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花潭

(安徽涇縣青弋江一段、歷史名勝)

鎖定
桃花潭,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歷史名勝。位於安徽省涇縣以西40公里桃花潭鎮翟、萬二村之間。
桃花潭水深碧綠,清澈晶瑩,翠巒倒映,山光水色,尤顯旖旎。唐代詩人李白一曲《贈汪倫》使潭顯名於世,成為歷史名勝。潭兩岸,有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東園古渡、踏歌岸閣、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台、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 [1] 
中文名
桃花潭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
地理位置
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翟、萬二村之間
流經地區
桃花潭鎮
發源地
石台縣和黃山北麓
主要支流
漳溪
麻川河
婆溪河
秧溪河等

桃花潭名稱由來

桃花潭距涇縣縣城40公里,青弋江上游,介於翟、萬二村之間。其名由來説法不一。有云:古人見於澄泓蒼靄,如入《桃花源記》所述之武陵源,故名之。又云:茲潭十數里而近桃林繽紛,夾岸無雜樹,值芳飛紅雨之際,適謫仙李白應其地豪士汪倫之邀來遊,睹此情景遂得此名。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千古絕唱,使桃花潭更顯名於世。 [2] 

桃花潭幹流概況

桃花潭在安徽省的位置 桃花潭在安徽省的位置
桃花潭的位置及地勢情況 桃花潭的位置及地勢情況
桃花潭在涇縣的位置及水系狀況 桃花潭在涇縣的位置及水系狀況
桃花潭,位於涇縣城西南40公里的桃花潭鎮(原陳村鎮)境內,系青弋江流經桃花潭鎮翟村至萬村間的一段水面。舊志《桃花潭記》稱其地“層巖衍曲,回湍清深”,水“清冷皎潔,煙波無際。”桃花潭上行約3公里,為陳村電站大壩,太平湖(陳村水庫)。 [1-2] 
桃花潭河段 桃花潭河段

桃花潭水文特徵

桃花潭河段 桃花潭河段
桃花潭位於涇縣城西南40公里的桃花潭鎮境內,系青弋江流經翟村至萬村間的一段水面。青弋江,古稱“清水”、“冷水”或“涇溪”、“涇水”。唐及北宋時稱青弋水。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源出石台縣和黃山北麓,舒溪、麻溪合流後稱青弋江。自西南向東北斜貫縣境,匯合溪、渣溪、濂溪、夏滸溪、徽水、幕溪、孤峯河、琴溪諸水,流經11個鄉鎮,於馬頭村(昔為馬頭鎮)北1公里處出境,經南陵縣、宣州市至蕪湖入長江。縣境內流長75公里,河道寬150~250米,深2~10米。境內集雨面積2029平方公里。河牀深潭為泥沙型,激水灘為卵石沙型。青弋江屬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隨降雨量變化而變化。據水文資料記載,最高水位34.63米,最低水位27.25米,流量為5600立方米/秒,是涇縣最大河流。 [3] 

桃花潭主要支流

桃花潭,在青弋江太平湖(陳村水庫)下游,故入水庫的支流皆為桃花潭支流。較大的有:
漳溪,屬青弋江水系,上游有兩條支流,一條是東邊河,發源於蓮花尖西南側;一條是西邊河,發源於章嶺西,經溪頭、撞下至章嶺腳與東邊河匯合,向北流經宏潭鄉湯村、胡村、楊林、溪下、劉下進入石台縣境,在大河口匯入清溪河,流入太平湖。 [4] 
麻川河,又名東埠河。源於黃山布水峯(海拔1459米),流經湯口、譚家橋、三口鄉、新明鄉葛湖村,過仙源鎮,由新明鄉浮溪口注入太平湖。全程78公里,流域面積690平方公里。
婆溪河,源於黃山獅子峯(海拔1690米),流經耿城鄉,由大橋共幸注入太平湖。全程34.5公里,流域面積207.7平方公里。
秧溪河,源出於黃山光明頂(海拔1860米),經焦村鄉峯景、陳村、雙溪街、湯家莊,在和平鄉上坡河口注入太平湖,全程44.9公里,流域面積205.9平方公里。
佘溪河,發源於太、黟邊境三府尖(海拔1227米),流經黟縣五溪山、竹溪、上下茅田至黃蓮坑水口入市境桃源鄉,經售口、高橋口,由船渡崗注入太平湖。
王村河,主河源於九華山十王峯(海拔1342米)東側,南流經青陽縣黃石溪、三溪口至石台縣魚龍洞、雍溪至銀溪坦;另一支流發源青陽縣南陽灣,經石台縣茅田、高路亭,至銀溪坦主、支流匯合流至吳家州注入太平湖。主河長40公里,流域面積177平方公里。 [5] 

