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市曲藝家協會

鎖定
桂林市曲藝家協會是由市曲藝家自願結合組成的專業性社會團體,是市文聯的團體會員。1980年成立桂林市曲藝工作者協會,1990年改建升格為桂林市曲藝家協會,1998年地市曲協合併成立新的桂林市曲藝家協會。
中文名
桂林市曲藝家協會
始建時間
1980年曲藝工作者協會
曾獲獎項
銅鼓獎有8件作品獲獎等
最後成立時間
1998年

桂林市曲藝家協會協會發展

市曲協成立26年來,遵循辦會宗旨,在開展曲藝活動,挖掘、收集、整理傳統曲目,繼承傳統創新現代曲目,參加重大賽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歷屆廣西“銅鼓獎”評選中,共有8件作品獲獎。其中廣西文場《春蘭吟》獲牡丹獎、銅鼓獎和第七屆文華新節目獎;壯族天琴彈唱《白鷺緣》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會上榮獲金獎;《灕水謠》獲文化部及全國文明辦舉辦的社區文藝調演銀獎,並赴香港、澳門演出。在2003年廣西十三年文藝家成果展示會中,何紅玉、李侃、李偉羣3位曲藝家入選。
市曲協充分發揮曲藝的優勢,積極開展各種曲藝創作演出活動。每年春節或節假日,堅持送戲下鄉。1996年10月,市曲協組織30多名會員重走長征路,用實際行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2000年春節期間,組成了情繫山鄉藝術團,到我市各縣慰問演出。為爭取年輕一代有文化的觀眾,協會還把曲藝講座開到了廣西師大中文系,一邊講理論,一邊演節目,形式別開生面,吸引了高等學府莘莘學子。2001年9月,市曲協聯繫廣西曲協主辦了一次“廣西曲藝發展與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研討會”,自治區、市宣傳部及文聯領導、曲藝家、演職員及觀眾代表50多人與會。

桂林市曲藝家協會成績及榮譽

多年來,市曲協還不遺餘力挖掘、收集、整理傳統曲目,為《廣西曲藝》提供了數十萬字的資料,由市申報、廣西確認的桂林市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就有“廣西文場”和“零零落”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