,法律是一種具有國家強制力、約束力的社會規範,它以一種最明確的方式,對當時社會成員的言論或行動作出規範與要求,因而也清楚地反映了人類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中對於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種種具體要求和限制。因此,從法律制度的發展變遷中,同樣可以看到人類自身不斷髮展、不斷完善的歷史軌跡。人類社會幾千年的國家文明發展歷史已經無可爭辯地證明,法律制度乃是維繫社會、調整各種社會關係、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的工具。同時,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體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