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鎖定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雅江縣河口鎮境內,地處雅礱江中游右岸、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地帶。保護區南北最長距離為23.56km,東西最寬距離為15.29km,總面積22896.8公頃。
1995年始建為州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四川雉鶉綠尾虹雉等高山雉類以及大紫胸鸚鵡等珍稀野生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 [1] 
中文名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外文名
Gex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地理位置
位於四川省雅江縣河口鎮境內
設立時間
1995年
保護區級別
國家級
保護對象
四川雉鶉等珍稀野生鳥類
氣候條件
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
主管單位
格西溝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保護區景色 保護區景色
雅江縣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停止了對保護區範圍內森林的採伐。
在1995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格西溝州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雅江縣人民政府成立了保護區管理處,由管理處全權管理。
200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格西溝自然保護區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雅江縣城所在的河口鎮境內,四至邊界是北部與雅江縣曲喀鄉相鄰,西北與理塘縣呷柯鄉接壤,西南與雅江縣俄洛鄉毗連,南部與雅江縣麻郎錯鄉接壤。2003年4月又為保護區核發了國有林權證。雅江縣人民政府於2003年5月為格西溝自然保護區核發了國有土地使用證。
201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格西溝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範圍全為國有林地,無居民和廠礦設施,也無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機構。 [2]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0°51′15"-101°00′13",北緯29°52′30"-30°05′ 30" 之間。 [1]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

保護區地處松潘-甘孜皺褶系巴顏喀拉印支地槽皺褶帶雅江腹向斜帶核心部位,發育着一系列次級皺褶斷裂。地質基礎為陸相沉積,地層單一,僅出露中生代三疊系和新生代第四系地層,三疊系地層廣佈,第四系地層零星分佈。 保護區北部和南部高峻,東部和西部相對較低,海拔範圍介於2800-4702m之間,垂直高差接近2000m。區內山體高大、地勢險峻、河流深切,谷嶺高差懸殊,地貌類型以中山和高山為主,古夷平面發育,冰川作用明顯,冰斗、角峯、刃脊、冰蝕湖等地貌較多。區內自然分異明顯,植被、氣候和土壤呈明顯的垂直變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保護區內的最高峯位於西北部的剪子灣山,海拔4702m;保護區最低海拔約2800m,位於距離雅江烈士墓約1.8km的格西溝溝谷。 [1]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特徵

保護區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1℃,1月均温1.4℃,7月均温18℃。年降水量650毫米,無霜期188天,年均日照2319小時。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域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範圍

保護區景色 保護區景色
保護區在行政隸屬上屬雅江縣城所在的河口鎮,其北部與雅江縣曲喀鄉相鄰,西北與呷柯鄉接壤,西南與雅江縣俄洛鄉毗鄰,南部與雅江縣麻郎錯鄉接壤。南北最長距離為23.56km,東西最寬距離為15.29km,總面積22896.8hm2。保護區內的最高點是位於其西北部的剪子灣山,海拔4702m;保護區最低點為2800m,位於距雅江烈士墓約1.8km的格西溝溝谷,垂直高差近2000 m。
四至範圍:東以雅江烈士墓以西150m為起點,向東南沿山脊線經3976m、3404m、4018m、4274m山峯至阿孃布絨為東界;南從阿孃布絨沿山脊線經4682m、4504m、4492m山峯至苦則北山4690m峯為南界;西以苦則北山4690m峯為起點,向西北沿山脊線經剪子灣山4702m埡口過318國道至4665m峯為西界;北以4665m峯為起點,向北沿山脊線折向東經4695m峯、4562m峯、4195m山峯再折向東南經4073m山峯、3730m山峯至雅江烈士墓以西150m為止。
保護區中部被318國道所分割。其中, 318國道線及其兩側各15m範圍以及雅江兵站附近的薪炭林、麻格宗附近的薪炭林和格西溝中下部的薪炭林所在區域不在保護區範圍。 [1]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區劃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幅員面積22896.8公頃,功能區劃上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部份。
核心區面積為11208hm,佔保護區總面積的48.95%。
核心區是保護區內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區域,有保護區內保存最完好的處於天然狀態的原生生態系統,是四川雉鶉綠尾虹雉等高山雉類以及大紫胸鸚鵡等珍稀鳥類和林麝馬麝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集中分佈和活動地域。
緩衝區面積為2607.9hm,佔保護區總面積的11.39%。
緩衝區可以保護核心區免遭外界干擾和破壞,較好的實現集中保護核心區的目的,緩衝區的自然生態保存也非常完好,保護區的主要保護物種四川雉鶉綠尾虹雉等高山雉類以及大紫胸鸚鵡等珍稀鳥類在緩衝區內也同樣受到嚴格保護,緩衝區允許進入從事有組織的科考、監測活動,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進入該區域從事開發、狩獵實驗區面積9080.9 hm,佔保護區總面積的39.66%。
實驗區因靠近居民的聚居地和交通要道,人為活動相對較頻繁,在保護的前提下,經批准區內可從事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生態旅遊、野生動植物繁殖馴化及其它有價值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活動,保護區管理部門應加強管理。 [3]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