桃花潭水利工程

山牛堰,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民國間曾重修。堰址在桃花潭鎮西岸彩虹崗下,分青弋江水灌農田400餘畝。
陳村水庫(太平湖) 陳村水庫(太平湖)
陳村水庫太平湖),壩位建於涇縣西南44公里處青弋江上游桃花潭上游段。水面稱“太平湖”,大部分屬黃山市境域,是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大型水利樞紐工程。1958年8月動工興建,1972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完成。1975年全部投產發電。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800平方公里,總庫容24.7億立方米,為多年調節水庫。汛期大壩攔蓄洪水,能有效提高下游地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的洪水免除災害。可使青弋江百年洪峯由10600秒立方米削減為3710秒立方米。灌溉總能力可達146.65萬畝。航運載重30噸船隻或10立方米竹木筏可整體過壩,年過壩量27萬噸。並可利用尾水,使30噸船或200噸船、隊經溪口大壩船閘至總乾渠,由紀村過壩後下青弋江。豐水季節10立方米竹筏可直接從溪口樞紐工程通壩下青弋江。
陳村水庫大壩上游水域面積13.2萬畝,水深40~70米。東至西長達80公里,常年通航。實際放養水面8.9萬畝。湖中島嶼星羅棋佈,湖光瀲豔,風景如畫,已闢為旅遊勝地。 [6] 

桃花潭航道渡口

青弋江為涇縣境內通往長江主航道。上游源出石埭(即石台縣)縣的舒溪和黃山北麓太平縣境的麻溪,匯於涇縣小河口,流經陳村、安吳、章渡、黃村、丁橋、百園、城關、太園、赤灘、昌橋等鄉鎮,由馬頭鎮以下出境,經宣城、南陵、蕪湖縣境至蕪湖市入長江。境內流長75公里。20世紀50年代以前舟船排筏常年通航。由於河牀較淺,境內航道灘塗甚多,除竹木排筏外,只有吃水很淺的木帆船由人力撐篙或背糹牽通航。承載噸位通常只10餘噸。洪水期,載重30噸木帆船可自石台、太平境內啓運。平常水位本縣至蕪湖下水航程行期3~5天,上水5~7天,枯水期行期更長。1958年後,國家在陳村建水庫發電站,青弋江航道水位受到控制。水運效益明顯下降,僅竹木排筏和小型機帆船和漁舟通航。
踏歌古岸東園渡 踏歌古岸東園渡
東園渡,在桃花潭鎮萬村桃花潭下首河沿,原為當地翟姓公渡,現為地方村辦民渡,有兩艘掛帆木質渡船,擺渡陳村、萬村兩岸行人。旅遊開發後已經建設為旅遊碼頭(輪渡站)。
桃花渡,在桃花潭鎮新民村萬家河沿,現有4.5噸木船1艘,為新民村公辦民渡,配渡工2人 [7] 

