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林鎮

(河南省潢川縣轄鎮)

鎖定
桃林鎮,聚桃樹而成林,林茂果豐而設鋪,先鋪而後鎮,這是一個滾動的軌跡。桃林作為潢川縣“東大門”,全縣農業大鎮,糧食主產區之一。位於河南省潢川縣,東臨黃湖農場、固始縣,南毗張集鄉,西連黃寺崗鎮,北與上油崗鄉、淮濱縣接壤。鎮域面積116平方公里,轄16個村,248個村民小組,3.51萬人。
中文名
桃林鎮
外文名
Taolin Town
別    名
鄧林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華中地區
地理位置
淮河以南,大別山北麓,江淮西部
面    積
116 km²
下轄地區
轄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桃林村
電話區號
0376
郵政編碼
46515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51萬(2014)

桃林鎮地理位置

桃林鋪鎮位於潢川縣東部,東鄰固始縣,北與淮濱隔河相望,素有“潢川東大門”之稱。轄16個行政村,248個村民組,人口3.51萬人,總面積116平方公里。 潢川縣是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境內312、106國道,京九、寧西鐵路,滬陝高速公路交織分佈。桃林鋪鎮距縣城22公里,距潢川火車站20公里,312國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

桃林鎮神話傳説

古代神話傳説“夸父逐日”,《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鄧林”實有其地,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即位於如今潢川縣的桃林。據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鄧林”為地名之説,與“鄧林”即“桃林”之説並不矛盾。我們可以認為,“鄧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鄧林”這一地名是因“鄧林”的“桃林”之義而得名的。

桃林鎮歷史沿革

1949年為第六區,1958年改桃林公社,1983年改桃林鋪鄉。1997年,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桃林鋪、付寨、周寨、陳家樓、李店、雷勝、蘇營、黃集、全集、春河、黃大樓、周樓、胡橋、杜寨、香鋪、連塘16個行政村。1999年撤鄉設鎮。

桃林鎮行政區劃

全鎮現轄桃林鋪村、全集村、春河村、黃集村、周樓村、雷勝村、陳家樓村、蘇營村、周寨村、付寨村、李店村、黃大樓村、胡橋村、連塘村、香鋪村、杜寨村16個行政村,248個村民組。

桃林鎮自然資源

豐富的水資源:春河、白露河環鎮而過,境內有賀堰、段營兩座小一類水庫。豐富的水資源保障了桃林鋪鎮的農業生產。桃林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盛產水稻、小麥,是全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也是全縣較大的稻米加工基地。
龐大的生態林資源:桃林鋪鎮不僅有沿河萬畝生態林,而且在全鎮各村密佈着生態林網格,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木材資源,形成信陽市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 [1] 

桃林鎮經濟發展

農業:桃林鋪鎮,聚桃樹而成林,林茂果豐而設鋪,先鋪而後鎮,這是一個滾動的軌跡。古之桃子,個小且身有毛,又曰“毛桃”。而今,該鎮有桃林果園650畝,且均為水蜜棧桃等優質品種。此外,該鎮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盛產水稻、小麥、名貴魚、蓮籽、湖州麻鴨、板栗、銀杏、煙葉、黑芝麻、花生、大豆和魔芋。
鄉鎮企業:九五年進入億元鄉鎮,九七年總產值達1.9億元,以富邦亞美畜業有限公司、建築建材總公司、掛毯開發總公司、水產總公司、糧油加工貿易及建築建材企業為代表的鄉鎮企業,成為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1] 

桃林鎮基礎建設

社會環境日臻完善,教育體系佈局合理,衞生保健設備完備,文娛功能配套齊全,工業小區和集貿市場建設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優惠,社會治安穩定,是各地客商展示投資經商才華的大舞台。
域內有大型水庫兩座,緊靠首集,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是發展高產、名貴水產業的理想之地。桃、銀杏、板栗已成規模,是生產果類飲品、果類罐頭的必備原料。養殖業蒸蒸日上,飼料供不應求。 [1] 
桃林鎮 桃林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