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璥

鎖定
柳璥(1211年-1289年),初名瑊,字天年、藏之,高麗儒州(今朝鮮黃海南道信川郡文化面)人,高麗王朝中期大臣。政堂文學柳公權之孫,尚書右僕射柳澤之子。
柳璥早年科舉及第,戊午年(1258年)與金仁俊合作推翻崔氏政權,一度掌握實權,成為高麗王朝武臣政權中唯一的文人掌權者。但其權力很快被金仁俊所奪,此後歷仕高宗、元宗、忠烈王三朝,幾經沉浮,官至僉議侍郎贊成事。死後諡號文正。 [1-2] 
本    名
柳璥
別    名
柳瑊(曾用名)
天年、藏之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民族族羣
高麗人
出生日期
1211年
逝世日期
1289年
主要作品
《林拾遺來示參社詩因書以呈》
《北山洛山寺贊二》
主要成就
推翻崔氏政權,成為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唯一的文人掌權者
官    職
僉議侍郎贊成事
諡    號
文正

柳璥人物生平

柳璥推翻崔氏

庚子年(1240年),柳璥科舉及第。 [2]  崔沆當權時,他受到寵信,在政房處理機要,累遷國子監大司成。崔2沆之子崔竩上台後,面對內憂外患、連年災荒,卻捨不得開倉濟民,由此大失人心。柳璥遂與金仁俊合作,戊午年(1258年)三月二十六日發動政變,殺死崔竩,終結崔氏政權,還政於高麗高宗。柳璥功居第一,被高宗拜為樞密院右副承宣,不久後又升為知奏事、左右衞上將軍。知奏事是武臣政權領袖所壟斷的職位,柳璥擔心“寵祿盛滿”,故極力推辭,遂仍為右副承宣,並獲賜衞社功臣號及二百石、彩段百匹、甲第、土田、奴婢等。其家鄉長官的級別也由從儒州監務升格為文化縣令。 [1]  [3] 

柳璥喪失權力

柳璥奏請將政房設置於大殿旁邊的便殿,掌握了銓注權(人事權),國家大事都經他決定,引起金仁俊的弟弟金承俊的不快。柳璥安慰金承俊説他從隊正越四等升為中郎將,已經屬於超遷了,但金承俊聽了卻更忌恨他,每次入宮都拒絕到柳璥的直廬。而且柳璥當權後異常高調,他本來就有錢,在誅崔竩後更是“多置甲第,權勢日熾,門庭如市”,被稱為“三韓鉅富”。金承俊和林衍等武臣對他忍無可忍,便向金仁俊詆譭柳璥。本來尊重柳璥的金仁俊也由此對柳璥不滿,又在高宗面前説柳璥壞話。高宗便決定奪柳璥之權,罷其承宣之職,調任籤書樞密院事,同時殺死其親信將軍禹得圭、梁和、指諭金得龍,流放郎將慶元祿到遠島。就這樣,柳璥只掌握了八個月的權力,政權就又回到金仁俊為首的武臣手中。 [1]  [4] 
戊午年(125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柳璥升任樞密院副使。 [5]  翌年,高宗去世於柳璥家中。新王高麗元宗從蒙古歸國繼位,柳璥於中統三年(1262年)十二月升任守司徒知門下省事太子少傅 [6]  一年後,升任守太保、參知政事太子太保 [7]  其後更升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  雖然官至宰相,但柳璥早已被邊緣化,實權由金仁俊(後改名金俊)掌握,甚至連柳璥在衞社功臣中的排位都由第一位降至第五位,改由金仁俊居第一。 [8] 

柳璥宦海沉浮

至元五年(1268年)十二月,金俊被誅,林衍上台。柳璥與大司成金丘、禮部侍郎朱悦、將軍金珽等同僚好友閒談,稱誅殺金俊的所謂“衞社功臣”為“羣小”,又談及歷史及當世宦官的弊病。不料被參與誅殺金俊的宦官金鏡偷聽,告知元宗,元宗説:“此人(柳璥)殺死崔竩,想獨攬朝政,卻被金俊排擠。昨天宴會時官員都很快樂,只有他不快樂,我親自向他勸酒,他還是不愉快,由此可知他一定有二心。”於是元宗流放柳璥到黑山島籍沒其家,得“珍寶、器玩、谷帛不可勝計”,柳璥之子柳升和朱悦、金珽也被流放,唯獨金丘因其“掌辭命”的不可替代性而被放過一馬。時為至元六年(1269年)四月。 [1]  [9] 
柳璥被流放兩個月後,元宗被林衍所廢。同年十月,林衍釋放柳璥等,但還沒回到江華島,柳璥等又被流放到其他島上。 [10]  至元七年(1270年),三別抄之亂爆發,柳璥從江華島逃歸,途中被三別抄扣下。柳璥載妻兒於小船、財寶於大船,與三別抄相處很久,一直伺機逃脱。他佯裝嘔吐,如同中暑的症狀,請求到小船乘涼,三別抄同意,柳璥就“斷纜而去”,三別抄無法追及。上岸後,柳璥徒步謁見元宗。起初元宗聽説他被三別抄虜獲的消息,擔心三別抄會推他為謀主(誅崔竩時就動用的是三別抄的力量),看到柳璥來歸,大喜過望,確認其無二心,再次任命他為平章事、判兵部事。十二月,柳璥因為判歸屬脱朵兒(蒙古派駐高麗的達魯花赤)的螺匠木同為民而得罪脱朵兒,被罷官,翌年正月流放哀島,不過兩個月後就被召還。 [1]  [11-13] 

柳璥晚年去世

至元十三年(1276年)七月,柳璥復出,被忠烈王拜為僉議侍郎贊成事、監修國史、判版圖司事。 [14]  他在任上曾極力搭救被誣告的金方慶 [1] 
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柳璥改判典理司事。 [15]  同年十月辭職,以僉議中贊、修文殿大學士、監修國史、上將軍、判典理司事、世子師的身份致仕,但凡宮中宴會,都會召他赴宴。此後,他受過僧人洪坦的誣陷,但無事。 [1]  [16]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十一月初二日,柳璥去世,享年七十九歲。諡號文正。 [1]  [17] 

柳璥歷史評價

《高麗史》:璥體肥短,人望之儼然,天資明敏,器度雄深,能斷大事。善接人,言笑款洽,有藻鑑,元傅許珙皆其薦也。嘗領史館,撰神、熙、康、高四朝實錄。一掌國子監試,三典禮闈,論文章,先體制而後工拙,所得皆知名士,李尊庇、安珦、安戩、李混皆璥門生。 [1] 

柳璥人際關係

  • 祖父柳公權
  • 父親:柳澤
  • 母親:李氏(李璘之女)
  • 妻子:張氏(張世儀之女)
  • 兒子:柳升
  • 孫子:柳仁明、柳仁全、柳仁和(柳墩)、柳仁琦、柳仁明 [1-2] 

柳璥主要作品

柳璥有《林拾遺來示參社詩因書以呈》和《北山洛山寺贊二》等詩文被收錄於《東文選》中。 [18-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