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利哥里七世

鎖定
格利哥里七世原名希爾德布蘭,意大利籍羅馬教皇,青年時留學法國德意志
本    名
希爾德布蘭
別    名
格利哥里七世
出生日期
1020年
逝世日期
1085年
主要成就
領導克呂尼運動
格利哥里七世 格利哥里七世

格利哥里七世人物生平

意大利籍羅馬教皇,原名希爾德布蘭。青年時留學法國和德意志。回羅馬後,入修道院。後領導克呂尼運動。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位時期,成為教廷政策的實際制定者。1059年,主持拉特蘭宗教會議。1073年當選教皇,2年後頒佈一項教令,宣稱教皇位於世俗統治者之上,有權廢立國王或皇帝。為爭奪主教敍任權,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發生衝突。1076年,革除亨利教籍及世俗王位,迫使其暫時屈服。1084年,亨利四世出兵佔領羅馬,另立新教皇,格列哥里南逃,求助於盤踞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隨後,諾曼人攻入羅馬,大肆劫掠,激起羅馬居民的不滿,格列哥里不敢久居,又隨諾曼人南遷。1085年,客死薩萊諾城。

格利哥里七世主要功績

格利哥里七世一上台就為提高教會的道德權威和建立神權君主專制政體進行鬥爭。長期以來,世俗君王給予教會種種特權,又用掌握主教敍任權來控制教會。憑藉這種權力,他們把神職任意出賣給親信和其它一些世俗封建主,並利用神職出缺,把教區的收益據為己有。同樣,世俗封建主對自己領地上的教堂神父也握有任命權。教會財產因神職人員結婚由其後代繼承轉到了世俗人員手中。尤為嚴重的是修道院急劇發展,日益富裕、又日趨腐化。這樣教會的道德聲望以及教皇權勢受到嚴重損害。為了鞏固教會組織、提高教會的威信,910年,法國南部克呂尼修道院創立。它改變過去修道院只着重於勞動、苦修的辦法,突出宗教活動,反對教會世俗化。此後,西歐修道院普遍仿效,出現了以克呂尼修道院為中心的克呂尼派。到十一世紀,該派反對修道院附屬於世俗政權或地方主教,極力抬高教皇地位,鼓吹整個基督教會聽命於教皇並反對神職人員結婚。此後,克呂尼運動很快在西歐發展成一股強大的、有組織的政治力量。
作為克呂尼改革派教皇,格利哥里七世於1074年在羅馬召開會議,連發四道通諭,攻擊結婚的神職人員,譴責神職買賣行為;規定神職人員必須獨身,神職買賣必須停止,否則予以絕罰。但當時反對改革的阻力不僅來自世俗封建主、皇帝,而且來自教會內部世俗化的神職人員,特別是來自基層教區主教。為此,格利哥里七世派出樞機、親信教士充任“欽使”,到各基層教區遊説,強令地方主教貫徹教皇改革的意旨,若有違抗者,立即解職查辦。這樣,格利哥里通過欽使直接控制了各個國家的每個教區。
1075年,格利哥里七世發佈了《教皇敕令》(二十七條),具體地闡述了教皇的地位及其權力,宣稱:“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權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權制訂新法律”;“一切君主應親吻教皇的腳”,“教皇有權廢黜皇帝”;“教皇有權解除人民對邪惡統治者效忠的誓約”,甚至宣佈:“羅馬教會從未犯過錯誤,也永遠不會犯錯誤”;“凡不與羅馬教會和諧的不得視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們的統治者”;“教皇永不受審判”等等。它是教皇建立世界統治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敕令》發表的第二年,格利哥里七世就狂妄地聲稱:上帝賜給聖彼得以天上人間的生殺予奪的權柄。
格列高利七世相信教會是上帝創造的,其目的是將全人類組織在一個單一的,執行上帝的慾望的社會中。因此教會高於任何人造的機構,尤其高於國家,而教皇作為教會的首領是上帝在人間的統治者,因此任何對他的不服從也是對上帝的不服從,也就是背離基督。但這個解釋的結果是教會得消滅所有的國家。因此作為一個政治家格列高利七世不得不採取一個折衷的手段。他承認國家作為一個統治機構的存在,他將教會與國家的同時存在解釋為上帝的意願並強調教會與帝國的統一的重要性。但他從未想到過將這兩個勢力作為平等的來看待。對他來説教會在國家之上是毫無疑問的和不可討論的。 他希望所有的爭論都在羅馬決定,希望所有的請求都由他本人親自決定,希望將教會的組織中央集權在羅馬,這種做法當然會削弱主教們的權利,因此這些主教們不願自動地放棄他們原有的權利而試圖保持他們的自由。他的在任期間他經常與教會中的高級官員發生矛盾。
這些爭論和鬥爭與他支持牧師的禁慾和反對販賣教職是聯在一起的。格列高利七世並非禁慾的創始人,但他比他的前任更積極地推動這個決定。他1074年下令人們可以不服從同意牧師結婚的主教的命令和不向他們交税。這些決定遭到了廣泛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