桃花潭流域概況

桃花潭鎮,原為陳村鎮(鄉)、厚岸鄉、包合鄉三個鄉鎮。陳村位於涇縣城西南,距縣城40公里。境域橫跨青弋江上游兩岸,桃花潭居其中,西岸萬村街,有東園渡相連。東與茂林鎮為鄰,西南與黃山市新豐、龍門2鄉接壤,北與包合、安吳兩鄉毗連。境內多山,東南高,西北偏低,中部為河谷沖積平原。丹山為全境最高點,海拔761.7米。土地129045畝,86.03平方公里。人口1331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4.74人。全鎮有耕地10801畝,水田9645畝,盛產水稻、油菜籽、茶葉,蠶繭生產居全縣之首。有山場87348畝,林地28221畝,盛產松、杉、檫等木材和毛竹。
境內陳村水電站規模為省內水電站之最。有24座中小型電灌站及劉家、大虎丘水庫,有效灌溉面積7745畝。
礦藏有煤、鐵、錳等。鄉鎮企業有磚瓦、榨油、工藝廠等,所產的木珠算盤、雞毛撣行銷省內外。
1958年建成涇水乾線(涇縣至陳村)、後又建成通往厚岸、包合、查濟等公路,每日有客車往返於縣城和蕪湖市。由鎮至陳村電站太平湖公路為水泥路面。此外,有公路連接昌溪、新豐(均屬黃山市)兩鄉,可直通黃山市、石台縣等地。青弋江航運下行可直達長江鎮上原有正街、橫街2條,20世紀70年代始,又先後建成新街2條,供銷合作個體商鋪鱗疵櫛比,市場繁榮。
鎮有初級中學和初級職業中學各1所,小學9所。有廣播站、文化站、影劇院、衞生院等設施。
南陽鎮 南陽鎮
萬村老街 萬村老街
陳村為涇縣古鎮之一。原稱水東,古稱南陽鎮。桃花潭兩岸翟、萬二村素為鄉村集市。建國後行政建制先後為水東鄉公社、桃潭公社。20世紀50年代末在該鎮自然村——打漁陳家建陳村水庫和水電站,後改名桃花潭鎮,1987年改桃花潭鎮。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陳村街(即翟村)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緊依桃花潭畔,山環水繞、風光秀麗。唐天寶年間(742~755),詩人李白應本地豪士汪倫之邀暢遊桃花潭,臨別作《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成為燴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桃花潭景勝遐邇著聞,歷代文人名仕遊踵不絕。明清間,潭畔建“謫仙樓”(後名太白樓)和“踏歌岸閣”,建國後屢經修葺,古貌依然。近年又建懷仙閣於西岸,汪倫墓遷其側。此外還有唐代建的“儀門”,明清所建的文昌閣、彩虹橋、扶風會館、南陽鎮樓、將軍府、愷官樓等古建築仍保存至今。陳村電站大壩之上為太平湖,桃花潭居壩之下,兩處相距甚近,堪稱並蒂蓮開,風光秀美,為旅遊佳境。 [8] 
2005年,陳村鎮、厚岸鄉、包合鄉合併而成花潭鎮。 [9] 

桃花潭文化習俗

桃花潭文學作品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題石壁山
宋胡瑗(字翼之,海陵人,景初以布衣膺薦,宋仁宗至和年間,胡緩在安徽南部尋訪李白創作行蹤時所作)
李白好溪山,浩蕩涇川遊。
題詩汪氏壁,聲動桃花洲。
英辭無與繼,爾來三百秋。
水東(今陳村)“踏歌岸閣”後財神廟楹聯
作者佚名
四面青山繞地利,
一泓綠水溥財源。
桃花潭記(清翟賜履,涇縣陳村鎮人)
涇稱山水治,其層巖衍岫,回湍清深,甚澄渟而冬夏不減。緣崖百數里,桃花潭最著。潭之水有二道:南逕橫石龍門,屈折奔注而下澀灘,其大者也。一則波激石,歷三門六刺東流而匯於澀灘,幽幽然緣九里蕩、羅浮而達於潭。潭之清冷鏡潔,黛蓄漣漪,不可以丈尺計。其西略無土岸,怪石桀立,如獅吼,如象舞,老樹紛披,壽藤綴拂,參差靄靄。然更峭壁臨危崇聳,秀削百餘丈。每至晨光初曜,夕輝斜照,迴清倒影,望之亙若虹飛,是納彩虹岡之名矣。緣岸而東,月明水上,白沙細石,端淨可愛。時而翠煙白霧,繚繞上下,水木相映,泉石爭輝。山水之勝,目不給賞。昔之人其有見於澄泓蒼靄如入武陵源,故名之。以其似邪?或曰:曏者茲潭十數里而近桃林繽紛,夾岸無雜樹,匪直芳飛紅雨,抑亦情悦錦鱗。當是時,想謫仙適來潭上,而遂得擅此名,未可知也。夫使茲潭不遇謫仙,縱水色澄明而清冽特異,誰複流深心於永思哉?今者謫仙往矣,流水依然,恐好事者泛舟峭壁之下,訪桃紅於零落,而嗟名稱之不實,餘故記之。俾知今昔之非殊,而霞蹤之呼而或出也。 [10] 

