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陵蘭冰原

鎖定
覆蓋格陵蘭島約84.7%地區的單一冰蓋,為北半球最大冰體。南北長2,530公里(1,570哩),最寬(北緣附近)1,094公里(680哩),平均厚度2,300公尺(6,900呎)左右,面積1,833,900平方公里(708,100平方哩)。
覆蓋在碟狀盆地上,基岩表面與海面等高。冰原中央比四周邊緣厚,有2個升起的冰穹。北邊一個在格陵蘭中部,海拔3,000公尺(10,000呎),是冰原最厚的地方,温度最低,年平均-31℃(-24℉)。南邊一個海拔2,500公尺(8,200呎)。冰層由頂峯向四周移動,其邊緣到達梅爾維爾灣形成許多外流冰川,流入大洋成為無數冰山。冰原體積佔世界冰川水總量的12%,一旦溶化,將使海平面上升7公尺(21呎)。1970年代和80年代初,美國、丹麥和瑞士科學家協同研究冰原動力學和它對氣候的影響。
中文名
格陵蘭冰原
外文名
Greenland Ice Sheet
面    積
1833900 km²
平均厚度
1,500公尺
海    拔
3,000公尺

格陵蘭冰原冰川融化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2年7月24日説,格陵蘭島冰原本月突然開始大面積融化,島上海拔最高、氣温最低的薩米特站也顯現開融跡象,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驚訝。
峽谷中 峽谷中
冰芯記錄顯示,這種冰原大面積融化大約每150年出現一次,上一次出現在1889年。
3顆衞星觀測圖像顯示,格陵蘭島冰原本2012年7月8日開始融化,持續4天。航天局發佈的數據顯示,4天裏,冰原融化面積從40%增至97%,而衞星過去30年間觀測到的最大融化面積為55%。
科學家認為,雖然冰原通常在夏季開融,但這次融化事發突然且波及廣闊區域,不同尋常。
按航天局科學家湯姆·瓦格納及其同事的觀點,由於格陵蘭島冰原先前出現過大面積融化,他們現階段無法確定這次融化由全球氣候變暖引發,還是隻是一起罕見自然現象。
[1] 

格陵蘭冰原地幔熱流運動

物理學家組織網2013年8月12日報道:由德國地學研究中心(GFZ)領導的國際研究倡議IceGeoHeat小組報告,格陵蘭冰原正在從下面融化,而這是由地球內部從地幔到岩石圈的熱量流動造成的。研究人員指出,在把冰原作為氣候研究的一部分建立模型時,不能忽視這一影響。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地質科學》上。
據計算,格陵蘭冰原每年損失約2270億噸的冰,促進了海平面的升高。在此處,冰層與温度升高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反饋過程極為複雜,仍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然而現有模型是以冰蓋為基礎,結合了岩石圈(如地殼和上地幔)對其影響而產生的計算,這種模型太過簡單機械,只考慮了冰層以自身重力對地殼施加的壓力。
研究小組把冰—氣候模型和格陵蘭岩石圈的熱—機械模型結合在一起。“我們用新模型進行了300萬年時期的模擬,並考慮了來自冰核的檢測結果、獨立磁場和地震的數據。”GFZ科學家阿萊克謝·彼得魯寧説,“我們的模型計算結果與這些檢測結果吻合得非常好,無論是冰層厚度,還是作為基礎的温度,都描述得非常精確。”模型甚至可以解釋在兩個相鄰鑽孔測量的温度之間的差別,原因在於格陵蘭島岩石圈的厚度,以及因此導致的地熱熱流有限變化。
模型研究顯示,在地熱和格陵蘭冰原之間存在增強的熱流和複雜的相互作用。地熱流動影響了冰層及其底部融化的水的內部熱量結構。IceGeoHeat項目發起人伊麗娜·羅戈茲納説:“温度是以冰層為基礎,因此,目前的格陵蘭冰原動力學是地球內部熱流和因冰川週期所致的温度變化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發現,在冰融化的地區的附近往往是極為寒冷的區域。”
目前的氣候正受到遠古地球歷史氣候進程的影響:格陵蘭岩石圈已有28億年至17億年之久, 而格陵蘭中心的岩石厚度只有70公里到80公里,但為何它只有這麼薄?科學家至今仍在探索這一問題。新模型讓科學家能更精確地研究格陵蘭冰層融化的過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