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柿舉肢蛾

鎖定
昆蟲名,為鱗翅目舉肢蛾科。為害柿、黑棗。幼蟲蛀果為主,亦蛀嫩梢,蛀果多從果梗或果蒂基部蛀入,幼果乾枯,大果提前變黃早落俗稱“紅臉柿”、“旦柿”。
中文名
柿舉肢蛾
別    名
柿蒂蟲
柿實蛾
柿食心蟲
命名者及年代
Meyrick [4] 
拉丁學名
Stathmopoda massinissa [4]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舉肢蛾科

柿舉肢蛾形態特徵

柿舉肢蛾(圖1) 柿舉肢蛾(圖1) [1]
成蟲雌體長7毫米左右,翅展15~17毫米,雄略小,頭部黃褐色,有光澤,複眼紅褐色,觸角絲狀。體紫褐色,胸前中央黃褐色,翅狹長,緣毛較長,後翅緣毛尤長,前翅近頂角有1條斜向外緣的黃色帶狀紋。足和腹部末端黃褐色。後足長,靜止時向後上方伸舉,脛節密生長毛叢。卵近橢圓形,乳白色,長約0.5毫米,表面有細微縱紋,上部有白色短毛。幼蟲體長10毫米左右,頭部黃褐,前胸盾和臀板暗褐色,胴部各節背面呈淡紫色,中後胸背有“×”形皺紋,中部有1橫列毛瘤,各腹節背面有1橫皺,毛瘤上各生1根白色細毛。胸足淺黃。蛹長約7毫米,褐色。繭橢圓形長7.5毫米左右,污白色。 [2] 

柿舉肢蛾分類學

鱗翅目舉肢蛾科,是一種蛀果型害蟲

柿舉肢蛾種羣分佈

核桃舉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Yang.)[1, 2],是我國北方果樹的主要害蟲。幼蟲鑽入核桃青皮內蛀食,受害果逐漸變黑而凹陷,故又稱之為“黑核桃”、“核桃黑”[3]。核桃舉肢蛾通常發生1~2代[3, 4]。成蟲一般多棲息於草叢、石塊或核桃葉背面,略具趨光性。飛翔、交尾、產卵在17~20時。每雌蟲可產卵30-40粒。卵散產,一般1果1~2粒,一般產於兩果交接處、果柄基部凹陷處及果實端部殘存柱頭處。孵出幼蟲在果面爬行0 . 5~2小時後再蛀入果實。幼蟲不轉果危害,引起30~80%落果,嚴重時果實全部脱落[3, 5]。可被害果毫無食用價值,造成損失很大。核桃舉肢蛾分佈於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貴州[3]。林州是核桃舉肢蛾主要發生和危害地,林州地處南太行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境內土地多為山區盆地,海拔306.8m,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裏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72.1mm,無霜期198d。本研究旨在揭示核桃舉肢蛾在該區域的種羣動態特徵,探索形成特定種羣動態模式的成因,為進一步分析該蟲在林州發生規律,以及在當地制定核桃舉肢蛾綜合治理策略提供重要信息。

柿舉肢蛾生活史及習性

柿舉肢蛾為害圖(圖2) 柿舉肢蛾為害圖(圖2) [3]
年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樹皮縫或樹幹基部附近土中結繭越冬。越冬幼蟲在4月中、下旬開始經蛹,5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5月中、下旬為盛期。成蟲白天靜伏於葉背,夜間活動。卵多產於果梗或果蒂縫隙,每雌蛾產卵10~40粒,卵期5~7天。1代幼蟲5月下旬開始為害,6月中、下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內、糞便排於孔外,1頭幼蟲能為害4~6個果,幼蟲於果蒂和果實基部吐絲纏繞,被害果不易脱落,被害果由青變灰白,最後變黑乾枯,6~7月老熟,一部分在果內,一部分在樹皮裂縫內結繭化蛹。蛹期10余天,第1代成蟲盛發期7月中旬前後。2代幼蟲7月中下旬開始為害,8~9月台票為害最烈,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變紅、變軟面脱落。9月中旬開始陸續老熟越冬。天敵有姬蜂。 [2] 

柿舉肢蛾防治方法

(1)越冬幼蟲脱果前於樹幹束草誘集,發芽前刮除老翹皮,連同束草一併處理消滅越冬幼蟲。
(2)及時摘除蟲果。
(3)各代成蟲盛發期藥劑防治,參考核桃舉肢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