桃花潭傳説

桃花潭仙韭的傳説
桃花潭鎮桃花潭西畔的懸崖峭壁間,至今仍隨處可見一種根部紫紅、葉色翠綠、油嫩欲滴、芳香撲鼻而又不同於家種的野生韭菜。當地人稱之為“仙韭”。
相傳唐代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慕名來此與汪倫泛遊於桃花潭上。此間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薄暮之際,賓主二人舍舟登岸,攀懸崖上小山,把盞同飲,對月詠吟,極盡遊興。李白開懷暢飲,竟然酩酊大醉,俯石嘔吐。不久,這裏便叢生一種野韭菜。村人為懷念詩仙,便把這種自生野韭稱之謂“仙韭”,又曰“太白韭”。至今遊人來此,出於好奇,大都去懸崖石隙間採摘幾束觀賞留念。
桃花潭“九將糕”的來歷
涇縣水東(今桃花潭鎮)、茂林一帶的茶館酒店,都慣於用水磨米粉經過發酵加糖蒸熟成一種米粉糕,切成菱形小塊供應早市,名謂“發糕”,當地老人則叫它“九將糕”。相傳明末有九位抗清將領因戰敗而逃亡在外,後來轉輾到涇縣西鄉萬村,尋找明末“復社”成員萬應隆。相晤後,萬應隆幫助這幾位將軍隱居於萬家玉屏山園。此園位於桃花潭西三峯上。玉屏山又名石壁山,石壁四合如屋,蜿蜒十餘里,若玉屏,故名。九位將軍隱居此間後,當地人士為他們的愛國赤忱所感動,每天借賣發糕為名,暗地將發糕送至山園,以供充飢度日。久而久之,米糕就有了“九將糕”的特殊名稱,一直流傳下來。 [10] 

桃花潭習俗

劃龍船 劃龍船
桃花潭屬青弋江上游段,龍舟是沿岸的陳村等地歷來有“劃龍船”傳統,每年端陽節舉行,各地少則三五艘,多則十餘艘,民間自發組織舉辦,以奪“紅綠布”為標誌舉行競賽。除參賽龍舟外,並有裝飾華美的“花船”(亦稱綵船)一二艘,船身較大,有化裝傳統京劇或徽劇劇目“白蛇傳”等摺子戲登船演唱,鼓樂伴奏,載歌載舞遊弋水上。建國後各地仍有此項活動。1953年,縣文化館與城關聯合舉辦一次規模較大龍舟競賽活動。此後龍舟活動減少。1980年後,各地龍舟活動又趨活躍。 [11] 