保護區動物
保護區動物(3張)
保護區以四川雉鶉和綠尾虹雉等高山雉類以及大紫胸鸚鵡等珍稀野生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
四川雉鶉
四川雉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為中國特產鳥,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級,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列為易危級。它屬於雞型目,雉科中型鳥類。成鳥體重約1000g左右。 格西構自然保護區是四川省已知的四川雉鶉種羣數量和密度最大的區域。主要棲息於海拔3000~4200m之間的櫟類林。 [4] 
斑尾榛雞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級,在中國珍稀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列為易危級。它屬於雞型目,松雞科,小型類。成鳥體長約350mm,體重約300g。 [4] 
在保護區內,斑尾榛雞數量很大,主要活動於海拔3600m以上的杜鵑林、高山櫟灌叢、圓柏和香柏灌叢、金露梅+荀子+錦雞兒灌叢中。分佈最密集的區域包括以剪子灣粱、沖沖阿姜為中心的,與高山草甸交界的高山灌叢區域。 [4] 
大紫胸鸚鵡
大紫胸鸚鵡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是中國特產鳥類,也是中國產最大的鸚鵡,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易危級。它屬鸚型目,鸚鵡科的中型鳥類,成鳥體長約500mm左右,體重約300克。雄鳥嘴紅色,雌鳥嘴黑色,頭、頸側蘭紫色,額有一黑色帶斑,胸、腹葡萄紫色,背面翠綠色,腳黃綠色。聲音嘶啞洪亮,以漿果、堅果為食。白天,除取食外,棲息於成熟針葉林中,晚上在樹洞中過夜,冬季在樹洞中冬眠。繁殖期為5~6月,孵化期約25~28天。 [4]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

2001年雅江縣人民政府成立了保護區管理處全權管理保護區事務。格西溝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隸屬於雅江縣人民政府,內設辦公室、保護管理科,科研宣傳科等部門,下設相格宗、牛西卡、71K、下渡4個保護管理站。同時確定保護區人員編制為30人。 [1] 
2012年,格西溝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定位為雅江縣人民政府管理的事業機構,業務受雅江縣林業局指導,事業人員編制40人。 [5] 
格西溝自然保護區保護方式主要採取不間斷巡護的保護方式,適時監測區內野生動植物的動態變化,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等。禁止一切非保護的行為,除開展巡護監測和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的科研、科考活動外,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進入該區域從事開發、狩獵等活動。 [3] 

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價值

保護區生態環境 保護區生態環境
格西構自然保護區是四川省已知的四川雉鶉種羣數量和密度最大的區域、中國大紫胸鸚鵡分佈的最北沿之一,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後,將進一步促進當地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重建,進一步提高保護區的保護管理水平和科研監測能力,對生態文化建設、為長江上游構建綠色生態屏障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