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校園整合營銷

鎖定
校園整合營銷(Campus Integrated Marketing)是由高效傳媒(H&E media)在2006年提出的,對各種校園營銷工具和合適的校園營銷手段的系統化結合,根據校園環境和政策進行即時性的動態修正,促使企業與學生在交互作用中實現價值增值。校園整合營銷就是在對校園羣體準確的分析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把各個獨立的營銷策略整合起來,形成一套系統的營銷策略
中文名
校園整合營銷
外文名
Campus Integrated Marketing
提出者
高效傳媒
提出時間
2006年

校園整合營銷市場分析

(1)消費羣數量龐大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擁有高等院校1800多所,近2500萬大學生。按照平均每人每年10000元的消費支出,那麼每年將創造2500億的消費支出。隨着我國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各大高校大規模擴招,民辦高校 [1]  的興起,大學生的規模將繼續擴大。
(2)消費羣文化素質高
大學生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文化素質高。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快,是新思想、新產品、新理念的主力推行者。
(3)廣告相對成本低
上大學之前,同學們都在緊張的學習,大金額購物都是由父母操辦。因此,大學生的消費經驗不足,消費價值觀念尚未成熟,消費行為易受引導。在很多消費領域,消費經歷和經驗都屬於空白狀態,此時進行廣告投入,對品牌的認知速度快。在大學生當中進行新產品的推廣,投入成本相對較低。
(4)羣體性特徵強
大學生宿舍集體生活的形式,生活區域集中,區域內的信息傳播速度快。
同時,大學生有很強的羣體認同感,在消費行為上更容易互相影響。
(5)消費能力逐年提升
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目前的在校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學生羣體的消費能力與往年相比提升很快。目前學生擁有手機、個人電腦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另外大學生還具備了強大的潛在消費力,是社會未來的精英階層,大學期間培養起來的品牌忠誠度,在他們踏入社會後,將為企業帶來更為巨大的商業利益。
(6)校園羣體更新快
學生羣體具有流動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又走向五湖四海,年年更新,每四年就是完全的一個新鮮羣體。

校園整合營銷主要問題

(1)校園半封閉狀態,主流媒體在校園內影響力大大減弱
學校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消費沒有完全市場化,一般大眾媒體輻射不到,這使得有些營銷工作難以像大眾市場那樣充分展開;電視媒體由於條件限制,在校園裏的影響度非常低。報紙、城市户外等媒體在校園裏的影響度同樣很低。因此打開校園市場,必須採用校園專業媒體。
(2)羣體的特殊性,要求營銷策略必須差異化
校園羣體消費行為及理念的差異性,要求必須針對該羣體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3)校園政策對商業推廣的限制
各個學校都對校園商業活動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如絕大多數高校都對醫療廣告、煙酒廣告以及遊戲廣告等進行了限制。同時,各個學校特殊時期也對校園地面推廣活動進行限制,那麼企業在制定營銷推廣策略時應充分考慮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
(4)校園營銷推廣必須年年做
由於校園羣體年年更新,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面對這些新鮮羣體不斷的進行推廣投入。而且隨着社會羣體消費心理和習慣的變化,營銷策略應作出相應的調整。比如,當前“非主流”概念在大學校園的流行,這就要求企業的推廣策略應作出相應調整,以換取非主流的喜愛。

校園整合營銷發展趨勢

(1)數據庫營銷的應用
大學生集中性和羣體性的特徵,也就為數據庫營銷提供了條件。尤其是校園營銷推廣服務機構,更應建立完善的校園數據庫系統,而且還要不斷的更新。
(2)體驗營銷的應用
大學生熱愛新事物,對新產品的接受能力遠高於其它羣體。因此校園巡展、產品展示、產品試用等都是校園體驗營銷屢試不爽的方式。
(3)專業校園整合營銷服務公司的出現
大學生消費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吸引了各個企業進入校園市場。而校園市場的特殊性,加大了校園營銷的難度,也為專業校園整合校園營銷服務機構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4)基於校園羣體的精準營銷策略的應用
大學生消費習慣及消費行為的巨大差異性,要求企業必須採取精準的營銷策略。試圖通過大眾媒體,大眾推廣方式來打開校園市場,註定會失敗。
文章來源:高效傳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