桃花潭文物景觀

桃花潭,潭東岸,有東園古渡,系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明代建踏歌岸閣,後幾經修繕,如今古貌依然。登閣眺望,桃花潭勝景盡收眼底。西岸有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台、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下游東岸有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文昌閣,閣重檐飛角,方圓八面,氣宇軒昂,昔日為文人興會之所,遊人登閣極目之處。 [1] 
桃花潭景區遊覽示意圖 桃花潭景區遊覽示意圖
景區導覽圖 景區導覽圖
桃花潭景區遊覽示意圖 桃花潭景區遊覽示意圖
汪倫墓碑,原在距涇縣縣城45公里的桃花潭鎮翟村汪倫墓前,1958年建陳村水庫工房時,墓被毀。20世紀70年代未,碑由水東文化站收存。1985年在桃花潭畔彩虹崗重建汪倫墓,移原碑立墓前。碑高111釐米,寬55釐米,楷書三行,共32字(已有2字剝蝕難辨)。左上角已缺損。文曰:“光緒十一年秋月重建/唐史官之墓汪倫也謫仙題/十五年十月南陽立”。
汪倫墓 汪倫墓
汪倫墓,在桃花潭鎮,距涇縣縣城45公里。墓地俗稱“金盤獻果”。1958年興建陳村水電站時被毀。尚存清代所刻墓碑一塊。1985年10月縣文化局撥款,在桃花潭西岸彩虹崗新修一墓,墓前安置原碑,並另立一新碑,簡述墓址變遷。
踏歌岸閣 踏歌岸閣
踏歌岸閣,在桃花潭鎮,距涇縣城45公里。瀕臨青弋江,面對桃花潭。其下即東園古渡口,相傳為汪倫送別李白處。原建於明代,清乾隆間重建,民國初年重修。其上橫匾“踏歌古岸”四字為村人翟容手書。閣二層,底層為通道,入閣門即南陽古鎮正街,上層可憑欄眺望桃花潭等景點。1985年,省文物局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原匾額已毀,新匾由張凱帆題寫。同年5月,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在桃花潭鎮西北郊。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翟氏宗族建,嘉慶四年(1799)以後直至民國27年(1938)三次重修。磚木結構,三層,高25米,呈八角形;自下而上,牆面逐漸加陡,八角起翹。原有院牆環繞,院內遍植松竹花卉,有水池。閣內裝璜精緻,三層分懸匾額各一,文曰:“盛世文明”、“義光射鬥”、“共登雲梯”。1985年5月,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白樓 太白樓
謫仙樓,又名太白樓。在桃花潭西岸彩虹崗左側,清代翟氏建。面積約500平方米,前後兩進,後進為二層樓房。一度作為民校校舍,後成民居。
義門 義門
義門,在桃花潭西岸萬村,距涇縣縣城45公里。始建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清乾隆間重建。兩層,底層為通道,呈凹字形。大理石門額,上刻“義門”二字。大門邊牆下部為石塊砌成,上部磚砌,用磨光花磚貼面。造工精細,別具特點。現主體建築尚存。 [2] 
中華第一祠 中華第一祠
西岸萬村老街門樓 西岸萬村老街門樓
四君子館 四君子館
南陽鎮門樓 南陽鎮門樓
萬家酒館舊址 萬家酒館舊址
銀杏,桃花潭鎮街後一株,植於明初,樹齡約600餘年,樹圍近6.5米,樹高18米。至今枝葉茂盛。
古柏,桃花潭鎮幼兒園操場旁存活的1株最古老柏樹,習稱“文武柏”。因同株長有刺葉和側葉,而視為奇樹。相傳植於明初,距今已600年以上,樹圍2.5米,高達12米。至今枝葉蒼翠。另外,陳村翟家宗祠內現存古柏1株,樹齡也在300年以上。
冬青古樹,桃花潭鎮桃花潭東岸3株。其中1株相傳植於明代中葉,距今500年以上。樹圍3.5米,至今枝葉茂密。 [12] 
此外,桃花潭上游, 太平湖(陳村水庫)淹沒區有李白當年遊跡,有周恩來總理當年來雲嶺新四軍軍部視察工作乘船通過的水道,還有新四軍曾設兵站、兵工廠、後方醫院的小河口村。乘艇湖中,碧波萬頃,翠巒千層盡收眼底。煙波浩淼,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從太平湖乘艇可直達舉世聞名的黃山腳下。陳村水庫已建成電站,電站所在地現建有賓館、餐廳、商品部、游泳池及電訊設施,置有遊艇和旅遊車輛。來此觀光旅遊者絡繹不絕。 [1] 

桃花潭開放信息

2022年2月6日,安徽省境內普降大雪,桃花潭受雨雪天氣影響暫時關閉,恢復開放時間視情況另行通知。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